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城 大民生
亮点黔西南讯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强劲东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水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千帆扬帆,百舸争流,处处生机盎然。水利人意气风发,满怀信心,斗志昂扬走向新时代,继往开业,携手奋进,共创美好未来。兴仁县水利局广大干部职工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光辉照耀、指引下,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在边远、贫困的石山区,打响了改变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共建美好家园的攻坚战,被广大群众喻为“抢救石缝的家园,点燃石山区的希望”。通过艰苦努力,不懈奋斗,兴仁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兴仁县属喀斯特岩溶山区,山高坡陡,土壤瘠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后,兴仁县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牢树“生态立县”理念,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再造秀美山川”、“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认真落实“环境立县”战略和“建设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目标,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兴仁县位于珠江上游南北盘江分水岭,全县人囗52万人,农村人口站人口占90%,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43.05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41.6%,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石漠化面积40.6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2.3%,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兴仁县水利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国家西部开发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实施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县水保世行项目办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整治、合理施工”的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新建蓄水池、沟渠、机耕道、坡改梯、种草养畜、建改沼气池、造防护林等项目,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走综合治理的路子。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兴仁项目区,包括屯桥、长耳营、泥浆河、鹧鸪园、百德、龙潭河6条小流域,项目涉及东湖、新龙场、民建、李关、百德、回龙共6个乡(镇、街道)15个村。工程于2006年开始实施,至2012年5月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97平方公里,其中:完成人工治理面积38平方公里,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5.97平方公里。人工治理的具体措施有:石坎坡改梯72.99公顷,沉沙凼47方,排洪沟3051.85米,水土保持林1135.83公顷,田间道路4784.55米,机耕道15960.6米,蓄水池10654.32方,保土耕作1115.33公顷,经济果木林1475.82公顷,养牛1186户,示范户培训38户,示范户技术推广38户。完成工程总投资4732.97万元,其中:世行贷款1616.63万元,国内配套2760.67万元。今年4月 ,贵州省水利厅世行项目办牵头对兴仁县了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通过治理,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
近年来,兴仁县各级部门,狠抓环境立县,广大干部群众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整合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围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大小流域生态建设,提高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狠抓各项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县水利局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水土保持方针,结合水流域实际,精心组织工程设计,积极上报立项,在工程实施中,严格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充分调动项目区广大群众的建设积极性,经过各级部门通力协作和项目区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新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初步扭转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生活贫困”的恶性循环。综合治理成效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过近年来的“珠治”试点工程的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大面积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得到整治。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土壤侵蚀每年明显下降,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扩大的趋势,保护群众的生存基础。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兴仁县在实施小流域治理中,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实施坡耕地整治工程,配套小型水利水保设施,项目区建成了水、路等配套地坡改梯工程。项目区经粮食总产比治理前明显增产,人均产粮逐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明显提高。 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项目区的广大农村结合生态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烤烟、草地畜牧、茶叶、甘庶、蔬菜、辣椒、金银花、林果等特色农产。兴仁县把生态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探索、总结和推广高海拔喀斯特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中海拔喀斯特岩溶山区种植金银花,低海拔喀斯特岩溶山区种植花椒,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因地制宜,变劣势为优势,改善了生态环境,推进了农村产业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保障。在水土保持治理中,通过建设耕作便道、沼气池、引水管道及集雨蓄水工程,辅之以改房、改厕、改院等措施,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美化了村容村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兴仁县的水土保持逐步走上了治理与开发一体化的道路,将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小流域经济逐步朝产业化发展,经济效益明显。
在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中,兴仁县采取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根据各流域实际情况、特点,因地制宜,突出效益,效益明显,各显特色。如2011年实施的兴仁孔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惠民利民,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给他们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兴仁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龙潭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分标段全部落实到位,标段主要分为小型土建工程和经济果林工程,其中的土建工程标段在回龙镇孔寨村大坪子实施。该工程累计投入180多万元,共惠及该村6个村民组上百户村民。如今220亩坡地的坡改梯工程, 201.5米长的引水沟渠,合计蓄水量639立方的4口蓄水池;长1427米的机耕道2条、1355平方米的混泥土路、1872米的沙石路,以及深入耕地宽1.5米、合计总长2058米的人行便道,为农民的耕种劳作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也为实施机耕机种和机械运输奠定了基础;另外,工程还铺设了村委会至大坪子的沙石路面,对孔寨小学门口至查尔岩450米长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彻底改变了村民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出行“记录”,特别是生产便道的贯通,使该村近半农户家与其耕地相连,在今年的秋收冬种中,该村农户收玉米、运农家肥几乎都用摩托车代劳,一改村里往日人挑马驮的历史,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又如,2012年实施的兴仁县回龙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以人为本,在兴仁县回龙镇新坪、塘山、孔寨三个村实施的龙潭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世行贷款项目注重以民为本,在为当地群众创造便利的生产条件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了当地群众的发展观念。在该镇石漠化较为严重的新坪、塘山、孔寨三个行政村,长期以来,村民均以传统种植为主,由于地处偏远,思想观念更新普遍缓慢,去年底落实的龙潭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世行贷款项目就在这三个村实施。项目坚持山、水、林、田、路、养畜综合治理,以“治理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为目的,把项目的实施与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创收有机结合起来,连片打造新品种优质核桃及金银花产业,变石漠化山旮旯为宝地。项目共治理耕地面积近万亩,其中坡改梯治理面积220亩,附属修建了机耕道、生产便道、蓄水池、引水沟等,发展以种植核桃、金银花为主的经果林面积8159亩。建设总投资1716.32万元,3个村2340户9280人受益。笔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当地年初种植的金银花和优质核桃长势较好,种植区域的农户也较为重视,将种植的地块进行除杂,保证金银花和核桃秧苗更好的生长;在实施土建工程的孔寨村,坡改梯及蓄水池、引水沟渠、机耕道、人行便道等工程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硬化的串村道路与坡改梯机耕道相连互通,极大地方便群众农耕劳作和生产运输。该项目的实施,是兴仁县从利民惠民角度打造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有效遏制10余平方公里水土流失进一步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光秃秃的石旮旯逐渐变绿的同时,也将为农民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近年来,部分农民在金银花种植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调动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该镇下步将进一步把这大片的石旮旯地都种上新品种核桃和金银花,打造连片特色产业带,实现三个村的石漠化区域特色种植规模化、立体化发展,在山里人“靠山吃山”的观念下,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走出一条依靠新型种植产业致富的路子。
近年来实施的水保综合治理项目,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并趋于合理,粮食、木材、水果得到协调发展,直接经济效益明显,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项目治理区蓄水保土能力,荒山变绿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正是在工程实施中,兴仁县坚持根据各小流域具体情况和特点,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各具特色,各显优势,彰显效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建设直接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山区农业发展的根本之路。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改造中低产田土,搞好土地整理,实施坡改梯工程,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一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土4.7万亩,坡改梯3.89万亩,实现农村人口人均拥有基本农田0.5亩的目标,推进“三小”、乡镇排洪等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抓好李关河等小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五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建设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基地,修建引、排水沟200公里,小水窑4000个,灌溉渠系120公里。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达到19.05万吨。
兴仁县经过长期的治理、建设实践,各级各部门和各广大干部群众越来越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全社会共抓水保的局面。县委、县政府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制定长远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工作目标考核指标。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立县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已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共识。改善生态与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成为兴仁县水土保持工作中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行动。在项目治理区,广大农民逐步形成了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持续发展的利益观,打破了注重短期效益的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推动了因地制宜的农业各种经济发展。通过水保综合治理的长期实践,兴仁县正牢树科学发展观,重视人与自然,人水和谐,从过去的单纯控制水土流失,转变为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为目标,以水为主线综合配置措施,治山治水,植树造林,种草养蓄,培植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文明发展之路;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一般治理向高品位治理,由重治理向治管并重转变。社会重视,治理观念的转变,标志着兴仁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正朝着更高的目标推进。
新时期,新要求,新目标。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兴仁县水利局广大干部职工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满怀信心,继往开来,为实现富民兴县,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事业发展而继续奋斗,谱写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 杨再昌 报道)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