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县发现罕见大型溶洞群(图)
亮点黔西南讯 中国贵州西南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王国,上有青山绿水,下有深幽洞穴,整个环境温度凉爽,恍若人间仙境,素有“公园省”之美誉。所谓喀斯特地貌,就是地表覆盖着大面积碳酸钙岩石,由于这种岩石可溶于水,亿万年来,河流日积月累地冲刷,致使坚硬的岩石被“切割”成高山、峡谷和地下暗河。地下暗河又不断侵蚀山体,造成岩顶崩坍,再通过水流搬移,形成了今天的溶洞。溶洞随着暗河的走向和下沉变得幽深诡异,那些岩浆水滴成的钟乳石,更让你对大自然鬼才般的雕琢艺术而惊叹。贵州最著名的溶洞要数中部的织金洞和龙宫,甚至打出了“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招牌。而在黔西南,却鲜为人知地隐藏着规模更大、气势更为磅礴的地下溶洞。除了在地面上可以看到的安龙县笃山溶洞群外,位于兴仁县民建乡战马田村塘房组的大硝洞,只有亲自下到洞底,才知道它的真实面目。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溶洞?有什么样的魔力要让当地13个农民兄弟倾其家荡来保护它呢?
记者探洞,窥见壮美洞穴景观
2013年国庆长假刚结束,兴仁上空笼罩的小雨突然退却,迎来了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的天气。笔者和贵州都市报记者祝庆庆,一大早驱车从县城出发,沿途的城市大道和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约40分钟后,来到了民建乡战马田村塘房组。
兴仁县西环线柏油路蜿蜒穿过一座座山腰,宁静的村庄就散落在山凹上,村庄周边环绕着枯黄的玉米地,隔山岔五夹杂着绿悠悠、待收割的薏仁米。看上去,这里并不特殊。
穿着迷彩服、身材健硕、一脸黝黑的刘永波是当地农民,今年34岁,听说我们要来采访,他和王仁志、骆开洪等13个农民兄弟早早的就在路边等着。
“洞口在南边,我们要走一截山路。”刘永波在前面带路,走出村庄,是一条顺着山势下落的小路。“这条路很少有人走,前几天,我们砍开了路边的杂草,有些地方还辟了石头,你们走的时候小心点。”刘永波说。
大约10多分钟,总算来到了洞口。洞口朝南呈半月型,前方堆积着坍塌的巨石,石缝中长满了各种植被,下方的一棵核桃树粗壮高大,有上百年历史。刘永波说,每年春节期间,很多人就是从这里下到洞里用石头砸走了许多小型的钟乳石。
要从洞口进入洞厅,必须俯身通过一道只能容下一人的小洞口。
“我们去里面安灯的时候,用錾子把这里稍微凿开了一点,要不然我们得爬进去。”另一个农民兄弟这样说。
我们勾着腰,小心地扶着岩石,跨入第一个洞厅时,在两侧灯光的照射下,眼前一片开阔,上方是平整光滑的岩顶,倒挂着星星点点的钟乳石,两侧岩壁造型奇特。正当记者在惊叹时,刘永波说:“这里算不上什么,往前走,才叫渐入佳景。”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观察,刘永波他们还从洞外抱来了前久在重庆购买的一盏1000多瓦的大型探照灯。在他们引导下,我们继续前行。“这些便道是以前老辈人走过的,前久我们又清理了一些乱石,走起来更方便一些。”置身第一个洞厅,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景观,其中,有条“地龙”,首、尾、爪活灵活现。刘永波指着龙首的地方遗憾地说:“你看这里有一个新鲜的断痕,龙头不见了,被村里的一个老人敲走了,至今还放在他家里,要不然更壮观。”第一个洞厅中央,钟乳石造型各异、姿态万千,一方巨石上矗立着一根还在成型的钟乳石,从一个角度看像一只望天的猕猴,而另一个角度看,又像一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另一处,有一石如猫头鹰,眼睛犀利,神形兼备;还有两石,上下相叠,似两头交配的狮子;还有一石柱1米来高,通身晶莹剔透、曲线优美,刘永波说:“曾有一个人看到这个石头,说管一百万,开口给2万元叫我们帮他割下来拿出去,我们坚决不同意。”
第一个洞厅,记者回看了一下,大约长800余米,最宽100余米,有同行者开玩笑说:“贝克汉姆一脚足球,也踢不通这个洞厅!”
在第一个洞厅中央左侧,刘永波把记者叫到一边,神秘地对记者说:“我带你去看上洞的入口。”在爬一个约莫30米高的平台时,刘永波还说:“大硝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有着更多更大的洞厅,下层是暗河。我们今天行走的这一层是中层,老辈人通过上洞走了很久,而且没有岔洞,最后从兴仁摆布河出来,目前去上洞只知道一个入口,是我的父亲告诉我的。据我的爷爷辈的老人说,他们在上洞发现过碑记,现在还在努力寻找这块唯一记录有关大硝洞的碑记。”上洞入口是隐藏在一排钟乳石下,身材娇小的人要费很大力气才能爬进去,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掉下10米的平台。记者在一个农民兄弟带领下,爬进去时,仍然不能直立,那位兄弟告诉记者,要到上洞还有一段距离,里面有更大的洞厅,钟乳石更奇特,考虑到安全,记者只好折回。
第一洞厅最里面,探照灯的强光定格在一棵20多米高的石柱。它圆如柱,直指洞顶,层层缠绕着“盛开的花瓣”;顶尖如刀峰,距洞顶约1.5米。“这棵石柱,是整个溶洞群目前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镇洞之宝。”刘永波说,“我们习惯叫他‘石莲花柱’,也有人叫它‘定海神针’,从里面看,又像一把‘天罡剑’,很壮观。”详细观察,这棵石柱,果然震撼,粗到一人抱不过来,岩浆水隔半分钟时间还“吧嗒”滴在石柱尖端,溅起晶莹的水花,这水滴,不知道滴了多少年……石柱后面,是从洞顶坍塌的数万方巨石阵,宛如世界末日。
由第一洞厅折回往右去往第二洞厅很顺畅,一路又看了许多奇观。第二洞厅要上一道50米的斜坡后,接着下一道800余米的长坡,沿途坍塌的巨石最大有一栋两楼一底房子的样子。第二洞厅的镇洞之宝是“仙人田”和“壮美大瀑布”等奇观。“仙人田”由长年流淌在洞中水积淀的碳酸岩石而形成,回环相连,洞外雨季时“田”里积满水,最神似黔东南雷公山梯田和云南元阳梯田,梯田上方的一堵岩壁布满石英结晶体,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壮美大布”位于第二洞厅最底部,高、宽各约10米,由洞壁上的水长年往下流淌面形成。“壮美大瀑布”最神似黄果树大瀑布,因为它的表面像流淌的水,上方1米左右形成一条斜线的断面,那不正是黄果树大瀑布的水帘洞么?
第二洞厅右侧近2米的洞口突然凉风徐徐,刘永波说:“这是暗河的入口,水量大的时候,能听到河水哗哗的流淌声。我们为了安全,只把照明灯安装到暗河入口,还设立了警示标志,禁止人靠近。”
由第二洞厅中部往右,我们进入第三个洞厅。这里的镇洞之宝是“生命之根”,几棵高矮不一的小石柱簇拥着中间发白而粗壮的石粗,神似男性生殖器。
第三洞厅往北走三个洞厅才是北出口。北出口一带,是过去人类在洞中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堆积着熬制火药的原料——“硝泥”,就连熬硝的灶头都保存完好。刘永波他们告诉记者,之所以叫大硝洞,是大约在明清至民国时期,人们在里面熬硝,至于起源何时,为什么要熬硝,都没有任何记载,从小就看见这些散落的遗址。出口洞穴高、宽各约50余米,正对对面的泥浆河,远远地看,它只有窗户那么大小,但实际上它能容下五层高楼。
历时四小时,我们才从大硝洞出来,歇气的功夫,刘永波他们说:“大硝洞大到未知,我们今天行走的中层洞穴,只是冰山一角。”
壮美溶洞遭到局部破坏
在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中,居然拥有如此美景,闲暇时光这一溶洞吸引来不少黔西南州州内居民,及当地农户前来观赏、游玩。但在游玩过程中,看到不少上百年形成的罕见钟乳石,不少人能带的就“顺便”敲断带走,洞内部分奇观遭到损坏。
刘永波说,小时候他们就断断续续的目睹很多人打着电筒或者火把下到洞底,既不安全又对洞内景观造成破坏。有一年,几个年轻男女下去后找不到出来的路,衣服裤子全部烧来照明,只剩内裤,困了3天,直到附近的村民找到他们才脱险。最让人心疼的是,人们还把洞里一些容易敲断的钟乳石砸断带走,一棵钟乳石要上万年才形成,而破坏只需要几分钟,太让人寒心了。洞内就有一只非常神似的石鸭子及一对鸭子蛋。其中石鸭子被人齐脖敲断,准备带出洞时被阻止,但地上的两个“鸭蛋”被人悄悄拾走。
在大硝洞的中洞中,随处可见一些较小的石钟乳被敲断的痕迹,还有的因为没有人管理爱护。而在灯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较大的石英,也被进入游玩的人,用火把熏黑。
“现在相比二十年前,我们现在看到的景观相差了很多。看到这些很心痛,没有人管理,进入的人把能搬得搬走,不能搬的随意损坏。”看到地上不少断裂在地的各式石头,刘永波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现在还好,只有中洞被破坏了小部分,还有上洞、下洞知晓的人不多,保存比较完整。”
13村民出资保护溶洞
今年6月份,刘永波和同村的骆勇、曾永建再次到洞中游玩,看到破坏越来越严重很是心痛,回到家中,几人一拍即合,没有人管理,他们想办法帮忙管理,不能让自然赋予家乡的东西再被破坏。
三人提出这个想法后,村中同组的人拍手叫好,纷纷表示愿意一同维护。没有规划,没有想法,更没有联系外界,说干就干。8个村民每人自愿拿出8000元,想把洞中的灯拉通,将洞中的路疏通。
“刚开始想法还很简单,认为以前都是带火把和电筒进入,看不清洞内的东西。”自愿保护人之一的刘禄举说,就想到先把电灯拉近洞。
而此时,加入自愿保护大硝洞的村民也从8人增加到13人,商议每人拿出一万五千元,一同保护这个洞。
8月初,在与供电局协商后,13人为大硝洞专门拉了一股电线,申请新建一个电表后,大伙买来5000米的普通花线及上百个百瓦普通灯泡,花了50天牵进洞内。但发现这灯光在这个很大的溶洞中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灯光仅一点红光,不但照不亮洞中,还很浪费电。
面临问题后,几人四处询问,到处探访后,从县城的五金店中买来LED灯,这在洞中才有了一点光线。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几人发现在五金店中购买的7瓦LED灯光,20元每颗,光线是够了,但是价格很昂贵。一个中洞就需要几百颗洞,这笔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13人都是农民,平时收入主要靠土地,有的做了点小生意。但每年净收入,高的10万左右,低的仅2万余元。除去家用,每人拿出一万五,这已经是家中几年的积蓄。
几人在四处打听后,为节省一半的费用,大伙商议从网上购买了灯的零部件,自己动手组装LED灯。“这个很难,我们都是大老粗,但这个灯中有七个小珠子,一颗装反就不会亮。”
艰辛劳作,拉通洞中灯
就在这样的摸索中,几人终于学会组装LED灯。但是在洞中劳作并不同于在外面的工作,在洞内架灯过程中,13人商议,每天每人都必须到,务必把保护洞的事情当做自家的农活来做,如果哪天谁不能到场,就得自己拿出100元请外面的人替工一天。
在一份责任中,几天早上起床吃了东西后,就进入洞中开始工作。不高的地方用楼梯架着,打膨胀螺丝安装灯。高的地方就拿四个人抬着楼梯做支撑,一人上梯劳作。此外,由于洞中没有光线,进行的这些工作都必须带电工作,危险性不言而喻。
此外,由于洞的时间很长,每次打入膨胀螺丝时,都会有很多灰尘、石块沫进入大家的眼睛、鼻子、耳朵中。但是,就在这种困难中,就在每天安装4-12颗灯的进度中,花了一个半月,300多颗灯泡终于在洞中亮了起来。看到这一切,13人拥抱在一起笑了起来。
除了灯,把洞中打理出一个通道出来也成为13人的工作,带着锄头等,在洞中把不平的地方铺平,将有损坏的石头保护起来,危险的地方拉起警戒线。这一切,就成为13人每日必做的事情。
“有句话叫日起而作,日落而栖,但在洞中没有光线,手机也没信号,很多时间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洞中呆了多久,家里面有事情也通知不到我们。”回忆起在洞中工作的日子,骆开洪告诉记者,每天只知道做,饿了就吃带进来的饭,晚上要看时间,五六点了到“下班”的时间了,大伙才集体出洞,家里面有任何事都只能出洞后解决。
为了防止有人中途破坏,每天还专程派出一两人在洞边值班守护。“现在到了农忙季节,我们也打算集体干活,把农忙结束后,继续投入到洞的保护中来。”
在保护中发现,将最美的溶洞展现出来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为了能让大硝洞的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今年十一国庆节期间,13人驱车赶到织金,查看当地织金洞的保护及打造,希望将好的东西借鉴的大硝洞中。
十三位农民,放下家中的事情,只为保护这个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财富,家里面及村里的看法是什么?能支持吗?
提到家里面,大伙笑笑说,这个洞叫做大硝洞,家人都觉得这些钱放进去就是“打水漂”的,刚开始死活不同意,但在他们慢慢的引导以及带到洞中四处查看后,家人也慢慢的支持他们的做法。
而对于他们的做法,村子中自然也有人冷嘲热讽,称这几个人都是农民,“吃饱了撑着没事做”,放着农活正事不做,做这些没有回报的事情。
面对外面的非议,面对保护中的各种困难,13人却异口同声的说,从来没有后悔,想了就去做,虽然现在资金又开始不够,他们下一步可能会把每个人保护大硝洞的资金提高到5万元,但是保护的工作会继续做到底。
“大硝洞是个很美的地方,作为生长在这里的我们,只能尽我们的努力来保护他,发现他。希望有一天别人想要来开发他时,他能以最好的面貌展现的世人的眼前。”采访结束时,13人倒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开发大硝洞前景展望
要不是13个农民兄弟自掏腰包在洞中安装照明,记者压根儿也不知道兴仁县还有如此胜景。刘永波他们一边要面临人们的非议,一边要面临资金的尴尬,究竟大硝洞将来会成为什么模样,谁也说不清楚。当前,13个农民兄弟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安装更多的警示牌和商讨保护措施,并努力向相关部门申报民间保护协会。
贵州是旅游资源强省,山水洞穴,人文气温,都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随着贵州省“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的定位,并在央视广告效应带动下,今年各大景点旅游持续升温,十一黄金周,贵州各大景点爆满,那边西江苗寨游客上演“掐架全武行”,这边荔波住宿告急;还有兴义马岭河,8000辆外地车停成长龙直抵市区……蔚为壮观!相比北京的雾霾和云南的导游,贵州还算拥有一片叫好的口碑,并会成为旅游胜地,成为真山、真水、真人的香饽饽。当前,“工业强省”战略是拉动贵州的一匹快马,旅游更是紧随其后的“黑马”。
兴仁县位于黔西南州中部,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发展环境,在全州八县(市)都走在靠前位置,随着“兴仁工业园”的拉动,人们看到了未来“经济强县”的希望。但谈起旅游方面,兴仁着实是一块“软肋”,东边的双乳峰、南边的招堤、北边的二十四道拐、西边的马岭河和万峰林等将兴仁夹在中间,目前,兴仁还没有一个可以开门迎客的景点,全是“裸奔”,就连名声在外的交乐汉墓群、鲤鱼苗寨、放马坪等处于原始状态。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兴仁县是不是该在旅游上先秀一段独门绝技呢?
大硝洞的发现,或许为我们找到了一点兴奋的感觉。大硝洞距惠兴高速巴铃出口15公里,有西环线柏油路直达洞区;大硝洞与兴仁县已建成的中型水库打鱼凼水库只相隔3公里。打鱼凼水库预计未来两年将蓄满6亿立方的水量,相当又打造了半个万峰湖,毫无疑问是一个休闲度假的理想地。大硝洞一旦开发,与打鱼凼可形成“水上乐园”和“地下洞府”的“双景齐鸣”景观。将视距放大,看贵州西线旅游图,溶洞景观东有紫云格凸河、中有安顺龙宫,西有织金洞,唯西南缺尔!大硝洞不但可以弥补此空白,又能与黄果树、双乳峰、二十四道拐、招提、马岭河、万峰林等形成一个旅游大圆圈。
大硝洞的资源和优势都占了,那么,天时、地利与人和呢?
于是想起非诚2里那首著名的《见与不见》小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大硝洞,就在那里。
希望有一天,大硝洞出现在贵州的旅游地图里。(罗振飞摄影报道)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