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兴义市冷洞村支书朱昌国:他感动了温总理(图)

  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冷洞村,一位叫朱昌国的村支书带领村民坚守在贫瘠的土地上,并成功运用“滴灌”技术,让已经石漠化的山崖,开满了金银花,让当地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这位外貌普通的中年男子,不仅感动了当地老百姓,也感动了温总理。

  人物简介

  朱昌国,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1000多口人,炸石造地、修水池、造水田、修路、种植金银花、开办加工厂,把昔日的“石旮旯”,变成了今日的“米粮川”。10年间,全村人均纯收入从400元增长到3000多元。

  2001年10月,他当选为冷洞村党支部书记。他提出地改田与坡改梯同步进行,并带头示范,得到群众的认可。在他的带领和号召下,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全村兴修水浇池286口、坡改梯860亩、地变田435亩,增粮15万余斤,实现人均占有粮450多公斤,解决了吃饭问题;兴修水窖486口,解决了饮水问题;修通公路20余公里,解决了出行问题。经过多方考察,他动员群众种植金银花,增加收入。到2008年底,全村已推广种植优质金银花2300亩,当年全村收入40万余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元。他又协调资金建金银花加工厂,办金银花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保价收购,仅此一项就使群众增收30%。

  2009年至2010年,贵州遭受旱灾,全村多个水窖枯竭。朱昌国组织干部群众摸索出一种金银花“滴灌”保苗法,用正常灌溉五分之一的水量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救活了绝大部分的金银花。冷洞村的“滴灌”技术,不仅让已经石漠化的山崖开满了金银花,还成为贵州人新农村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位村支书是只奋飞的领头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朱昌国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第二届贵州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金银花开

  冷洞村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山体裸露,属全省一级贫困村。小时候,朱昌国经常上山采摘野生的金银花,以此换取学费,这段经历给了他启示。他到贞丰、安龙等地考察后,引进了4000株金银花种苗,在自家地里搞起了试验。

  一些村民心存疑惑:“种包谷还能当饭吃,种金银花能成吗?”可喜的是,一年之后,山上的金银花长势喜人。“种植金银花,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呢?”在朱昌国的宣传下,当地村民金银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光秃秃的山上,开始披上了层层“绿衣”。2009年,冷洞村2200多亩金银花的产值达98万元,实现纯利润22万元。

  但是,一场大旱,让朱昌国开始犯愁。去年3月,村里的水浇池和小水窖相继干枯,山上的金银花也枯萎了。面对难题,爱动脑筋的朱昌国,把废弃的矿泉水瓶装满水,在底部钻一个孔,然后放在金银花的根部进行滴灌,“这样既节约了水,又能把水用到最需要的根部。”经过试验,朱昌国发现滴灌过的金银花,枯萎的叶子舒展开了,于是准备在全村推广。

  但全村活着的2200亩金银花少说也得10万个矿泉水瓶,到哪里去找?一心想着保住金银花的朱昌国拨通了对口联系帮扶冷洞村的黔西南州州委副书记廖飞的手机。很快,兴义市广播电台“抗旱保苗征集矿泉水瓶”的倡议书播出,黔西南州电视台的一个专题节目也播出了冷洞村抗旱急需矿泉水瓶的新闻。不到一个星期,设在兴义八一广场上的征集点就收到社会各界支援的10余万个矿泉水瓶。

  不出一周,满山的金银花又重现了生机。

  为了修路,卖掉自家的猪

  以前的冷洞村,大部分村民组不通公路,全是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村民买化肥要请人背回家,养一头肥猪出卖时,还要请七八个壮汉抬下山,大家吃够了没有公路的苦头。

  有一年,村民李天亮养的三头猪要出售,原本和猪贩子约好在村口交易,由于找不到人帮忙抬猪,他只得赶着猪走山路,没想到,惊吓之下,三头猪先后跌下悬崖摔死了。最终,猪贩子只按原价的一半,向李天亮支付了2000元。回到家,李天亮和家人抱头痛哭,心疼不已。

  听说这件事后,朱昌国痛下决心:修路!于是,在乡领导的支持下,他争取到了7万多元资金,又说服村民投工投劳,两段总长5.5公里的通组公路相继动工。从第一天开始,朱昌国就和村民们一起挥铁锤,钻炮眼,砌堡坎,一心扑在修路上。2003年9月,村里启动全村最后一条通组公路的建设。朱昌国把家里的10多万元全部垫付在修路上。钱很快就用完了,他又说服妻子卖掉了家里的4头猪,把仅有的5000块钱也垫在修路上。

  “现在我们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不怕,我们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不服输的劲!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会难倒我们则戎人。”朱昌国说。

  “十万年薪”的诱惑

  身在全省一级贫困村,朱昌国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有一次,朱昌国的二儿子因突发心脏病,需要6万元的医疗费。二儿子这场病,使朱家“财政”捉襟见肘。周末时,在则戎中学读书的女儿跑回家要生活费,家里却实在拿不出女儿要的15元钱。看着女儿一个劲哭,村民李志权默默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这才解了朱昌国的燃眉之急。

  一个大男人,连15元钱都拿不出,朱昌国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妻子趁机劝他:“你这村官一年也就1800元的补贴,我们都得跟着你受穷,还不如干你的老本行,外出承包工程……”机会很快就来了。不久,广西一家路桥公司向朱昌国发出邀请:“想请你来做管理,年薪10万元,如何?”

  自己干过包工头,会看图纸,管理上也有经验,干这行可谓轻车熟路。“可我走了,村民们怎么办?谁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再三考虑后,朱昌国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村支书感动温总理

  2010年,温家宝总理的到访,让整个冷洞村沸腾了。握手时,总理一句“你们辛苦了”,让朱昌国倍感温馨。因为“有很多话想对总理说”,在将总理迎进村的时候,朱昌国迫不及待介绍起了村里的发展状况。

  总理来到山崖边,实地查看了“滴灌”保金银花的情况,并连声称赞:“这是群众被大旱逼出来的智慧。”朱昌国说,没有地,群众就没饭吃;没有金银花,群众就没有收入,这两件事是和他的命连在一起的。总理动情地说,冷洞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就是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一个基层干部把群众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用很朴实的语言,给我们上了一课。”

  朱昌国随后向总理提出:“能不能帮村里多修一些水窖?村里的通组公路中,还有10多公里的路段需要进行硬化改造……”总理当场肯定朱昌国“想法很好”,并责成相关部门给予落实。

  未来也用太阳能路灯

  随着信息越来越畅通,网络的发展也让尝过甜头的朱昌国倍加的关注。他告诉记者,他现在的许多资料都是儿子在兴义市通过互联网搜索后获得的,所以他深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村庄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他说,现在村里已经在修建基站,相信过不了多久,这里建成畅通无阻的网络将会变成现实。

  朱昌国还曾提到对冷洞村发展的规划。因为前两年外出参观了广西的一个叫希望小镇的村庄,深深地触动了他。“那里田地规划得又好,房子又建得漂亮,道路的两旁还建有太阳能的路灯,这样不仅能节约钱,还能环保。地势越是恶劣,就越是要注意环保”。“等金银花为我们村民再多赚点钱以后,我们就像这些发达的地方学习,以后我们这里不仅产金银花,还能搞农家乐,我想在这里也用上太阳能路灯,让来过这里的游客都记住并喜欢上冷洞村。”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