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实现农业旅游业双赢
———万峰林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报道之四
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展示了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令人惊叹的生态美景。曾经的落后与贫穷的万峰林,早被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所取代,一座座的山峰早已变作了这里人民的“摇钱树”。
万峰林街道办看准了休闲观光农业带动起的产业链对景区农民的巨大经济效益,依托美丽的万峰林景区旅游业发展,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培育了不少休闲农业品牌,比如姚家湾的五星枇杷、双生无籽刺梨、纳录绿色花卉等。这些高效农业的发展为万峰林的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记者来到姚家湾的时候,奇峰果蔬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姚明朋正在枇杷林里修枝,他告诉记者,现在是给枇杷树修枝的关键时节,这枝修得好了,枇杷的产量才高,并且个头均匀、口感好。姚明朋自豪地说:“我们姚家湾的枇杷枝都修得好,所以价位也高。不管是外地枇杷还是兴义其他地方的枇杷都没我们姚家湾的枇杷卖得好。”
据姚明朋介绍,姚家湾的村干部和几个村民从2005年开始就四处考察枇杷产业,他们去过福建、到过云南、四川,发现种植枇杷的确是一个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回到姚家湾后,姚明朋和村干部们多次组织村民开会,动员大家种植枇杷。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要放弃种了一辈子的粮食去种枇杷的确有点“离经叛道”。一些最初质疑姚明朋的村民告诉记者,“当初就是想,家里的地都种了这‘鬼枇杷’,那我一家老小吃什么啊?”
姚明朋说,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我们真正做出了成果,见到了效益,群众就一定会相信我的选择。
三年后,姚家湾最初种下的一批枇杷见到了效益。到了2011年,枇杷的产量更高更稳定了,平均每棵枇杷能收入七八百元。品种好、管理优的每棵甚至能收入1200元到1300元。姚明朋说,“按照标准种植的枇杷树,每亩有38到40棵,这样算来,一亩地每年能收入三四万块钱。现在村民种枇杷的兴趣就很高了,他们真正得到了实惠!”
双生村山地较多,传统农业效益不高、管理困难。看着村民们费力不挣钱,支书李其国带着村里人四处考察适合栽种的产业,李其国发现,无籽刺梨不仅管理简单、收益不菲,同时还是治理石漠化的好帮手。如今,双生村的吉华果蔬农业合作社已完成了120余亩无籽刺梨的种植。
李其国说,村里的山地多年以来都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村民们多是按照传统种植玉米,一亩地也就收入两三百块钱。现在种植的无籽刺梨市场价格20至30元一市斤,产量正常以后每亩产量可达五、六十公斤。“以后,村民们种一亩土地就能获得三、四千块的收入,辛苦的劳动总算能够获得丰厚的汇报了。”
借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个平台,万峰林的休闲观光农业正得到迅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促进万峰林旅游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为继续走好这条路,万峰林街道办在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培育产业链和培训农民专业技术等工作上仍在继续努力。
据万峰林街道办主任袁艺介绍,近些年来,万峰林街道办一直致力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一方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增收致富本领的培训。既要景区美丽,同时还要促进农民增收。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612元,已经达到了贵州省的小康目标。但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让万峰林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依托旅游发展,近年来,万峰林的休闲农业也逐渐多样化,正逐步形成了一个集农业、旅游、餐饮住宿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景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