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仁

全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经验交流会在兴仁召开

2014年06月03日 15:34:29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周星松

    亮点黔西南讯 5月29日,贵州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经验交流会在黔西南州兴仁县召开。省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赵西林、常务副会长张道煌,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郭玉海,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建林,县领导李微、范国美、熊建森、周国辉及全省各市、州诗词楹联学会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张道煌主持。

    会前,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我县创建诗词之乡宣传片《诗意兴仁 流光溢彩》。

    袁建林在致辞中表示,诗词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积淀起来的一块瑰宝,是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载体。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全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一个大平台,展现了诗词创作、发展的蓬勃新貌。群英荟萃,高手云集,为兴仁县诗词文化发展篇章增添了无比绚丽的光彩,激励着广大诗词爱好者不断前进,推动全县文化迈向新的更高台阶。

    袁建林说,“锦绣兴仁锦绣天,古城处处展春妍。高楼栉比华灯灿,湖景休闲笑意锦。煤海金山铺富路,夜郎神韵惠群贤。诗乡建设挥熊笔,饱蘸豪情写大千”。这是兴仁发展的真实写照。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形象、坦荡的胸怀、激越的脚步,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创建全国先进文化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郭玉海就兴仁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取得的经验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他说,我县居住着汉、布依、苗等1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和风俗,使得我县民族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流传至今的有清朝霍宗敬的《四季回文诗》、民国张俊颖的散文《兴仁竹枝词》等壮丽篇章,为我县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进一步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切实提高诗词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我县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创建诗词之乡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有班子、有组织、有活力、有投入,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责任考核,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范畴,成功在2013年8月获得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我县及巴铃镇“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

    郭玉海说,创建诗词之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县在创建中建立健全各种长效机制来做保障,一是建立专业队伍机制,稳步壮大诗词创作队伍;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切实提高诗词创作质量;三是建立宣传机制,营造诗词创造的浓厚氛围;四是建立创作交流机制,不断激发诗词创作灵感。同时结合我县实际,突出特色,积极推进诗词进校园、进农村、进街道(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六进”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局面。

    郭玉海最后说,高品位、高起点打造“中华诗词之乡”这张名片,大力提升我县人民的诗词及文学素养,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是全人民的共同心愿。我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高度的责任感,抓住机遇,团结奋进,开创我县中华诗词事业新局面,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西林在讲话中指出,诗词创建工作是党和政府在主导这项工作,纳入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三个方面,并与中央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体现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赵西林强调,诗教活动要具有广泛性和经常性,在推进诗词“六进”的同时,鼓励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并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诗教活动,诗词成为群众生活中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要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推动有关机构协同配合,促进诗教活动的开展。“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希望借这次经验交流会的东风,推进全省诗教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努力迎来全省万紫千红的诗教春天。

    会上,金沙县、绥阳县也作交流发言,与会领导并为第二届“锦绣兴仁”杯中华诗词大赛获奖选手代表颁奖。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分别到屯脚镇鲤鱼村诗词楹联分会办公室、巴铃镇诗词楹联分会办公室、兴仁九中、东湖人口文化园、离退局等地参观考察,并观看了文艺晚会。(周星松 报道)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全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经验交流会在兴仁召开

亮点黔西南 | 2014年06月03日 15:34:29 | 周星松

    亮点黔西南讯 5月29日,贵州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经验交流会在黔西南州兴仁县召开。省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赵西林、常务副会长张道煌,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郭玉海,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建林,县领导李微、范国美、熊建森、周国辉及全省各市、州诗词楹联学会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张道煌主持。

    会前,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我县创建诗词之乡宣传片《诗意兴仁 流光溢彩》。

    袁建林在致辞中表示,诗词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积淀起来的一块瑰宝,是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载体。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全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一个大平台,展现了诗词创作、发展的蓬勃新貌。群英荟萃,高手云集,为兴仁县诗词文化发展篇章增添了无比绚丽的光彩,激励着广大诗词爱好者不断前进,推动全县文化迈向新的更高台阶。

    袁建林说,“锦绣兴仁锦绣天,古城处处展春妍。高楼栉比华灯灿,湖景休闲笑意锦。煤海金山铺富路,夜郎神韵惠群贤。诗乡建设挥熊笔,饱蘸豪情写大千”。这是兴仁发展的真实写照。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形象、坦荡的胸怀、激越的脚步,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创建全国先进文化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郭玉海就兴仁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取得的经验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他说,我县居住着汉、布依、苗等1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和风俗,使得我县民族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流传至今的有清朝霍宗敬的《四季回文诗》、民国张俊颖的散文《兴仁竹枝词》等壮丽篇章,为我县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进一步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切实提高诗词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我县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创建诗词之乡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有班子、有组织、有活力、有投入,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责任考核,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范畴,成功在2013年8月获得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我县及巴铃镇“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

    郭玉海说,创建诗词之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县在创建中建立健全各种长效机制来做保障,一是建立专业队伍机制,稳步壮大诗词创作队伍;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切实提高诗词创作质量;三是建立宣传机制,营造诗词创造的浓厚氛围;四是建立创作交流机制,不断激发诗词创作灵感。同时结合我县实际,突出特色,积极推进诗词进校园、进农村、进街道(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六进”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局面。

    郭玉海最后说,高品位、高起点打造“中华诗词之乡”这张名片,大力提升我县人民的诗词及文学素养,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是全人民的共同心愿。我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高度的责任感,抓住机遇,团结奋进,开创我县中华诗词事业新局面,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西林在讲话中指出,诗词创建工作是党和政府在主导这项工作,纳入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三个方面,并与中央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体现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赵西林强调,诗教活动要具有广泛性和经常性,在推进诗词“六进”的同时,鼓励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并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诗教活动,诗词成为群众生活中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要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推动有关机构协同配合,促进诗教活动的开展。“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希望借这次经验交流会的东风,推进全省诗教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努力迎来全省万紫千红的诗教春天。

    会上,金沙县、绥阳县也作交流发言,与会领导并为第二届“锦绣兴仁”杯中华诗词大赛获奖选手代表颁奖。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分别到屯脚镇鲤鱼村诗词楹联分会办公室、巴铃镇诗词楹联分会办公室、兴仁九中、东湖人口文化园、离退局等地参观考察,并观看了文艺晚会。(周星松 报道)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