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仁

兴仁市陈氏面塑第五代传人陈凤义务为青少年培训面塑技术

2018年10月30日 08:03:10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蔡家友

  10月26日,兴仁市城南办事处薏品田园社区干部陈凤利用星期六在薏品田园社区举办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面塑义务培训活动,社区60余位青少年参加了培训。

  今年50多岁的陈凤出生在面塑世家,是陈氏面人第五代传承人,从小就跟着父辈学习捏面人,从事面塑艺术已有40多年。陈凤的面塑作品,不仅仅在技艺上继承了陈氏面塑传统工艺,在内容上也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逐渐在民间失传的传统吉祥寓意还原在面塑作品中。菊代表举家长寿,瓜代表瓜瓞绵绵,白菜象征百财,柿子象征事事如意,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内容丰富多彩。要将这些几近失传的老传统、老故事还原出来还真不容易,要读大量的书籍,还要走访其他老艺人,互相学习交流。

  陈氏面塑以日常食用的面粉为基础,再嵌入陈氏独特秘料配方,经特制的溶液熏蒸后手工捏制而成。陈氏面塑主要以龙凤、八洞神仙、十二生肖等民间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人物和动物为核心,以民间生产、生活、嬉乐活动场景的一个点或其中一个层面为该面塑的创作基础,经制作人的巧妙构思和艺术加工,形象生动、微妙微俏,既美观又富情趣,既可作祭品又可作艺术收藏,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陈氏面塑在黔西南州民间广为流传。2009、2010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广州、福建的食品工艺展览,2010年、2011年参加兴仁县苗族风情节、黔西南州中国布依族查白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面塑展,获得与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为把这一工艺传承下去,陈凤决定在社区免费为青少年培训面塑技术,这一想法得到社区领导认可和家长喜欢,通知发出后,就有许多人积极报名参加培训。如陈凤所说:“我就是个手艺人,希望借着我的手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能让社会上所有喜欢面塑工艺的人接触到这项艺术,使之发扬光大。”

  在培训班小朋友们通过手工制作来学习传统面塑技艺,一把小刀,几色面团,一双巧手,揉搓压拍,一位笑容可掬、栩栩如生的各种生宵面塑就诞生了。经过学习,只见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面塑作品,不时高兴地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向陈凤老师请教。

  在面塑学习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多位家长也纷纷表示,应该多让孩子们学习传统工艺,体会创作的乐趣。


  在培训班,看着孩子和家长开心的样子,陈凤说:“我们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们得到一时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这一技巧,加强动手的能力,提升他们内在的灵性和创新潜能。让民间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把面塑这项民间艺术瑰宝送到孩子们的身边,唤起孩子们对民间手工艺的兴趣,通过近距离体验,更好地将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下去,为让更多人学成,有一技之长,为实现幸福中国梦而努力。

    (蔡家友)

  责编:黄茜 卢生龙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兴仁市陈氏面塑第五代传人陈凤义务为青少年培训面塑技术

亮点黔西南 | 2018年10月30日 08:03:10 | 蔡家友

  10月26日,兴仁市城南办事处薏品田园社区干部陈凤利用星期六在薏品田园社区举办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面塑义务培训活动,社区60余位青少年参加了培训。

  今年50多岁的陈凤出生在面塑世家,是陈氏面人第五代传承人,从小就跟着父辈学习捏面人,从事面塑艺术已有40多年。陈凤的面塑作品,不仅仅在技艺上继承了陈氏面塑传统工艺,在内容上也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逐渐在民间失传的传统吉祥寓意还原在面塑作品中。菊代表举家长寿,瓜代表瓜瓞绵绵,白菜象征百财,柿子象征事事如意,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内容丰富多彩。要将这些几近失传的老传统、老故事还原出来还真不容易,要读大量的书籍,还要走访其他老艺人,互相学习交流。

  陈氏面塑以日常食用的面粉为基础,再嵌入陈氏独特秘料配方,经特制的溶液熏蒸后手工捏制而成。陈氏面塑主要以龙凤、八洞神仙、十二生肖等民间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人物和动物为核心,以民间生产、生活、嬉乐活动场景的一个点或其中一个层面为该面塑的创作基础,经制作人的巧妙构思和艺术加工,形象生动、微妙微俏,既美观又富情趣,既可作祭品又可作艺术收藏,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陈氏面塑在黔西南州民间广为流传。2009、2010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广州、福建的食品工艺展览,2010年、2011年参加兴仁县苗族风情节、黔西南州中国布依族查白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面塑展,获得与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为把这一工艺传承下去,陈凤决定在社区免费为青少年培训面塑技术,这一想法得到社区领导认可和家长喜欢,通知发出后,就有许多人积极报名参加培训。如陈凤所说:“我就是个手艺人,希望借着我的手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能让社会上所有喜欢面塑工艺的人接触到这项艺术,使之发扬光大。”

  在培训班小朋友们通过手工制作来学习传统面塑技艺,一把小刀,几色面团,一双巧手,揉搓压拍,一位笑容可掬、栩栩如生的各种生宵面塑就诞生了。经过学习,只见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面塑作品,不时高兴地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向陈凤老师请教。

  在面塑学习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多位家长也纷纷表示,应该多让孩子们学习传统工艺,体会创作的乐趣。


  在培训班,看着孩子和家长开心的样子,陈凤说:“我们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们得到一时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这一技巧,加强动手的能力,提升他们内在的灵性和创新潜能。让民间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把面塑这项民间艺术瑰宝送到孩子们的身边,唤起孩子们对民间手工艺的兴趣,通过近距离体验,更好地将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下去,为让更多人学成,有一技之长,为实现幸福中国梦而努力。

    (蔡家友)

  责编:黄茜 卢生龙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