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志〉(民国)点校本》将面世
亮点黔西南讯 2011年9月中旬启动的《〈普安县志〉(民国)点校本》的点校工作,于2012年4月底完成,预计在8月份面世。
在人类历史上,普安县曾经遗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旧志即是其中璀璨的瑰宝。它记载了上千年来普安境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是宝贵的地情信息资源。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历代普安旧志对系统、完整地研究和促进普安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在发展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保护利用好珍贵的历代旧志文献资料,对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其研究价值及经济价值,对建设和繁荣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普安县以前没有完整、系统留存。2011年4月份以来,普安县史志办通过网络查找、与周边地州县市联系等多种途径,共收集到以普安冠名的《普安州志》(嘉靖)、《普安州志》(乾隆)、《普安直隶厅志》(光绪)、《普安县志》(民国)等旧志,此外还收集了《兴义府志》、《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平黔纪略》、《徐霞客游记》等。
在收集众多的旧志时了解到,《普安县志》(民国)是唯一单独全面、系统介绍普安县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的旧志。但仅普安县档案局(馆)留存完整孤本,且版本材料老化、破损严重。为全面发挥该旧志功用,2011年9月,普安县史志办拟定《普安县古籍旧志整理出版发行工作方案》报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武俊(当时县委分管领导),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思勇(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县档案局(馆)对原稿的提供给予特别关照,并邀请青山中学退休教师金宇光、史志办退休同志倪德贵与史志办人员共同进行点校。点校的主要工作是:将繁体白文直排无标点符号印刷的原文采用简化字、加注标点符号进行横排,仅作必要的断句、纠谬而不作释义、考辩,对双行夹注改为单行排印用()标示,生辟汉字在第一次出现处加注拼音用[]标示,评语用{}标示,缺字或漫漶不清的字用□代替,所引古籍文献书名用《》标示,所引古籍文献原文用“”标示,对脱简、文字传写有误、佶屈不通以及地理方位、民族称谓和习俗有误等仍用其旧,对确定无误的错别字直接改正,对原图线条模糊、地名字迹残缺的进行修改完善。上述各项工作于2012年4月底全面完成,并与出版社、印刷厂签订了出版、印刷合同,预计在8月即可进行发行。
“学溥回忆宰普时,治行都无可观,惟《县志》为千载一时之创举。”这是当时七等嘉禾章、代理普安县知事、创理《普安县志》(民国)的杨学溥在志序中既谦虚又欣慰的说法。诚然,以前虽省有《省志》、府有《府志》,内容却都是概括各县之事实,或为篇幅所限,或为輶轩所遗,对各县地情实难精难详。《普安县志》(民国)的创修,弥补了普安在这方面的不足,亦是对普安历史以来特别是置所、置县后的政教、文化、风土、经业、乡贤、名宦、山脉、水道、户口、关梁、古迹诸端作详精简明之陈述。此次《〈普安县志〉(民国)点校本》的完成和面世,是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扬,是了解、研究、开发普安和周边地域的地理、风情、古迹等方面详实可靠的历史信息,是历史的借鉴。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