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义

栽对地方的一棵树——访“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兴义市人民医院院长杨玉林

2013年03月28日 15:55:08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陶昌武

  杨玉林抽空给先心病患儿检查病情。
 

  在全国九千多家县级医院中,综合实力不仅跻身百强,而且连续三年排名第31位

  在西南地区,是第二家成功晋升三级甲等(以下简称三甲)医院的县级医院

  在贵州省,则是第一家摘得三甲桂冠的县级医院——

  这就是兴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

  医院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平台,是全体医护人员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原贵州醇酒厂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医院历任领导、特别是现任院长杨玉林,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懈追求的结果。

  作为第八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人大代表,杨玉林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医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把健康和幸福,带给千千万万的患者。被提拔为院长以后,他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抢抓机遇,千方百计推进医院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患者搭建良好的就医平台。

  (一)

  1983年7月,通过5年的学习,杨玉林以优异的成绩,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

  从边远闭塞的望谟考进大学的杨玉林,估计自己极有可能被分回出生地。然而结果却大出意外:州公安局。因为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成绩优秀,被领导一眼相中。这就意味着,他的职业定位,将是一名法医。

  如果换一个人,可能会高兴得大笑。然而,他却沮丧到了极点,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医师,为患者解除疾病和痛苦。

  基于这个想法,他请求州教育局,对他重新分配,哪怕回望谟都行,反正坚决不去州公安局。

  接待他的州教育局领导说,是州公安局领导点名要的,分配方案已经确定,不能更改。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转身跑到州公安局说明了想法。在场的领导苦口婆心规劝他,说如果以后觉得不适应,再想办法调动不迟。但他还是坚持己见,拒绝接受。对方见说服不了他,没好气地挖苦道:“州公安局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好单位,你居然还不愿来,真是不识抬举!你愿来就来,不来我们这里也不缺你一个!”

  当时,杨玉林的父亲已经从望谟调到兴义,家在兴义一中附近。不愿到州公安局又无别的地方可去,他只好呆在家里听天由命。一天,当时的一位县领导知道情况后说:“还是一个大学生呢,闲在家里不上班,不是浪费人才吗?走,我带你到兴义县医院上班去!”

  杨玉林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不是医院的条件有多好,而是他觉得,自己是一棵树,土壤肥沃还是贫瘠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栽对地方。

  创办于1951年的兴义县医院,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由于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仅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五官科6个科室,只有床位120张、180名医护人员。设施简陋、人才缺乏、管理滞后、技术水平低下。

  时任院长听了那位县领导的介绍,什么都没有问,就对杨玉林说:“医院人手不够,这几天儿科没有人上班,你去顶一下。没有人带你,自己好自为之!”

  那天下午,杨玉林熟练地穿上白大褂,把听诊器挂在脖子上,就坐在儿科门诊室的椅子上,开始接待病人。

  杨玉林回忆说,当时除了听诊器,就是一筒用于急救的氧气,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设施和仪器,诊断病情完全凭经验和感觉。但有医学院5年理论加实践的基础作铺垫,通过几天的实践和摸索,他居然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儿科医师。原先他还以为,院长只是让他去顶一下班,没想到这一顶,就是22年,直到被提拔为副院长。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街上没有诊所,州中医院也还没有建立,病人非常集中,特别是遇到流行性感冒暴发的季节,家长们背着抱着生病的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在门诊室外。杨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感觉压力很大。责任心和紧迫感,使他经常忘记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有时一天要看上百个病人,忙得晕头转向,顾了这个顾那个,经常这个还没弄好那边又在喊:“医生快点,我家孩子不行了!”不是简单的按下葫芦浮起瓢,而是同时要按几个葫芦几个瓢。因为年轻,身体还算吃得消,但心里的紧张和不安,却时刻在折磨着他。他担心有些病人的病情没有得到彻底治疗,担心有些等了一天两天的病人还没有来得及照顾。

  究竟给多少个孩子看过病,杨玉林无法统计。他只记得云南省富源县古敢乡有一个农村孩子,患重症肺炎,奄奄一息,父母几乎已经绝望。通过他三天的抢救,终于脱离危险,转危为安。但出院时,家长却凑不足50元钱办手续,急得团团转。杨玉林知道后,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他咬了咬牙,摸出刚刚领到的工资,替对方将差额补上。病人欢天喜地的回家了,他也长长地舒了口气。让他意外的是,一周以后,那个家长专程送来一只母鸡,表示感谢。推辞不掉,感动不已的他只好收下。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刚到医院那几年,尚未结婚成家,每年过年,杨玉林都要发扬奉献精神,替大家值班守夜,为同事们回家团聚创造条件。除夕那天,他早早地回家吃了晚饭,装上一些糖果,然后跨上自行车,赶往医院。一路上,都是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和弥漫在空气里的火药味,以及浓浓的新春气息。走进病房,他逐一给没有回家过年的病人发糖果,祝福大家新年快乐。看着孩子们喜笑颜开的样子,他的脸上也挂满了欣慰的微笑。

  作为医师,能最大限度地让病人开心和快乐,无疑就是最大的安慰和满足。

  有整整十年的除夕,杨玉林都是这样度过的,同事们都很感激他。

  作为一名学者型医师,杨玉林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和总结。兴义及周边地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根源,做好预防。通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小儿支气管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及亚高原地区常见吸入性过敏原调查研究》,找到了病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同时,他还完成了《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原谱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这两项成果,均填补了全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突出的贡献,优异的成绩,在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荣誉。在顺利晋升为儿科主任医师后,他还被委以重任,先后提拔为副院长、院长。

  (二)

  市医院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力于原贵州醇酒厂的兼并。在2012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杨玉林动情地说:“过去的17年,市医院得到鄢文松领导下的原贵州醇酒厂的大力支持,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我们对他们的雪中送炭永远铭记在心!”

  1995年初,在我国白酒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贵州醇酒厂,兼并了生存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医院,使之成为一家企业医院。雄心勃勃的贵州醇酒厂,投入巨资购买了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彻底改善了硬件设施;同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并在管理上采取灵活的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待遇”,从而在短短几年内,使市医院一跃成为全州医疗行业的排头兵,与州医院鼎足而立,形成了州市医院比翼双飞、并驾齐驱的态势。

  杨玉林是从临床一线成长起来的领导。作为贵州省医学会儿科学会的常委,医院儿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深知医院的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所思所想,也深知患者的期盼和需求。从2005年5月离开临床,担任副院长开始,他就设想:医院要生存、发展、壮大,要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必须走专业化、精细化、亚专科的路子,必须在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提升上下功夫,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他举例说:“比如外科,笼统地说,包括了从头到脚的整个躯体,如果不细分出来,让医师学业有专攻,就难以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也就无法提高竞争力,更无法满足广大患者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必须走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路子。”

  在杨玉林的领导下,通过几年的奋斗,如今的市医院,仅外科,就分出了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外科、心胸外科等专科,初步实现了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

  在众多的亚专科纷纷成立的同时,迄今为止,医院已先后开展了苦干属于全州“率先”或者“填补空白”的手术——比如神经外科开展的硬脑膜动静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底重建术、深部巨大肿瘤显微术;又比如骨科一病区开展的微创通道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脊柱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复杂髋关节置换翻修术、脑瘫后遗症畸形矫正术;再比如肾内科实施的肾穿刺活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胸大血管外科开展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房室间隔修补术,自2012年6月18日,在使用了体外循环机代替心肺功能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第一例以来,已为近百名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群体为主的病人,成功实施了修补手术。

  这些在黔西南具有开创意义的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彰显了医疗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也为广大患者减轻了负担,免除了到其他地方就医的往来奔波之苦。

  技术上的突破,得力于市医院三甲(三级甲等)的创建。杨玉林清楚地记得,多年前,医院收治了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尽管病情已经非常危急,但在家属的要求下,医院还是为其做了手术。但由于发病时间太长,术后病人不幸死了。最后,家属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理由不是手术失败,而是医院违反规定,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擅自开展业务范围以外的手术。这件事情,深深地触动了杨玉林的神经,使他觉得提升医院的资质等次,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非常紧迫,具体地说,就是创建三甲,上了这个台阶,别说心肌梗塞,许多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手术,都能开展。但多年来,国家停止了医院等级的评审,什么时候恢复是个未知数。不过,杨玉林始终相信,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2009年初,消息传来,国家恢复了医院等级的评审。这是在省卫生厅的一个同学从个人关系的角度,悄悄告诉他的。他很兴奋,立即将打算和想法,向州市相关领导作了汇报。但州领导担心有名额限制,叫他不要急,等州医院晋升以后再说。专业技术出身的杨玉林,表现出了求真务实的秉性。他借出差贵阳的机会,找到自己的恩师、曾担任过省卫生厅长、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李嘉虎,说明情况后,李嘉虎为他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会找机会帮忙协调。

  不久以后,李嘉虎陪同省里一位领导到兴义视察,中午在吉隆堡度假村吃饭,因有州市主要领导在场,李嘉虎不失时机地通知杨玉林过去。他在向领导们敬酒时,畅谈了创建三甲的想法。李嘉虎趁热打铁,插话说,市医院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杨玉林的想法应该得到支持。当有领导提出名额限制的疑问时,李嘉虎解释说,省里没有这个政策。州领导当场拍板,同意他们和州医院一起,同时创建三甲。

  抢抓机遇,是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善于抢抓机遇的人,更多的却是实际行动。有一次,杨玉林听说国家有一笔拉动内需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级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有人建议他去争取一下。当天晚上,杨玉林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作为原贵州醇酒厂旗下的企业医院,能得到支持吗?州市发改局的领导也没有把握,只能对他说,你不死心,就和我们去看看。省发改委的相关领导听了汇报,当场就以他们是企业医院为由予以了否定。但杨玉林还是不罢休,他请州发改局的领导再次约见省发改委的那位领导,想再次陈述争取支持的理由。那位领导被杨玉林的爱岗敬业和勤奋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当场表态给予支持。杨玉林没有辜负那位领导的关怀,市医院用那笔总额为2460万元资金修建的综合楼,成了全州第一家顺利通过验收的项目。去年底投入使用后,缓解了医院病床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

  成功晋升为三甲医院后,狭窄而拥挤的地盘,成了制约医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杨玉林多次找到州市相关领导,希望得到支持,扩大规模。一天,州长龙长春专门抽出时间,来到医院现场办公,同意将包括原州民管校、州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在内的约150亩土地,无偿划拨给医院,支持医院进一步做强做大。

  杨玉林非常高兴,有了这个基础,医院的明天无疑将更加辉煌。他描绘的宏伟蓝图是,在新划拨的土地上,新建门诊综合大楼、中心实验室、科研大楼、养老病房等,使医院的床位从现在的1200张增长到2000张。杨玉林强调说,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养老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难题。建立养老病房,就是让需要住院的老年患者,在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能像在家里一样生活和娱乐。

  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三期建设。杨玉林说,再干10年,他就要退休了,他希望在退休之前将这个项目完成,将一家在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有影响、有实力、有份量,政府、社会和患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医院、一个良好的就医平台,交给全市人民。

  这是一位心里始终装着患者的院长的心愿,更是一位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终生追求的医师的心愿。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栽对地方的一棵树——访“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兴义市人民医院院长杨玉林

黔西南日报 | 2013年03月28日 15:55:08 | 陶昌武

  杨玉林抽空给先心病患儿检查病情。
 

  在全国九千多家县级医院中,综合实力不仅跻身百强,而且连续三年排名第31位

  在西南地区,是第二家成功晋升三级甲等(以下简称三甲)医院的县级医院

  在贵州省,则是第一家摘得三甲桂冠的县级医院——

  这就是兴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

  医院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平台,是全体医护人员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原贵州醇酒厂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医院历任领导、特别是现任院长杨玉林,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懈追求的结果。

  作为第八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人大代表,杨玉林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医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把健康和幸福,带给千千万万的患者。被提拔为院长以后,他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抢抓机遇,千方百计推进医院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患者搭建良好的就医平台。

  (一)

  1983年7月,通过5年的学习,杨玉林以优异的成绩,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

  从边远闭塞的望谟考进大学的杨玉林,估计自己极有可能被分回出生地。然而结果却大出意外:州公安局。因为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成绩优秀,被领导一眼相中。这就意味着,他的职业定位,将是一名法医。

  如果换一个人,可能会高兴得大笑。然而,他却沮丧到了极点,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医师,为患者解除疾病和痛苦。

  基于这个想法,他请求州教育局,对他重新分配,哪怕回望谟都行,反正坚决不去州公安局。

  接待他的州教育局领导说,是州公安局领导点名要的,分配方案已经确定,不能更改。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转身跑到州公安局说明了想法。在场的领导苦口婆心规劝他,说如果以后觉得不适应,再想办法调动不迟。但他还是坚持己见,拒绝接受。对方见说服不了他,没好气地挖苦道:“州公安局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好单位,你居然还不愿来,真是不识抬举!你愿来就来,不来我们这里也不缺你一个!”

  当时,杨玉林的父亲已经从望谟调到兴义,家在兴义一中附近。不愿到州公安局又无别的地方可去,他只好呆在家里听天由命。一天,当时的一位县领导知道情况后说:“还是一个大学生呢,闲在家里不上班,不是浪费人才吗?走,我带你到兴义县医院上班去!”

  杨玉林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不是医院的条件有多好,而是他觉得,自己是一棵树,土壤肥沃还是贫瘠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栽对地方。

  创办于1951年的兴义县医院,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由于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仅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五官科6个科室,只有床位120张、180名医护人员。设施简陋、人才缺乏、管理滞后、技术水平低下。

  时任院长听了那位县领导的介绍,什么都没有问,就对杨玉林说:“医院人手不够,这几天儿科没有人上班,你去顶一下。没有人带你,自己好自为之!”

  那天下午,杨玉林熟练地穿上白大褂,把听诊器挂在脖子上,就坐在儿科门诊室的椅子上,开始接待病人。

  杨玉林回忆说,当时除了听诊器,就是一筒用于急救的氧气,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设施和仪器,诊断病情完全凭经验和感觉。但有医学院5年理论加实践的基础作铺垫,通过几天的实践和摸索,他居然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儿科医师。原先他还以为,院长只是让他去顶一下班,没想到这一顶,就是22年,直到被提拔为副院长。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街上没有诊所,州中医院也还没有建立,病人非常集中,特别是遇到流行性感冒暴发的季节,家长们背着抱着生病的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在门诊室外。杨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感觉压力很大。责任心和紧迫感,使他经常忘记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有时一天要看上百个病人,忙得晕头转向,顾了这个顾那个,经常这个还没弄好那边又在喊:“医生快点,我家孩子不行了!”不是简单的按下葫芦浮起瓢,而是同时要按几个葫芦几个瓢。因为年轻,身体还算吃得消,但心里的紧张和不安,却时刻在折磨着他。他担心有些病人的病情没有得到彻底治疗,担心有些等了一天两天的病人还没有来得及照顾。

  究竟给多少个孩子看过病,杨玉林无法统计。他只记得云南省富源县古敢乡有一个农村孩子,患重症肺炎,奄奄一息,父母几乎已经绝望。通过他三天的抢救,终于脱离危险,转危为安。但出院时,家长却凑不足50元钱办手续,急得团团转。杨玉林知道后,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他咬了咬牙,摸出刚刚领到的工资,替对方将差额补上。病人欢天喜地的回家了,他也长长地舒了口气。让他意外的是,一周以后,那个家长专程送来一只母鸡,表示感谢。推辞不掉,感动不已的他只好收下。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刚到医院那几年,尚未结婚成家,每年过年,杨玉林都要发扬奉献精神,替大家值班守夜,为同事们回家团聚创造条件。除夕那天,他早早地回家吃了晚饭,装上一些糖果,然后跨上自行车,赶往医院。一路上,都是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和弥漫在空气里的火药味,以及浓浓的新春气息。走进病房,他逐一给没有回家过年的病人发糖果,祝福大家新年快乐。看着孩子们喜笑颜开的样子,他的脸上也挂满了欣慰的微笑。

  作为医师,能最大限度地让病人开心和快乐,无疑就是最大的安慰和满足。

  有整整十年的除夕,杨玉林都是这样度过的,同事们都很感激他。

  作为一名学者型医师,杨玉林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和总结。兴义及周边地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根源,做好预防。通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小儿支气管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及亚高原地区常见吸入性过敏原调查研究》,找到了病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同时,他还完成了《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原谱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这两项成果,均填补了全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突出的贡献,优异的成绩,在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荣誉。在顺利晋升为儿科主任医师后,他还被委以重任,先后提拔为副院长、院长。

  (二)

  市医院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力于原贵州醇酒厂的兼并。在2012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杨玉林动情地说:“过去的17年,市医院得到鄢文松领导下的原贵州醇酒厂的大力支持,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我们对他们的雪中送炭永远铭记在心!”

  1995年初,在我国白酒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贵州醇酒厂,兼并了生存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医院,使之成为一家企业医院。雄心勃勃的贵州醇酒厂,投入巨资购买了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彻底改善了硬件设施;同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并在管理上采取灵活的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待遇”,从而在短短几年内,使市医院一跃成为全州医疗行业的排头兵,与州医院鼎足而立,形成了州市医院比翼双飞、并驾齐驱的态势。

  杨玉林是从临床一线成长起来的领导。作为贵州省医学会儿科学会的常委,医院儿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深知医院的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所思所想,也深知患者的期盼和需求。从2005年5月离开临床,担任副院长开始,他就设想:医院要生存、发展、壮大,要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必须走专业化、精细化、亚专科的路子,必须在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提升上下功夫,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他举例说:“比如外科,笼统地说,包括了从头到脚的整个躯体,如果不细分出来,让医师学业有专攻,就难以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也就无法提高竞争力,更无法满足广大患者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必须走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路子。”

  在杨玉林的领导下,通过几年的奋斗,如今的市医院,仅外科,就分出了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外科、心胸外科等专科,初步实现了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

  在众多的亚专科纷纷成立的同时,迄今为止,医院已先后开展了苦干属于全州“率先”或者“填补空白”的手术——比如神经外科开展的硬脑膜动静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底重建术、深部巨大肿瘤显微术;又比如骨科一病区开展的微创通道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脊柱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复杂髋关节置换翻修术、脑瘫后遗症畸形矫正术;再比如肾内科实施的肾穿刺活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胸大血管外科开展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房室间隔修补术,自2012年6月18日,在使用了体外循环机代替心肺功能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第一例以来,已为近百名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群体为主的病人,成功实施了修补手术。

  这些在黔西南具有开创意义的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彰显了医疗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也为广大患者减轻了负担,免除了到其他地方就医的往来奔波之苦。

  技术上的突破,得力于市医院三甲(三级甲等)的创建。杨玉林清楚地记得,多年前,医院收治了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尽管病情已经非常危急,但在家属的要求下,医院还是为其做了手术。但由于发病时间太长,术后病人不幸死了。最后,家属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理由不是手术失败,而是医院违反规定,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擅自开展业务范围以外的手术。这件事情,深深地触动了杨玉林的神经,使他觉得提升医院的资质等次,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非常紧迫,具体地说,就是创建三甲,上了这个台阶,别说心肌梗塞,许多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手术,都能开展。但多年来,国家停止了医院等级的评审,什么时候恢复是个未知数。不过,杨玉林始终相信,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2009年初,消息传来,国家恢复了医院等级的评审。这是在省卫生厅的一个同学从个人关系的角度,悄悄告诉他的。他很兴奋,立即将打算和想法,向州市相关领导作了汇报。但州领导担心有名额限制,叫他不要急,等州医院晋升以后再说。专业技术出身的杨玉林,表现出了求真务实的秉性。他借出差贵阳的机会,找到自己的恩师、曾担任过省卫生厅长、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李嘉虎,说明情况后,李嘉虎为他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会找机会帮忙协调。

  不久以后,李嘉虎陪同省里一位领导到兴义视察,中午在吉隆堡度假村吃饭,因有州市主要领导在场,李嘉虎不失时机地通知杨玉林过去。他在向领导们敬酒时,畅谈了创建三甲的想法。李嘉虎趁热打铁,插话说,市医院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杨玉林的想法应该得到支持。当有领导提出名额限制的疑问时,李嘉虎解释说,省里没有这个政策。州领导当场拍板,同意他们和州医院一起,同时创建三甲。

  抢抓机遇,是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善于抢抓机遇的人,更多的却是实际行动。有一次,杨玉林听说国家有一笔拉动内需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级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有人建议他去争取一下。当天晚上,杨玉林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作为原贵州醇酒厂旗下的企业医院,能得到支持吗?州市发改局的领导也没有把握,只能对他说,你不死心,就和我们去看看。省发改委的相关领导听了汇报,当场就以他们是企业医院为由予以了否定。但杨玉林还是不罢休,他请州发改局的领导再次约见省发改委的那位领导,想再次陈述争取支持的理由。那位领导被杨玉林的爱岗敬业和勤奋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当场表态给予支持。杨玉林没有辜负那位领导的关怀,市医院用那笔总额为2460万元资金修建的综合楼,成了全州第一家顺利通过验收的项目。去年底投入使用后,缓解了医院病床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

  成功晋升为三甲医院后,狭窄而拥挤的地盘,成了制约医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杨玉林多次找到州市相关领导,希望得到支持,扩大规模。一天,州长龙长春专门抽出时间,来到医院现场办公,同意将包括原州民管校、州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在内的约150亩土地,无偿划拨给医院,支持医院进一步做强做大。

  杨玉林非常高兴,有了这个基础,医院的明天无疑将更加辉煌。他描绘的宏伟蓝图是,在新划拨的土地上,新建门诊综合大楼、中心实验室、科研大楼、养老病房等,使医院的床位从现在的1200张增长到2000张。杨玉林强调说,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养老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难题。建立养老病房,就是让需要住院的老年患者,在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能像在家里一样生活和娱乐。

  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三期建设。杨玉林说,再干10年,他就要退休了,他希望在退休之前将这个项目完成,将一家在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有影响、有实力、有份量,政府、社会和患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医院、一个良好的就医平台,交给全市人民。

  这是一位心里始终装着患者的院长的心愿,更是一位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终生追求的医师的心愿。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