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黎族党员大学生的创业路
2016年09月06日 09:46:52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方 卿
特约记者 方 卿
一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自己砸破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回乡创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扎根土地、扎根山林,带领家乡父老捞起一桶又一桶金,在家乡广阔的天地里,实现着璀璨的人生价值。他——就是贵州大学毕业、曾考入普安县江西坡派出所工作、后又回乡创业的一个黎族党员大学生黄炳霖。
敢于打破“铁饭碗”的公安干警
出生于1985年的黄炳霖,从小品学兼优,2003年以520分的成绩考入贵州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就读。2007大学毕业后考入普安县江西坡派出所,成了一名合格的国家公安干警。在职期间,小黄对工作任劳任怨,为人民守卫一方安宁,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炳霖出生在普安县新店镇花月村最偏远的箐口簸箕田组,这是一个黎族村寨,家乡山高坡陡,险谷水深,居住环境非常恶劣,村民都很贫困,他自己也是过着这苦日子一步步走出来的。他从小就立志要发奋读书,用学到的知识回乡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他本来选择农学系,但却在填报志愿时被老师硬给他改成了外语系日语专业。
这次考进公安系统,他也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的学识能力,其实他的梦还是选择回乡创业。在派出所刚刚工作一年,小黄不顾家人和亲戚朋友反对,毅然辞去了当干警的“铁饭碗”工作,立志回乡创业发展。
带领乡亲们筹建“绿色银行”
回到老家,他看到村里大片大片的集体荒山光秃秃的,于是他找到村委会,按50年期限,以产品分成方式承包了集体荒山2000余亩,用来植树造林。
荒山承包后,他到银行贷款5万元,把荒山上灌木丛砍得光光的,全部种上杉树。种上杉树后,他又贷款10万元,在林间套种薏仁米,一举两得,树苗既得到有效管护,又增加了薏仁米的收入。
第一年,他的薏仁米就收入了25万元,还了贷款还有10万元左右。第二年、第三年,依然种植薏仁米,前后收入60余万元。
在此期间,他动员自己承包荒山周边的农户进行连片种植,并热情帮他们联系树苗,提供技术,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吸引大家广栽树,广种薏仁米。该村以前一片光秃秃的荒山,3年时间全部变成了连片的万亩“绿色银行”,群众种植薏仁米也尝到不少甜头。
当好魔芋种植“带头兵”
黄炳霖种植的林地,3年之后杉木便有1米多高,不能种植薏仁米了。于是小黄又去找适宜本地生长的种植项目。他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各种产品种植营销行情。最后,他把目标锁定在魔芋种植项目上,并通过网上沟通,联系了云南一个魔芋加工企业。他从小就知道家乡这一片土地非常适合种魔芋,生长快,肉头饱满光滑。产销有了门路,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大做强产业了。他亲自跑了一趟昆明,和魔芋加工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于是又跑到新店政府协调,酝酿了一个由政府帮扶种子和肥料的“2000亩魔芋种植基地扶贫项目”。
为了做好该项目,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黄炳霖本人转包了30亩土地进行种植。云南魔芋加工企业的公司派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黄炳霖的这片地里搞种植示范,让种植户全部来学。
该项目由于管理得当,销售顺利,他本人30亩魔芋收入18万元,除了投资纯利收入15万元。其他魔芋种植户户均纯收入20000元。
找准项目带动家乡父老致富
2015年,黄炳霖打听到普安江西坡有人养殖眼镜蛇成功了,于是前往考察。当他知道此行的养殖技术非常细微时,便主动提出给该养殖场老板无偿打工。得到老板同意后,黄炳霖便一头钻进眼镜蛇的养殖学习和研究里。
蛇房里常温都在30度左右,且蛇粪奇臭无比,但黄炳霖都不怕,非常勤快地为蛇加温降温、清扫粪便和喂食,成了一个合格的饲养员。
记者采访他时,他刚从蛇房里出来,身上一股臭气。他对记者说,只要能学到技术,臭点怕什么?不吃苦中苦,难成人上人!特别是这一行业,细枝末节都要学好,否则是极难做成功的。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