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锁寨解锁记
“锁”在深山老林无人问津的兴仁县城北社区锁寨村,这两年游人如织,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满山遍野的枇杷欣欣向荣,不是亲自踏着平坦宽阔的通村油路进进出出,不是亲眼见证村里广场长廊拔地而起,村民们都不会相信锁寨的今天。
“锁寨一直都是最挂尾的,但现在政府支持、公司带头,我们路通了,翻天覆地变化了,很可能成第一呢!”72岁的陈开顶老人的话铿锵有力,他和乡亲们一样坚定自信,因为他们的“锁”开了。
锁寨开山门
锁寨的转机,出现在2008年。
锁寨村纯寨组的岑万佳、岑万文两兄弟走出寨子赚了钱,回乡时看到寨子一点儿变化都没有,心里很不是滋味,两兄弟决定,把所有积蓄都投资到家乡,带着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
兄弟俩知道,家乡要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发展见效快收益长的产业。
于是,他们便邀请黔西南州职院水果专家童吉文深入村寨考察,并四处参观学习,通过两年时间考察试点,决定在村里发展大五星枇杷:“锁寨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五星枇杷,五星枇杷四五年就能丰产,盛果期五十至七十年,而且种在石山坡上,能很好治理石漠化。”
2010年,兄弟俩首先说服村委会班子,选定纯寨组做试点,又和村委们一起挨家挨户做乡亲的工作,经过他们无数次登门劝说,终于说服了大部分乡亲。
2011年,兴仁县佳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纯寨组落户,公司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五星枇杷6000亩。
公司统一投资、组织建设、管理和经营,农户作为公司员工,获得日常性劳动报酬;另外,农户和集体,年终按土地分红,农户以土地整合,组建专业合作社,再入股公司,以土地为基数,公司产生效益后,利润公司占70%,农户占30%;集体荒山入股的,公司占85%,集体占15%。
陈开顶和两个儿子的15亩地全部入股了,明年四五月份枇杷就有收成了,盛果期他们家可分红15至20万元。
“现在两个儿子在公司打工,一个月挣五六千,孙姑娘在公司做出纳,一家人都有收入。”陈开顶开心地说。
“锁”开天地宽
看着当初做试点的枇杷树结出了黄灿灿水灵灵的大枇杷,不少人专程跑来购买,每斤卖到30元都供不应求,乡亲们的心里这才吃下了定心丸。
于是,大家积极主动地入股,就连当初最反对的宋红菊、肖红平等都参与进来,乡亲们的心头锁,算是完全打开了。
因为修建通往枇杷基地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少村民的土地被占用。
50岁的梁德惠大娘家被占得最多,她不仅没有一点抱怨,还大力支持:“村里要发展,占点地没什么,发展好了,儿子说媳妇都容易点。”
今年,纯寨组新增7000亩枇杷,加上以前的,纯寨组一共种了13000亩枇杷。进入盛果期后,基地年产鲜果1800万斤以上,产值1.8亿元以上。
在大力发展枇杷种植的同时,锁寨搭上新农村建设的快车,得到各级政府的扶持,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村寨整治、沼气池建设、人畜饮水、村寨绿化等大批项目资金涌向锁寨,完成了5公里通村油路、3公里串户路和3.5公里枇杷基地道路建设,建起了11000平方米休闲文化广场和3000平方米文化长廊,建成河道野生垂钓区3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60盏,配备移动垃圾箱6个,移动垃圾斗12个。
落后闭塞的锁寨变了样。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村寨成为了兴仁县的旅游热点,农家乐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以前我们出去见到城里的熟人,人家理都不理,现在我们出去抬头挺胸,人家都说我们这里发展好,我们也就好邀请他们来玩。”梁德惠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公司又有了新的规划——以枇杷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保健发展为一体的纯寨休闲避暑生态园正一步步在纯寨落地。
枇杷深加工厂、乡村旅馆、百里荷塘、水上乐园、生态观光园、老年公寓等等乡亲们以前从未听过的项目,给大家带来越来越多的希望。
依托越来越好的基础设施,村民们有的忙着种大棚蔬菜,有的忙着种经果林,有的经营农家乐,锁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建设景象。
采访手记
大山那边就是县城。而过去的锁寨,却被重重大山,“锁”在了繁华之外。
眼前的锁寨,早已不复昔日模样: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密密匝匝,独具民族特色的白色小洋楼掩映于青山绿树中,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如玉带般连着各家各户……只要观念打开了,大山就再也“锁”不住人们向往幸福的心。(宋洁 黄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