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普安

普安旅游文化产业全观察--旅游景点及线路

    亮点黔西南旅游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自治州西北部,辖8镇6乡,县城驻地为盘水镇,东距省城贵阳236公里,西距云南昆明280公里,南距州府所在地兴义市136公里(待晴兴高速公路开通后,与兴义距离为86公里)。

  普安通道优势日益凸显,“四高一纵一横”交通运输网络渐将形成。“四高”即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晴兴高速公路、毕水兴高速公路和铁路;“一纵”即普楼二级公路连普水油路; “一横”即320国道。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普安乃至周边县市今后北上六盘水(通过毕水兴高速和铁路),南下广西出海(通过晴兴高速),东进贵阳抵上海(通过60号高速、沪昆高速),西达昆明融入东南亚(通过60号高速、沪昆高速),将进一步拉近与周边地区、“泛珠三角”经济区以及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承受其经济辐射,承接其产业转移,必将也带动普安旅游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早在周秦时期,普安先民即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开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当时属古夜郎疆域。汉元鼎六年,属牂牁郡所辖之漏江县;元封二年,改称贲古县;隋代,曾自号暴蛮;唐时,称盘水县;宋复称漏江县,元封于矢部;明置普安卫;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云贵总督奏请朝廷划拨马乃、鼠场、楼下三营置普安县。

  旅游线路及景点

  根据普安自然景观、资源秉赋、民族风情,目前已形成东西南北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丰富的文化产业格局。

  北 线

  热水田温泉。由县城出发,往窝沿方向约6公里,公路左侧即有一温泉, 该温泉平均涌水量约每小时700立方米,水温38摄氏度,经检验,水质达到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具保健沐浴功效,有待开发。

  上寨满文碑。从窝沿左侧前行1.5里往左进入上寨,有全省唯一的满文、汉文双面碑刻,即上寨满文碑,于道光八年(1829年)建造,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棒河峡谷。由上寨回到窝沿铁厂,沿河往下游即进入棒河峡谷风景区,两岸峭壁矗立,怪石林立,河中世石突兀,系旅游者浏览自然风光、赏石、玩石的好去处。

  南京桥。由上寨前行四华里,因建造南京桥水电站形成的高峡平湖碧波万倾,是旅游者垂钓、泛舟的理想场所。

  崧岿寺。金州十八景之一,位于罐子窑镇崧岿村,始建于明代中期,清顺治年间增修。坐北向南。有过殿、两厢、正殿等,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存后殿、两厢及牌楼大门,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后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4.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1.8米,抬梁式歇山青瓦顶,隔扇门窗。寺东存善权和尚墓,寺前有石狮1对、石碑2通。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6被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品马店。往北进入罐子窑镇,原古驿道上重要的驿站之一,一品马店正居于石板桥道旁,其古朴的建筑风格至今风韵犹存,值得一访。

  罐子窑古银杏树。出小镇沿老公路上行2公里,有一古银杏树立于道旁,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普安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予以保护。近年,这一独树又开始结果,甚为罕见。

  白沙烽火台。烽火台位于普安县白沙乡卡塘村老鹰岩的山腰上。清咸丰、同治年间,为确保黔滇驿道畅通修建白沙烽火台。烽火台为青石砌筑,平面呈方形,3.5米见方,高3.8米。该烽火台反映了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当地的历史,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1982年,被列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古驿道。白沙古驿道,原为入滇要冲,由白沙乡老鹰岩直达窝沿乡上寨湾,现仅存白沙乡卡塘村老鹰岩一段较为完好。道随山势起伏,如飘带环绕。开辟于洪武十六年(1383)。毛石砌筑。白沙至老鹰岩段全长8公里,宽2.5米,现残存6000余米。据载,1382年冬,时逢征南将军傅友德等率明军征南,经普安一带,民判依山地熟悉出没荒野,明军难以固守,故上奏朝廷。朱元璋下诏曰:“朕观彼中地势,既守临安,大理,普安……亦在必守,卿等其共图之!俱乘其势修沼道途,垒石以成大道路。仍召其士酋,令谕其民丁各输粮一石餐军”。具有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白沙卡塘造纸古作坊。作坊位于普安县白沙乡卡塘村境内,共有3处,主要分布在东西侧山脚河沟岸上的河沟头组、对门寨组、里头箐组。至今仍然造纸的是西侧山脚的古井旁,造纸作坊始建于明代。

  造纸作坊最先为当地刘姓人家所建,总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有简易厂房1栋,明清时期一寨人挨家挨户均从事古法造纸。主要材料是楮皮,辅助材料有罗汉松根等。所造的白棉纸主要作为清明节用纸、花圈店用纸等,也可用来印刷书籍。清光绪年间,云南曲靖人崔庆云由曲靖出发,驮书下贵州安顺等地出售,途经此地,见生产的白棉纸极好,便在此安家落户,开设启贤堂印刷厂,主要印“四书五经”等书籍,驮往云南曲靖、昆明及各州、县出售。现仍有一家生产白棉纸,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使古法造纸技术得以传承。

  莲花寨苗族芦笙舞。出白沙古镇前行约2公里,到达五里坪,当地莲花寨苗族芦笙舞堪称一绝。高亢的苗族民歌,优美的苗族舞蹈让人尽情领略特有的民族风情。当地男性苗族同胞围场而舞的“芦笙棒舞”实属罕见;十余人至数十人分为芦笙组与棒舞组,在悠悠芦笙音乐中翻腾跳跃,对舞搏击,吼声铿锵,动作激烈,震撼人心。对民间艺术有研究、感兴趣的游人,在大山之中领略如此风情,可谓原汁原味。

  白水瀑布。五里坪前行5公里,到达布依族村寨白水,白水瀑布是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瀑布似多条银链从天而降,秀美异常。沿瀑布下行,还有活化石之称的白水桫椤树群落、树抱石景点。值得一提的是,白水布依族蜡染至今仍采用传统的蓝靛浸染工艺,蜡染制品风格独特、古朴秀美。

 普纳山古战场。普纳山位于龙吟镇,海拔1804米,是龙吟镇的最高山峰,山势险峻,常年云雾缭绕,草木丰茂,风景秀美。山脚居住着纯朴、勤劳的苗家儿女。

  元末明初,聚居在龙吟的红苗、仡佬人拥数万之众,在普纳山下,造兵刃,铸钱币,以普纳山和城子洞为大本营,设立48寨,抵御明军进犯。洪武二年(1369年),明之先遣军由指挥使胡源率领,先后平了普纳山下48寨,并屯军各寨,围困普纳山和城子洞。红苗、仡佬人以地势之利,坚持抗击,此战持续四年之久,后明庭增兵,轮番进攻普纳山,红苗、仡佬几经血战,连遭重创。1373年,明军攻占城子洞,红苗、仡佬军及其家眷退守普纳山。传说后来明军久攻不克,便收买山上的号手,号手用号声告诉山下的明军:前头陡陡崖,后头大路来。于是明军绕到后山,攀着从山上垂下的藤条,攻上普纳山,将土著军及其家眷尽数残杀,生还者廖廖无几。古老的战争,历史长河中的一缕烟云,给雄伟的普纳山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韵味!

  箐门口苗寨。龙吟镇箐门口苗寨,共48户约210口人,民族结构全是苗族,属苗族中的大花苗支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威宁、水城、赫章等地迁徙而来,是龙吟镇最为集中的大花苗村落。箐门口坐落在海拔1300米的北盘江南岸大山腰上,山脚是常年咆哮奔腾的北盘江,天然林植被覆盖广阔。全村和谐、安宁,始终保持着诚实守信,古朴慈善的民风,家门无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恰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大花苗同胞热爱生活,热爱歌唱。他们长年传唱着祖辈们留下的苗族原生态歌曲,也演唱现代的民族、美声、流行等唱法的作品。令人叫绝的是,他们的大多数人不认识汉字,但几乎都懂苗文,皆识简谱、五线谱和苗族文字谱。他们未受过音乐专业训练,却能以多声部形式演唱贝多芬的《欢乐颂》、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等名曲,能娴熟演唱运用十二平均律音乐体系创作的声乐作品。近年来,但凡州里县里有重大的文艺活动,总是少不了一支队伍,而这支队伍最夺人眼球,他们就是来自普安龙吟镇的大花苗。

  南 线

  万亩杜鹃自然保护区。从县城出发,往南约6公里,到达地瓜镇万亩杜鹃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杜鹃属杜鹃花十余种,春夏之交,红、白、紫、蓝各色杜鹃花交相映衬,将绵延十余里大山装点得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莲花阁。杜鹃保护区内的莲花寨,寨中央屹立一石山,明洪武年间建造的莲花阁赫然矗立。莲花阁山脚,修有寿福寺。莲花阁清静优雅,四面环山,奇山异石,天然成趣。

  铜鼓山遗址。铜鼓山遗址位于普安县青山镇范家寨村(原营盘村)陈家龙滩东约500米的铜鼓山山顶,遗址总面积4000平方米,保护范围总面积41420平方米。

  古夜郎国是战国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一个较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以夜郎比汉王朝的成语“夜郎自大”也因此而出。但是由于政区更迭、民族迁徙和文献资料简缺等原因,古人和近代学者对夜郎国的疆域、国邑、族属等问题的研究相互矛盾,观点各异,这使古夜郎国历史一直扑朔迷离,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古代史中一个引人入胜的难解之谜。1982年2月,铜鼓山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古镇清真寺。修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是回族同胞从事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寺门檐头高悬的“清真古寺”匾额,系当年回民起义军白旗军领袖金万照手书。目前古寺已修葺一新,是回族同胞凭吊祖先,缅怀先人和研究民族历史的重要场所。

  普白大箐。从青山往南约4公里,即到达林木葱茏、竹海遍山的普白大箐,这里,有古茶树数千株。2011年5月20日,以我国最权威的古茶树研究专家虞富莲为组长,带领中国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科所、贵州省茶科所、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普安,对普白大箐古茶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对照史料、实地测量,经过综合分析,专家组鉴定认为,从茶树的分布范围、数量、种类和形态特征看,这一带的古茶树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四球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四球茶野生古茶树居群,是珍稀古茶树资源,在茶树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专家组鉴定认为:普安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目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普安县为“中国古茶树之乡”。

  红军墙。从普白大箐往南约5公里,即到达红色旅游地泥堡古镇。1935年4月20日中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团路经泥堡,红军战士用蓝靛将一标语书写于干人桂崇德家墙壁上,内容为“反对王家烈犹国才抽丁当兵”,落款“政工农”。此标语至今清晰可见,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泥堡往南约8公里,1935年4月21日,红军抢渡楼下河,经铁索桥迂回进入云南。

  磨舍龙宫。距楼下镇约4公里的磨舍境内,《普安县志》曾载:“暗藏有幽湖龙宫。可泛舟垂钓,别有诗情画意”。这一溶洞景观洞中有水,水中有滩,滩上有洞,迂回曲折,幽深莫测,是旅游者寻幽探险的好去处。

  楼下温泉。楼下河边,有一温泉,长年热水喷涌,人称热水能煮鸡蛋,一经开发,定将成为人们休闲、保健的理想场所。

  东 线

  芭蕉关。由县城往东约4公里,公路左侧崖壁上有“芭蕉关”摩崖石刻,该石刻系民国25年3月18日由民国政府滇缅铁路公署督办、交通部部长兼军事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养甫所书,字迹端庄凝重,是民国时期遗存于史迪威公路上的重要文物,它与晴隆24道拐共同见证了这条公路的历史。

  朗寨。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期。江西籍人士调入该处后,由军屯改为民屯,隶属云南布政使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布政使司管辖。吴三桂反清于此与清军对抗。沿途附近有“三营”(凡居营、营头、周官营)。清至民国年间当地土匪猖獗,古寨中筑有土炮防匪。1951-1952年,解放军有一连队入寨剿匪,排长杨世超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现葬于普安烈士陵园。

  数百年来,“斗弹达吟”音乐演奏世代承袭,演奏曲目日益丰富。是普安县境内布依小打音乐的发源地。现已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有古神树、田碑、古桥、碑刻、石板墓等文物。当地民风淳朴,现有80多户布依人民居住在绿树成荫的古寨中,具有民族古寨特色。

  西 线

  观音洞石窟寺。由县城往西2.5公里,有观音洞石窟寺,洞西侧原有观音庙,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对此洞进行考察并载于游记。

  九龙山。出县城西北5公里,海拔2000余米。林木葱茏,山上有一“叮咚窑”,洞内经年泉水不断。九龙山不仅风光秀丽,还是普安龙溪石砚砚石的出产之地,清朝重臣张之洞有《龙溪砚记》传世。

  九峰寺。城西4公里,始建于明代的九峰寺有盘江第一木塔。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