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仁

60年对党矢志不渝的追求—记离休干部吴念孔的入党情结

2013年11月15日 16:32:46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吴平修

60年对党矢志不渝的追求

—-记离休干部吴念孔的入党情结
 
吴平修
 
    2013年8月27日,兴仁县财政局党支部召开专题大会,就87岁高龄离休干部吴念孔同志入党事宜进行讨论。好多人都想不通,已87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吴念孔老人为什么初衷不改,坚定、执着地一心要入党?走近老人,与他交谈让我深深的震撼与感动,体会到了在风云动荡的时代,那颗赤诚而忠贞的爱党之心,这人间的第一情。
 
    党的种子在心中萌发
 
    1927年12月12日,吴念孔出生于文化古城安徽省滁州市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吴葆初,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任黄埔军校数理教官,后任滁县中学校长。吴念孔老人出生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吴念孔少年目睹日本侵华的惨剧,青年有激流救同胞之壮举,从小就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怀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抱负。吴念孔儿时,淮河洪水经常泛滥,使几十个县、市和上千个乡镇沦为汪洋泽国,受灾人口数千万。在他年仅6岁的时候,亲眼目睹难民饥饿难熬的悲惨情景,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萌生救民于水火的思想。
 
    1947年,吴念孔考入金陵大学,1948年底,吴念孔毅然放弃圆大学梦与中学同学邵义良,悄悄渡江北上。1949年元月在滁州地委参加爱国运动,6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文艺新闻学员的表哥章志洁介绍考入二野军大。在二野军大,进一步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熟读毛泽东主席著作,认真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大众哲学》等学科,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点燃革命激情,精神焕发,一腔热血沸腾不止,思想上接受革命洗礼,觉悟得到了质的飞跃,于是,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向党组织靠拢的萌芽逐现雏形。“1949年参加革命后,从一名只知道为自己前途着想的狭隘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接受了党的教育后,提高觉悟,逐步转变为立志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终身的革命者后,就萌生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吴念孔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到。
 
    入党的波折考验
 
    1949年,吴念孔参加了革命,被编入二野军大二团,10月16日,吴念孔等198人在教导员王玉生同志的带领下,被从南京派往贵州支援。当时的贵州,匪患猖獗,形势严峻,为了剿匪,吴念孔被派往兴仁、贞丰等县来回的征粮剿匪,工作流动性很大,直到1954年,吴念孔同志向者相区委书记、区长谢德官同志表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得到准许,他第一次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在组织考察期间,由于“审干肃反运动”全面开展,他的入党事宜被暂缓。1959年因行政区域规划,兴仁与贞丰合并为兴仁县,被调兴仁县粮管所工作,由于历史原因被人借题发挥,夸大和歪曲事实,受撤职、降级、开除团籍处分,入党之梦破灭。1979年2月7日,兴仁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议,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批判极左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历经二十余载风雨后,吴念孔的问题得到平反。当时的县委组织部部长韦通耀关怀地对他说:“平反后,老吴同志,应该有个‘归宿’了!”平反后,吴念孔同志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他觉得自己离党的要求还很远,他觉得党员这个称号,就像是旗帜,如同烙印一样,在他的生命中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引领着他不断提升自己。他时刻告诉自己,要一定按照党员的标准一如既往的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他要用一生坚定的言行来让党更加的信任他。在他看来,共产党是执政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为党和人民做正确的事,于是,在1985年5月吴念孔离休后,他还坚持每天看报纸、听新闻,不断学习,关注时政,心系民情,经常参与县委、县政府、县离退局举办的各种活动。按照党员的标准,为搞好兴仁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不遗余力地为人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执政能力再次让他坚定入党的信念
 
   “是党的执政能力,再次让我更加坚定入党的愿望。”老人坐在沙发上,重复了好几次这样的话。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祖国经济建设成就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核弹研制成功,神十遨游太空,十亿人民解决温饱问题共奔小康,国民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免农税发粮补、医疗养老保险、新农村建设、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共产党员在四川汶川地震、南方雪凝、贵州大旱等各种灾害的英勇表现等等,国家的每一次变化,每一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党员的每一次无私奉献都一次又一次地触动到他灵魂深处,入党的夙愿一次又一次地被召唤,一次又一次的激情与思想斗争在心底较劲,于2012年劳动节前夕,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像我这样风烛残年的老人,已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还要求入党,我只是把入党作为我自己的最终选择”听着老人的话语,我内心充满了崇高和庄严的感觉,爱党成为老人记忆中的不朽情结,编织着老人不老的爱党情感。
 
    编后记:党已经走过了92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在这92年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20.1万个。各项数据表明,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广大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在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时代风范。
 
    吴念孔,一位八旬老翁,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向党组织表达有生之年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一经传开,感动和激励了全县众多中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一名离休多年的老同志,一个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好心老人”,他现在没有任何名利杂念,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人生最高的信仰和追求,着实让人心生敬佩。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60年对党矢志不渝的追求—记离休干部吴念孔的入党情结

亮点黔西南 | 2013年11月15日 16:32:46 | 吴平修

60年对党矢志不渝的追求

—-记离休干部吴念孔的入党情结
 
吴平修
 
    2013年8月27日,兴仁县财政局党支部召开专题大会,就87岁高龄离休干部吴念孔同志入党事宜进行讨论。好多人都想不通,已87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吴念孔老人为什么初衷不改,坚定、执着地一心要入党?走近老人,与他交谈让我深深的震撼与感动,体会到了在风云动荡的时代,那颗赤诚而忠贞的爱党之心,这人间的第一情。
 
    党的种子在心中萌发
 
    1927年12月12日,吴念孔出生于文化古城安徽省滁州市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吴葆初,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任黄埔军校数理教官,后任滁县中学校长。吴念孔老人出生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吴念孔少年目睹日本侵华的惨剧,青年有激流救同胞之壮举,从小就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怀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抱负。吴念孔儿时,淮河洪水经常泛滥,使几十个县、市和上千个乡镇沦为汪洋泽国,受灾人口数千万。在他年仅6岁的时候,亲眼目睹难民饥饿难熬的悲惨情景,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萌生救民于水火的思想。
 
    1947年,吴念孔考入金陵大学,1948年底,吴念孔毅然放弃圆大学梦与中学同学邵义良,悄悄渡江北上。1949年元月在滁州地委参加爱国运动,6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文艺新闻学员的表哥章志洁介绍考入二野军大。在二野军大,进一步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熟读毛泽东主席著作,认真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大众哲学》等学科,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点燃革命激情,精神焕发,一腔热血沸腾不止,思想上接受革命洗礼,觉悟得到了质的飞跃,于是,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向党组织靠拢的萌芽逐现雏形。“1949年参加革命后,从一名只知道为自己前途着想的狭隘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接受了党的教育后,提高觉悟,逐步转变为立志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终身的革命者后,就萌生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吴念孔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到。
 
    入党的波折考验
 
    1949年,吴念孔参加了革命,被编入二野军大二团,10月16日,吴念孔等198人在教导员王玉生同志的带领下,被从南京派往贵州支援。当时的贵州,匪患猖獗,形势严峻,为了剿匪,吴念孔被派往兴仁、贞丰等县来回的征粮剿匪,工作流动性很大,直到1954年,吴念孔同志向者相区委书记、区长谢德官同志表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得到准许,他第一次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在组织考察期间,由于“审干肃反运动”全面开展,他的入党事宜被暂缓。1959年因行政区域规划,兴仁与贞丰合并为兴仁县,被调兴仁县粮管所工作,由于历史原因被人借题发挥,夸大和歪曲事实,受撤职、降级、开除团籍处分,入党之梦破灭。1979年2月7日,兴仁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议,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批判极左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历经二十余载风雨后,吴念孔的问题得到平反。当时的县委组织部部长韦通耀关怀地对他说:“平反后,老吴同志,应该有个‘归宿’了!”平反后,吴念孔同志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他觉得自己离党的要求还很远,他觉得党员这个称号,就像是旗帜,如同烙印一样,在他的生命中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引领着他不断提升自己。他时刻告诉自己,要一定按照党员的标准一如既往的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他要用一生坚定的言行来让党更加的信任他。在他看来,共产党是执政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为党和人民做正确的事,于是,在1985年5月吴念孔离休后,他还坚持每天看报纸、听新闻,不断学习,关注时政,心系民情,经常参与县委、县政府、县离退局举办的各种活动。按照党员的标准,为搞好兴仁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不遗余力地为人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执政能力再次让他坚定入党的信念
 
   “是党的执政能力,再次让我更加坚定入党的愿望。”老人坐在沙发上,重复了好几次这样的话。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祖国经济建设成就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核弹研制成功,神十遨游太空,十亿人民解决温饱问题共奔小康,国民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免农税发粮补、医疗养老保险、新农村建设、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共产党员在四川汶川地震、南方雪凝、贵州大旱等各种灾害的英勇表现等等,国家的每一次变化,每一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党员的每一次无私奉献都一次又一次地触动到他灵魂深处,入党的夙愿一次又一次地被召唤,一次又一次的激情与思想斗争在心底较劲,于2012年劳动节前夕,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像我这样风烛残年的老人,已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还要求入党,我只是把入党作为我自己的最终选择”听着老人的话语,我内心充满了崇高和庄严的感觉,爱党成为老人记忆中的不朽情结,编织着老人不老的爱党情感。
 
    编后记:党已经走过了92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在这92年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20.1万个。各项数据表明,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广大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在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时代风范。
 
    吴念孔,一位八旬老翁,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向党组织表达有生之年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一经传开,感动和激励了全县众多中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一名离休多年的老同志,一个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好心老人”,他现在没有任何名利杂念,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人生最高的信仰和追求,着实让人心生敬佩。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