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普安

普安县以规划为引领重点打造江西坡布依茶源小镇安置示范区

2017年10月10日 08:16:49来源:州委州政府督查室 作者:

普安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以东城区丰富的茶园基地为载体、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资本、厚重的民族文化为灵魂,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加强安置规划区布局,加快培育新业态,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探索实施“茶旅+”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江西坡布依茶源小镇安置示范区,力促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

以规划为引领,精准定位布局。一是准确定位空间布局。坚持生态优先,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按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路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规划布局和打造“世界茶源地、养心健康城”的目标,围绕实施“十个一”工程,以茶为媒、为茶溯源,集合交通区位、产业发展、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等优势,将小镇作为县城拓展区,致力打造集“旅游度假、生态休闲、康体养身、商业开发”等为一体的县城东城区。二是科学规划安置点。突出“茶”和“布依”文化两大主题,把手工作坊、商住、民宿、安置房作为业态,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其中,东城区纳茶小区安置点2016年计划搬迁845户3870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东城区布依茶源小镇安置区规划建设安置房110栋1310套,可安置5356人,现已完工92栋964套,预计2018年3月底全面完成住房建设。三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抓好布依茶源小镇、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水岸山居高端民宿酒店、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双创产业园建设,完善安置点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为搬迁户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以民族文化为魂,打造精神家园。一是注重传承民族文化。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搬心、搬神、搬出文化”的要求,深入挖掘四球古茶籽化石、茶马古道、布依福娘等民族民俗文化,在安置区修建“清茶竹风”“福娘阁”“神农祠”“斗弹达吟”广场等特色建筑,同时建设乡愁馆,在馆内集中展示群众用过的犁、耙、碓、磨、特色服饰等生产生活用具用品,搭建民族文化传承平台。二是注重保护民族习俗。根据苗族同胞有“转场”的习俗,专门规划“转场”场地,让苗族群众集中安置,场地规划由群众自己设计布局、使用,避免在搬迁过程中损害其他民族利益;根据布依族、彝族同胞有二月二、六月六“祭山”的习俗,保持附近祭山林原貌,让搬迁群众有故土感、记住乡愁,实现“离土不离乡”的愿望。三是注重发展民族工艺。根据搬迁群众有制茶、造纸、酿酒、刺绣、榨油等传统工艺的习惯,将安置房一楼设计为工艺作坊,让搬迁群众参与发展酿酒、制茶等民族工艺产业,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和创业。
 
以基地为支撑,做大名茶产业。一是打造茶叶品牌。依托小镇周边6.7万亩茶场,大力扶持搬迁群众发展茶产业,通过茶产业带动群众发展,并充分利用“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普安红——中华文化名茶”三块国字招牌,大力宣传推介“普安红”品牌及茶文化,切实把“普安红”打造成全国中大叶种红茶标杆品牌。二是发展茶旅+模式。按5A级景区标准,全力打造世界茶源谷景区,在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2017中国自行车公开赛普安站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普安茶产业、温泉旅游等山地特色旅游资源,超前谋划2018年国际山地旅游系列活动,以节促变、以节促旅、以节促发展。同时,以“普安红”品牌建设为契机,将普安县城至江西坡区域打造成为生产加工、休闲娱乐、观光体验、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大健康养生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景区内的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国际山地自行车标准化赛道等基础设施已建成投用。三是抓好茶叶加工。在继承本土茶企数百年古茶制作工艺的同时,加大茶叶精深加工力度,加快古茶产品研发,与中国红茶标杆品牌“正山堂”合作推出“正山堂·普安红”系列新品,进一步提升“普安红”的品质。

以百姓富为目标,抓好后期扶持。一是实施茶园流转管理。将改制后国有茶场中的5000亩茶园承包给茶叶公司,由公司分包给搬迁群众管理,每户搬迁户可管理茶园5亩,按市场价格测算,平均每亩茶园每年产值3500元,每户搬迁户每年可增收1.75万元。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带动。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基地带动、农户养殖模式发展长毛兔产业,在江西坡长毛兔科技产业园建成兔舍11栋、笼位5000个,共带动75户精准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入股参与养殖;与浙江新大集团签订协议,建设长毛兔技术研发、良种选育、饲料加工、兔毛收购、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电商销售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长毛兔扶贫科技产业园,形成全产业链,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和创业;争取省政协机关帮扶实施“两蛋两鸡”项目,建设“鸡别墅”100栋,新增创业岗位50个,每户农户可管理2个鸡舍;建成白芨示范种植基地500亩,带动140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每户分红7000余元。三是实施企业带动就业。在安置区建设手工作坊、商铺、民宿1394个,引进“正山堂•普安红”茶叶加工精品生产线、才华手袋厂等10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双创园”,为每户搬迁户提供1个以上就业岗位。

 (黔西南州普安县委县政府督查室)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普安县以规划为引领重点打造江西坡布依茶源小镇安置示范区

州委州政府督查室 | 2017年10月10日 08:16:49 | 

普安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以东城区丰富的茶园基地为载体、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资本、厚重的民族文化为灵魂,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加强安置规划区布局,加快培育新业态,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探索实施“茶旅+”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江西坡布依茶源小镇安置示范区,力促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

以规划为引领,精准定位布局。一是准确定位空间布局。坚持生态优先,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按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路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规划布局和打造“世界茶源地、养心健康城”的目标,围绕实施“十个一”工程,以茶为媒、为茶溯源,集合交通区位、产业发展、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等优势,将小镇作为县城拓展区,致力打造集“旅游度假、生态休闲、康体养身、商业开发”等为一体的县城东城区。二是科学规划安置点。突出“茶”和“布依”文化两大主题,把手工作坊、商住、民宿、安置房作为业态,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其中,东城区纳茶小区安置点2016年计划搬迁845户3870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东城区布依茶源小镇安置区规划建设安置房110栋1310套,可安置5356人,现已完工92栋964套,预计2018年3月底全面完成住房建设。三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抓好布依茶源小镇、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水岸山居高端民宿酒店、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双创产业园建设,完善安置点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为搬迁户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以民族文化为魂,打造精神家园。一是注重传承民族文化。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搬心、搬神、搬出文化”的要求,深入挖掘四球古茶籽化石、茶马古道、布依福娘等民族民俗文化,在安置区修建“清茶竹风”“福娘阁”“神农祠”“斗弹达吟”广场等特色建筑,同时建设乡愁馆,在馆内集中展示群众用过的犁、耙、碓、磨、特色服饰等生产生活用具用品,搭建民族文化传承平台。二是注重保护民族习俗。根据苗族同胞有“转场”的习俗,专门规划“转场”场地,让苗族群众集中安置,场地规划由群众自己设计布局、使用,避免在搬迁过程中损害其他民族利益;根据布依族、彝族同胞有二月二、六月六“祭山”的习俗,保持附近祭山林原貌,让搬迁群众有故土感、记住乡愁,实现“离土不离乡”的愿望。三是注重发展民族工艺。根据搬迁群众有制茶、造纸、酿酒、刺绣、榨油等传统工艺的习惯,将安置房一楼设计为工艺作坊,让搬迁群众参与发展酿酒、制茶等民族工艺产业,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和创业。
 
以基地为支撑,做大名茶产业。一是打造茶叶品牌。依托小镇周边6.7万亩茶场,大力扶持搬迁群众发展茶产业,通过茶产业带动群众发展,并充分利用“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普安红——中华文化名茶”三块国字招牌,大力宣传推介“普安红”品牌及茶文化,切实把“普安红”打造成全国中大叶种红茶标杆品牌。二是发展茶旅+模式。按5A级景区标准,全力打造世界茶源谷景区,在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2017中国自行车公开赛普安站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普安茶产业、温泉旅游等山地特色旅游资源,超前谋划2018年国际山地旅游系列活动,以节促变、以节促旅、以节促发展。同时,以“普安红”品牌建设为契机,将普安县城至江西坡区域打造成为生产加工、休闲娱乐、观光体验、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大健康养生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景区内的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国际山地自行车标准化赛道等基础设施已建成投用。三是抓好茶叶加工。在继承本土茶企数百年古茶制作工艺的同时,加大茶叶精深加工力度,加快古茶产品研发,与中国红茶标杆品牌“正山堂”合作推出“正山堂·普安红”系列新品,进一步提升“普安红”的品质。

以百姓富为目标,抓好后期扶持。一是实施茶园流转管理。将改制后国有茶场中的5000亩茶园承包给茶叶公司,由公司分包给搬迁群众管理,每户搬迁户可管理茶园5亩,按市场价格测算,平均每亩茶园每年产值3500元,每户搬迁户每年可增收1.75万元。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带动。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基地带动、农户养殖模式发展长毛兔产业,在江西坡长毛兔科技产业园建成兔舍11栋、笼位5000个,共带动75户精准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入股参与养殖;与浙江新大集团签订协议,建设长毛兔技术研发、良种选育、饲料加工、兔毛收购、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电商销售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长毛兔扶贫科技产业园,形成全产业链,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和创业;争取省政协机关帮扶实施“两蛋两鸡”项目,建设“鸡别墅”100栋,新增创业岗位50个,每户农户可管理2个鸡舍;建成白芨示范种植基地500亩,带动140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每户分红7000余元。三是实施企业带动就业。在安置区建设手工作坊、商铺、民宿1394个,引进“正山堂•普安红”茶叶加工精品生产线、才华手袋厂等10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双创园”,为每户搬迁户提供1个以上就业岗位。

 (黔西南州普安县委县政府督查室)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