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打油人
不一样的打油人
———记兴义市鲁屯油脂加工厂生产部经理柏世州
秦海
兴义市鲁屯油脂加工厂作为致力于桐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通过3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桐油产品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国家SGS认证,桐油生产加工设备及工艺全国领先,桐油产销占领全国20%的桐油市场,桐油报价直接影响全国桐油价格,连续12年保持全国桐油产销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鲁屯油脂加工厂生产部经理柏世州。是他将桐油的出油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是他将桐油的生产期缩短了15天。
立志重塑榨油人形象
兴义市种植油桐历史悠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油桐种植作为当地群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在柏世州的家乡郑屯、鲁屯一带,油桐种植广泛,当地的村民采用原始的工艺加工桐油,不仅劳动强度大,出油率低,效益不高,而且特别脏,在他的家乡有一句骂人的话,说某人衣服穿的时间长了,穿得脏,就骂他像个打油匠一样。打油匠成了脏的代名词。
出身在郑屯镇的柏世州自小就耳闻目睹了许多跟油桐相关的事。种植油桐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让他高兴,油桐花散发出的芳香让他陶醉,但打油匠这个脏的代名词让他感到迷惘。看到油桐种植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的发展变化,幼小的他就立下了自己的理想,改变桐油传统加工工艺,改变打油匠形象,让打油匠和脏不再划等号。
1993年,初中毕业走出校门的柏世州,放弃继续升学的机遇,怀揣着梦想到当时的鲁屯桐油加工厂当起了一名农民工。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兴义油桐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市油桐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桐子价格、桐油价格一路走高,桐油市场价格高达每吨1.1万元,油桐种植户及加工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鲁屯桐油加工厂也淘到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这让柏世州增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信心。
参加工作后,柏世州始终做一个有心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从桐子的筛选到桐油入罐,他对桐油加工的每一道流程、工序进行深入研究,到外地学习借鉴生产模式,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深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蓄势待发,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桐油加工的行家里手。通过努力,一年后柏世州被提拔为班长,开始带领团队,管理团队。
精心探索降低成本
1997年,鲁屯油脂厂搬迁至兴义市桔山镇,实现了企业从农村向城市进军的转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新厂建成后,柏世州被任命为车间主任,主管整个厂的生产。他在确保生产正常的同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柏世州加大机械研发力度,改善工作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工作环境。
对机械,柏世州有一种痴迷和执着,儿时拆修高压汽枪时因意外造成左眼失明终生残疾,但他对机械研制始终痴心不改,他深信只有机械化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只有机械化才能提高效益,只有机械化才能改变工人们的生产作业环境。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他对原先的生产线流程实施技改,自己研发机械设备投入生产流程,先后成功设计安装了剥壳粉碎机、斗式提升机、刮板输送机、甩干机等机械设施设备。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柏世州自行设计安装的设备占了60%以上,仅剥壳粉碎这个环节,原先一个班要6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剥壳粉碎机投入后2个人就能完成。技改后的生产线斗式提升机有5台,占了5个环节,原来每个环节至少4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1人就能操作。整个生产线技改前后相比,每个台班可节约劳动力30多个。
机械的投入使用,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而且优化了生产环境。走进鲁屯油脂加工厂,桐油加工机房干净整洁,菜籽油加工机房内一尘不染,厂区内绿化遍布,绿树成荫,花草芳香。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鲁屯油脂加工厂从外地购买原料,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效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2003年至2005年,鲁屯油脂加工厂相继在广西西宁和云南砚山昭通、四川省达州和黔西南望谟创办了六家分厂。柏世州研制设计的生产线在各分厂安装使用,给企业带来良好效率。2005年,鲁屯油脂加工厂销售出去的桐油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2006年,总厂和六家分厂共生产桐油9000吨,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15%,销售收入1.5亿元。
刻苦钻研创造一流
出油率是油脂加工企业的生命线,提高1个百分点,就增强了核心竟争力。在生产过程中,柏世州和同事一道,努力提高桐油的出油率,通过两次创新工艺,将桐油加工出油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传统生产工艺的产能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1999年,柏世州凭借多年的榨油经验,把学习实践掌握的油脂加工理论知识和机器设备知识结合起来,自已设计,自己动手安装机器设备,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拆装,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新的榨油——壳仁分离压榨法,通过剥壳机器对油桐剥壳后对桐仁进行蒸炒压榨,减少压榨过程中的阻力及压榨残渣量,降低残渣含油率,增加流量,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壳仁分离压榨法虽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取得了创新,但存在产量低,能耗大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个生产瓶颈,经公司研究决定进行技改,委任柏世州为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外出考察较先进的榨油设备和学习较先进的榨油方法。柏世州在考察中发现,在桐油加工行业,所使用的生产方式、工艺、设备都相近,但没有比鲁屯油脂加工厂更大的企业,也没有比鲁屯油脂加工厂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甚至有些加工厂的工艺和方法还很传统落后。如何提高桐油的出油率?柏世州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加工菜油的设备和技术来加工桐油,即压榨加浸出——浸出法。经考察调研分析,新榨油机一台要顶八台老式榨油机,而且浸出方法能提高2%至3%的出油率,按每年2000吨产量算,一年就能多增加40吨到60吨的产出,创造经济效益近100万元。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并立即组织实施技改。企业正式引进现代化的榨油设备和榨油工艺,柏世州作为全厂唯一的技术能人,他参与了整个安装过程,技改结束后,担任技术设备主任,负责把新工艺、新技术教给更多的人。通过技改,将桐油的出油率由原先的25%至30%提高到27%至32%,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降低了能耗。
产品质量和效益是企业的竞争力。在传统的桐油加工中,采取的是一次过滤后泵到油罐自然沉淀分离,生产时间长,需15天左右,而且质量还没法保证。如何缩短桐油生产时间,保证产品质量?柏世州凭借丰富的桐油加工经验和过人的洞察能力,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两次升温三次过滤的精炼方法——新式过滤法,即桐籽经过压榨出来的毛油产品首先经过加温,达到标准过滤温度后进行第一次过滤,滤出大部分杂质后得到的产品叫做“清油”,然后再对清油进行加温,进行第二次过滤,滤出微小的杂质,通过取样化验没有杂质后再一次加温,达到标准的质量要求后成为成品油入罐保存。新式过滤法的研制成功,改变了桐油生产的传统工艺,将生产时间由原先的半个月缩短到1天,而且质量有了绝对保障。
鲁屯油脂加工厂总经理周相波对浸出法和新式过滤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浸出法让桐油出油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新式过滤法缩短生产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资金回笼,年可为企业增加收入500万元。
天道酬勤奋。柏世州作为一名残疾人,一个农民工,二十多年来他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多次攻克桐油压榨设备上的技术难题,创新了桐油生产加工工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走出了一串闪光的足迹,赢得了社会的认同,收获了荣誉,先后被评为“贵州优秀农民工”、“黔西南州优秀共产党员”、“兴义市优秀共产党员”。
“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我走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创业,带领父老乡亲奔富路。”这是柏世州的心声。目前,鲁屯油脂加工厂正立足本地农产品,开展菜籽油、核桃油的精深加工,通过做大基地,延长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相信柏世州在油脂加工这个领域会越飞越高,越走越远。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