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义

网友:万峰林景区纳灰河 上游是清泉 下游是臭水沟

2012年04月18日 08:04:53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彭忠 黄忠发

    亮点黔西南网友彭忠 黄忠发  近日,午休时间,受同事之邀到他家午餐,酒足饭饱后,同事说带我去逛逛他家的玉米地,消化消化。

    走出村口,但见小河两岸遍地的早熟玉米,用地膜覆盖着保水,白花花一片,甚是好看。小河岸边的灌木丛和几棵垂柳刚刚抽出新枝叶,格外清爽。

    突然一阵微微春风拂来,让人感觉到“恶心的凉爽”,怡悦的心情一下大打折扣。沿着兴义市纳灰河河道寻味而去,只见河水浑黑,河床两岸长满了水白菜(同事介绍这种植物前几年很少,就在近两年迅速繁殖,有的河床狭窄的地方连鸭子都过不去了),走近岸边观瞧,河水污浊,灰黑色的沉积物也不知道有多厚。在过滤水的高坝前,漂浮的垃圾遭到了“拦截”,吸得很“饱”的尿不湿、卫生巾、臭果皮聚在一起媲美,远处30米的岸边,一堆生活垃圾跃入眼帘,原来,刚刚那阵腥风来自此地。

11.jpg

       拦河高坝下的垃圾在水流的冲击下徘徊。

12.jpg

     水中的尿不湿、卫生间不堪入目。

13.jpg

    河道旁垃圾堆的“强大气场”,在很远的下风口都能感受到。

14.jpg

     约5米宽的河道在短短2年时间,已经被水白菜占领。中间黄白色的部分在不久前被鸭倌割过后又复绿了。

15.jpg

     水中的白色沉积物和臭水沟中的相差无几。

16.jpg

     受污染的高卡龙潭常流水正奔向国家4A级风景区————万峰林。

8.jpg  

    受污染的高卡龙潭常流水正奔向国家4A级风景区————万峰林。

9.jpg

     在高卡路段,10多只鸭子在河床懒洋洋的打着盹。

     “好好的一条小河,怎么会变成这样?”我询问同事小黄。

    “我打小就是在这条河里玩耍长大的!以前的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石缝间穿梭清晰可见,村民饮水洗菜全靠她。城里的钓友也经常在周末来钓鱼,通常都是满载而归。到了夏天,小孩大人都会把戏水纳凉作为一种乐趣。现在这一切都只能在记忆中回味!”同事叹息道。

1.jpg

    谈到纳灰河河水质变化的原因时,同事心情凝重的告诉我:“近几年这条小河变得这样惨不忍睹,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村民缺乏环保意识随意抛洒,认为涨水就能把垃圾冲走。这也不能全怪村民,以前没有专属垃圾倾倒处,也没专人清理垃圾,图个方便就只有倒河里了。2012年2月开始,政府给各村寨修好了垃圾池,有专人清理垃圾,相信生活垃圾的污染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是能够处理好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几年,在小河上游建了一些养殖场,里面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到了河中,还有一些加工芭蕉芋粉丝的商户也向河道排放粉渣和废水,严重影响了水质。也有村民向村委会和上级政府部门反映过这个情况,由于相关部门未作批示也就不了了之,好好的一条河,就成了这个样子!” 

    追根溯源,同事骑着车带我到了小河的源头——高卡村龙潭。高卡村是一个传统的布依族村寨,布依族人民喜欢在风光秀丽有山有水的地方群居,从11路公交车终点站的一条小路驱车2公里进入大山,那里就是高卡村。第一次去,感觉很清新,恍若世外桃源,几棵参天大树印证了这个村落的悠久历史。

    龙潭,我的理解就是能出水的洞。因为,我所知道的以龙潭命名的地方,如猪场坪的田湾龙潭、鲁布革的沙厂龙潭都是有洞有水的好去处。

    远眺高卡龙潭,洞顶石壁古木参天,虬枝四方展开。近前观瞧,洞口建有高2米不到的栏水坝,水从下方小口缓缓流出,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岩洞里的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在树荫下清晰可见,有点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味道!同事介绍说:“这里的水四季长流,在夏季的时候,水满出来就像一个小瀑布,还经常有城里人带着鱼来此地祈福放生呢。”看来,高卡龙潭作为纳灰河的源头之一,千百年来,也一定流淌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4.jpg

    笔者在龙潭的记事碑前留影。

6.jpg   

    一只石砊(青蛙的一个品种,只生长在清澈的流水中)的蝌蚪在半米深的潭水中清晰可见。

5.jpg   

    潭内即景。

 

QQ截图20120417170415.jpg   

    高卡龙潭洞壁的古木虬枝,印证了这个布依族村落的悠久历史。

3.jpg   

     高卡龙潭的出水口,笔者尝了一口,堪比矿泉水,清凉无比。 

     龙潭上游的河道是干枯的,那是下雨天的山水排洪道。高卡河段的河水,清澈见底,恍若清纯的少女,当流淌到2公里外公路旁的河段时,她们好像身陷红灯区一般,蒙羞的同时,也多了几许无奈!她们一路流淌,汇入纳灰河里,再穿梭于国家4A级风景区——万峰林,然后给中外游客献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视觉盛宴,味觉大餐,我们作为水墨金州的子民,岂不愧哉?! 

    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把漓江搬到万峰林中,也许景色会更加宜人。如果政府肯花大力气治理好纳灰河,还河水一个清白,到时候,万峰林山水也应该“甲桂林”吧!

  7.jpg

     同治年间的墓碑,在“四清运动”时期,被村民用来作搭桥石。

 10.jpg

      坝佑中段河床,部分学生上学时的必经之路。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网友:万峰林景区纳灰河 上游是清泉 下游是臭水沟

亮点黔西南 | 2012年04月18日 08:04:53 | 彭忠 黄忠发

    亮点黔西南网友彭忠 黄忠发  近日,午休时间,受同事之邀到他家午餐,酒足饭饱后,同事说带我去逛逛他家的玉米地,消化消化。

    走出村口,但见小河两岸遍地的早熟玉米,用地膜覆盖着保水,白花花一片,甚是好看。小河岸边的灌木丛和几棵垂柳刚刚抽出新枝叶,格外清爽。

    突然一阵微微春风拂来,让人感觉到“恶心的凉爽”,怡悦的心情一下大打折扣。沿着兴义市纳灰河河道寻味而去,只见河水浑黑,河床两岸长满了水白菜(同事介绍这种植物前几年很少,就在近两年迅速繁殖,有的河床狭窄的地方连鸭子都过不去了),走近岸边观瞧,河水污浊,灰黑色的沉积物也不知道有多厚。在过滤水的高坝前,漂浮的垃圾遭到了“拦截”,吸得很“饱”的尿不湿、卫生巾、臭果皮聚在一起媲美,远处30米的岸边,一堆生活垃圾跃入眼帘,原来,刚刚那阵腥风来自此地。

11.jpg

       拦河高坝下的垃圾在水流的冲击下徘徊。

12.jpg

     水中的尿不湿、卫生间不堪入目。

13.jpg

    河道旁垃圾堆的“强大气场”,在很远的下风口都能感受到。

14.jpg

     约5米宽的河道在短短2年时间,已经被水白菜占领。中间黄白色的部分在不久前被鸭倌割过后又复绿了。

15.jpg

     水中的白色沉积物和臭水沟中的相差无几。

16.jpg

     受污染的高卡龙潭常流水正奔向国家4A级风景区————万峰林。

8.jpg  

    受污染的高卡龙潭常流水正奔向国家4A级风景区————万峰林。

9.jpg

     在高卡路段,10多只鸭子在河床懒洋洋的打着盹。

     “好好的一条小河,怎么会变成这样?”我询问同事小黄。

    “我打小就是在这条河里玩耍长大的!以前的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石缝间穿梭清晰可见,村民饮水洗菜全靠她。城里的钓友也经常在周末来钓鱼,通常都是满载而归。到了夏天,小孩大人都会把戏水纳凉作为一种乐趣。现在这一切都只能在记忆中回味!”同事叹息道。

1.jpg

    谈到纳灰河河水质变化的原因时,同事心情凝重的告诉我:“近几年这条小河变得这样惨不忍睹,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村民缺乏环保意识随意抛洒,认为涨水就能把垃圾冲走。这也不能全怪村民,以前没有专属垃圾倾倒处,也没专人清理垃圾,图个方便就只有倒河里了。2012年2月开始,政府给各村寨修好了垃圾池,有专人清理垃圾,相信生活垃圾的污染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是能够处理好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几年,在小河上游建了一些养殖场,里面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到了河中,还有一些加工芭蕉芋粉丝的商户也向河道排放粉渣和废水,严重影响了水质。也有村民向村委会和上级政府部门反映过这个情况,由于相关部门未作批示也就不了了之,好好的一条河,就成了这个样子!” 

    追根溯源,同事骑着车带我到了小河的源头——高卡村龙潭。高卡村是一个传统的布依族村寨,布依族人民喜欢在风光秀丽有山有水的地方群居,从11路公交车终点站的一条小路驱车2公里进入大山,那里就是高卡村。第一次去,感觉很清新,恍若世外桃源,几棵参天大树印证了这个村落的悠久历史。

    龙潭,我的理解就是能出水的洞。因为,我所知道的以龙潭命名的地方,如猪场坪的田湾龙潭、鲁布革的沙厂龙潭都是有洞有水的好去处。

    远眺高卡龙潭,洞顶石壁古木参天,虬枝四方展开。近前观瞧,洞口建有高2米不到的栏水坝,水从下方小口缓缓流出,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岩洞里的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在树荫下清晰可见,有点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味道!同事介绍说:“这里的水四季长流,在夏季的时候,水满出来就像一个小瀑布,还经常有城里人带着鱼来此地祈福放生呢。”看来,高卡龙潭作为纳灰河的源头之一,千百年来,也一定流淌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4.jpg

    笔者在龙潭的记事碑前留影。

6.jpg   

    一只石砊(青蛙的一个品种,只生长在清澈的流水中)的蝌蚪在半米深的潭水中清晰可见。

5.jpg   

    潭内即景。

 

QQ截图20120417170415.jpg   

    高卡龙潭洞壁的古木虬枝,印证了这个布依族村落的悠久历史。

3.jpg   

     高卡龙潭的出水口,笔者尝了一口,堪比矿泉水,清凉无比。 

     龙潭上游的河道是干枯的,那是下雨天的山水排洪道。高卡河段的河水,清澈见底,恍若清纯的少女,当流淌到2公里外公路旁的河段时,她们好像身陷红灯区一般,蒙羞的同时,也多了几许无奈!她们一路流淌,汇入纳灰河里,再穿梭于国家4A级风景区——万峰林,然后给中外游客献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视觉盛宴,味觉大餐,我们作为水墨金州的子民,岂不愧哉?! 

    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把漓江搬到万峰林中,也许景色会更加宜人。如果政府肯花大力气治理好纳灰河,还河水一个清白,到时候,万峰林山水也应该“甲桂林”吧!

  7.jpg

     同治年间的墓碑,在“四清运动”时期,被村民用来作搭桥石。

 10.jpg

      坝佑中段河床,部分学生上学时的必经之路。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