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仁

兴仁:长青河畔的洁净秀美

2018年02月27日 09:24:40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邓百高

今天的兴仁县屯脚镇长青河道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每当气候变暖,总能见到大人、细娃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到长青河畔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无限风光。柳荫下不时会传来的阵阵嘤嘤细语,河岸边随处可见的儿童追逐嬉戏,小河里不时会隐现出一群群悠闲漫游的小鱼,柳树上鸟儿的鸣叫和静默流淌着的河水,给长青河畔增添了无限生机。沿河两岸垃圾“不翼而飞”,临河建筑物、构筑物和水上漂浮物销声匿迹,成就了长青河畔今天的洁净秀美。可是谁又能想到长青河畔的垃圾是如何飞走的呢?临河建筑物、构筑物河水上漂浮物又是如何销声匿迹的呢?让我们慢慢来揭开这些疑问。

三年前的长青河。长青河系大田河干流的其中一段河流,全长6.8公里,是兴仁县的生态河流之一。坐落于兴仁县屯脚镇的一个布依村寨铜鼓村,河流涉及该村7个村民组1433人。长期以来,由于河道无人管理,沿河村民将垃圾倾倒于河道内,造成河道污染,沿河两岸白色垃圾随处可见,临河建筑物、构筑物屡见不鲜。铜鼓村村民委员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长青河到了不得不整治的时候了。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才会感动。为了有效整治长青河道,还群众一条整洁干净的河流。铜鼓村村民委员会于2014年找来本村热心人杨昌等11人,共商母亲河治理问题。不曾想长青河的治理问题竟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使大家对长青河道的治理信心倍增,于是大家商议决定成立“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将长青河道管理纳入常态化管理。

多方整合资源,积极组建管理机构。首先成立了“临时河道管理委员会”,草拟了《长青河道管理制度》《长青河道巡查制度》,先后召开4次群众会讨论落实管理制度,取得全民认可并签字后试行,通过历时10个月的试行,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了能使“河道管理委员会”步入正轨,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于是铜鼓村村支部书记李秀莲带领杨昌等等人向屯脚镇人民政府、县水务局等部门求助,希望能解决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及用品。县水务局和屯脚镇人民政府共同对“长青河道委员会”现场考察后,对“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于是协调铜鼓村村委会提供一间办公室,县水务局为其配置办公桌桌椅4套、救生衣15件、文件柜2个级水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条件具备,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5月4日正式挂牌成立。

积极行动,打铁趁热。办公场所落实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具备了,该是河道管治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了。为了给河道管理委员会工作开好头、打好趣,县水务局明确表态首次打捞河面漂浮物和沿河两岸垃圾的清理费用由县水务局解决,之后管理委员会对涉及管辖的6.8公里河道进行了划分,实行分段定人定时巡查管理。对随意乱扔垃圾的按照大家签字认可的制度进行处罚,所处罚金用于日常保洁等工作。

多管齐下,共创长青河道美好环境。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初期,县水政监察大队配合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水法律法规进村入户宣传,旨在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意在争取群众自觉维护河流生态,共创河流生态美好环境。同时加大对长青河道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截止到如今,通过长青河道巡查发现并举报的水事违法行为共6起,其中向河道倾倒垃圾的3起,侵占河道建房的3起。6起违法行为在萌芽初期均得到有效遏制。6起违法行为的及时查处,既减少了违法行为人的财产损失,又对周边群众起到了警示效果,为河道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正常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全面推行河长制,为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添砖加瓦。河道白色垃圾不见了,落叶清扫又成了问题。2017年,贵州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各条河流明确了相应的河长、义务监督员和保洁员,更深层次的解决了河道保洁和管理治理措施。一是有效解决了沿河两岸的日常保洁;二是控制源头污染有效解决了水质问题;三是垃圾实行村收镇运县处理措施,让村民垃圾投放有去处,有效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四是开展联动执法巡查,有效杜绝了占用河道等违法现现象。

爱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使命,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我们除了要珍惜好长青河道今天的洁净秀美外,同时要维护好我们居住的周边环境,爱护环境的关键是控制源头污染。各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应积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监督,为创造明天美好生态尽自己的一份力。

 (邓百高)

责编:朱艺全 卢生龙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兴仁:长青河畔的洁净秀美

亮点黔西南 | 2018年02月27日 09:24:40 | 邓百高

今天的兴仁县屯脚镇长青河道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每当气候变暖,总能见到大人、细娃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到长青河畔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无限风光。柳荫下不时会传来的阵阵嘤嘤细语,河岸边随处可见的儿童追逐嬉戏,小河里不时会隐现出一群群悠闲漫游的小鱼,柳树上鸟儿的鸣叫和静默流淌着的河水,给长青河畔增添了无限生机。沿河两岸垃圾“不翼而飞”,临河建筑物、构筑物和水上漂浮物销声匿迹,成就了长青河畔今天的洁净秀美。可是谁又能想到长青河畔的垃圾是如何飞走的呢?临河建筑物、构筑物河水上漂浮物又是如何销声匿迹的呢?让我们慢慢来揭开这些疑问。

三年前的长青河。长青河系大田河干流的其中一段河流,全长6.8公里,是兴仁县的生态河流之一。坐落于兴仁县屯脚镇的一个布依村寨铜鼓村,河流涉及该村7个村民组1433人。长期以来,由于河道无人管理,沿河村民将垃圾倾倒于河道内,造成河道污染,沿河两岸白色垃圾随处可见,临河建筑物、构筑物屡见不鲜。铜鼓村村民委员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长青河到了不得不整治的时候了。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才会感动。为了有效整治长青河道,还群众一条整洁干净的河流。铜鼓村村民委员会于2014年找来本村热心人杨昌等11人,共商母亲河治理问题。不曾想长青河的治理问题竟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使大家对长青河道的治理信心倍增,于是大家商议决定成立“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将长青河道管理纳入常态化管理。

多方整合资源,积极组建管理机构。首先成立了“临时河道管理委员会”,草拟了《长青河道管理制度》《长青河道巡查制度》,先后召开4次群众会讨论落实管理制度,取得全民认可并签字后试行,通过历时10个月的试行,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了能使“河道管理委员会”步入正轨,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于是铜鼓村村支部书记李秀莲带领杨昌等等人向屯脚镇人民政府、县水务局等部门求助,希望能解决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及用品。县水务局和屯脚镇人民政府共同对“长青河道委员会”现场考察后,对“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于是协调铜鼓村村委会提供一间办公室,县水务局为其配置办公桌桌椅4套、救生衣15件、文件柜2个级水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条件具备,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5月4日正式挂牌成立。

积极行动,打铁趁热。办公场所落实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具备了,该是河道管治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了。为了给河道管理委员会工作开好头、打好趣,县水务局明确表态首次打捞河面漂浮物和沿河两岸垃圾的清理费用由县水务局解决,之后管理委员会对涉及管辖的6.8公里河道进行了划分,实行分段定人定时巡查管理。对随意乱扔垃圾的按照大家签字认可的制度进行处罚,所处罚金用于日常保洁等工作。

多管齐下,共创长青河道美好环境。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初期,县水政监察大队配合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水法律法规进村入户宣传,旨在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意在争取群众自觉维护河流生态,共创河流生态美好环境。同时加大对长青河道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截止到如今,通过长青河道巡查发现并举报的水事违法行为共6起,其中向河道倾倒垃圾的3起,侵占河道建房的3起。6起违法行为在萌芽初期均得到有效遏制。6起违法行为的及时查处,既减少了违法行为人的财产损失,又对周边群众起到了警示效果,为河道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正常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全面推行河长制,为长青河道管理委员会添砖加瓦。河道白色垃圾不见了,落叶清扫又成了问题。2017年,贵州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各条河流明确了相应的河长、义务监督员和保洁员,更深层次的解决了河道保洁和管理治理措施。一是有效解决了沿河两岸的日常保洁;二是控制源头污染有效解决了水质问题;三是垃圾实行村收镇运县处理措施,让村民垃圾投放有去处,有效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四是开展联动执法巡查,有效杜绝了占用河道等违法现现象。

爱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使命,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我们除了要珍惜好长青河道今天的洁净秀美外,同时要维护好我们居住的周边环境,爱护环境的关键是控制源头污染。各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应积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监督,为创造明天美好生态尽自己的一份力。

 (邓百高)

责编:朱艺全 卢生龙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5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