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褪艰苦奋斗本色 再添创业发展新彩
不褪艰苦奋斗本色 再添创业发展新彩
——兴义市则戎乡突出实践特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李国富 张琨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则戎乡紧紧围绕州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桑维亮提出的“抓领导、找载体、问效果”总体思路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建好长廊、造福百姓”讲帮促要求,对如何弘扬“贵州精神”进行深入思考、深入研究和扎实部署,从“求真务实转作风、真抓实干建长廊、造福百姓求实效”三个方面构筑精神“高地”、打造发展“福地”,不褪艰苦奋斗本色,再添创业发展新彩,继续在小康建设中走前列、作表率,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有所看、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感。
求真务实转作风
“弘扬贵州精神、构筑精神高地”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建成小康的需要,是则戎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贵州精神的根和本。
——领导带头转作风。从镇长转任乡党委书记的郑代平,迅速转变角色,把抓活动的职责全部扛在肩上,把自己摆进去,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使之符合则戎的实际,符合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在集中学习时,认认真真、原原本本领学,并将学习贯穿于活动始终;在听取意见中,采取“走出去”深入听、“请进来”重点听、“畅渠道”广泛听等方式,全面征求“四风”方面的意见。同时,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亲自抓、带头抓,充分发挥一把手以上率下的作用。
——学习教育转作风。采取“集中重点学、自己全面学、汇报交流学、结合深化学、干部夜校学”等多种形式,将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原原本本学全、学深、学透。特别是在“干部夜校·每周一讲”中,将贵州精神的发展历程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学,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化学习教育的思想认识,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道德讲堂”中,有针对性地邀请与子女、父母、老人、邻居相处不好的群众参加,开展公民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和职业道德等学习教育。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干部群众都受到教育,让群众参与活动、监督活动、评判活动。
——听取意见转作风。乡党政一班人严格按照市委提出的“听取意见要敞开大门听,真听、敢听、善听”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宽广的胸怀和不怕脸红、不怕出汗的诚恳态度去听意见、听真意见。至4月21日,共征求到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14条,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共165条,其中,乡党委书记有16条、乡长有19条,班子成员中最少的也有12条。乡党委书记郑代平说:“只有诚心听意见,群众才会提意见,收到的意见都提得非常准,为下步查摆问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边查边改转作风。在开展活动中坚持边查边改,对查找出的问题,不管大小,都认真研究分析,找准问题的根源,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及时整改落实。针对则戎乡政府驻地离城近,部分干部职工来得晚、离得早的问题,立即对上下班考勤制度、干部职工请假制度、会议制度、目标绩效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的修改完善,同时强化工作纪律和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将干部职工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情况、完成任务情况等都直接与工资和年终绩效奖金挂钩、动真格,由人管人转向制度管人,解决了“下不了手、情面上过不去”等问题。
“现在领导们很勤快,不在乡办公室就在田间地块,好多人脸都晒黑了。”花郎村党支部书记赵贡昌道出了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乡镇党员干部作风得到转变的心声。
真抓实干建长廊
3月13日,州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桑维亮到联系点则戎乡开展“三结合、讲帮促”主题宣讲时指出:“真抓实干是工作方法,‘则戎精神’是刁大富一班人干出来的,‘贵州精神’是朱昌国一班人干出来的。所以,今天的贵州精神展示长廊,吹不出来,只有干得出来,除了‘干’别无他路。”真抓实干建长廊,正是则戎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弘扬贵州精神的方法和措施。
——明确职责建长廊。为抓好贵州精神展示长廊建设,则戎乡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建设任务分解细化,明确到站所、分配到个人,制定了推进考核机制。特别是将“长廊办”设在老则戎长廊里,党员干部职工吃住都在长廊,快速度、近距离、全方位服务长廊建设、群众广大群众,保证了长廊建设的有序推进。目前,在冷洞村以贵州精神文化广场、贵州精神博物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学习基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长廊已经建成,供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和实践体验,其它长廊建设正有序推进。
——突出重点建长廊。产业支撑是贵州精神展示长廊建设的重点,是该片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为此,则戎乡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突破,作为经常性任务来落实。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按照“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和“三到位”(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到位)的要求实施订单农业,重点抓好长廊产业建设。一方面狠抓养殖业。已引进了花之雨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花郎村建设大型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带动了全村110户散户养殖,全乡投入养殖资金5000余万元,养牛5000余头、养猪7000余头、养鸡20000余羽。另一方面狠抓种植业。在花郎、长朝、硐山、干嘎、卧嘎等村规划种植高梁4000亩,现已播种1200亩;在冷洞村完成套种黄心射干和山东大枣1100亩;在冷洞村新场坝组和硐山村毛草坪组完成佛手瓜种植350亩;在花郎村完成种植猫豆1000亩;在长冲村完成种植芭蕉300亩、早熟蔬菜40亩;在坪寨村完成种植西瓜150亩,现正在销售。同时继续做大做强群众已经取得巨大收获的金银花产业。
“我们种黄心射干每亩的收入是以前种包谷的五、六倍,对抓长廊建设我们很有信心。”冷洞村程昌贵道出了则戎乡真抓实干建长廊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造福百姓求实效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弘扬贵州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群众谋利、为造福百姓。建设贵州精神展示长廊,正是则戎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贵州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产业发展上求实效。州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桑维亮说:“建设‘贵州精神’展示长廊,最需要发展的是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老百姓就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个精神展示长廊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展示精神的前提,是要有产业的支撑,有产业支撑的精神才是长久的、可持续的,否则就是虚无缥缈的。”则戎乡在选择支撑产业上紧紧围绕“造福百姓”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次深入展示长廊沿线的村组农户,开展交心谈心,听群众多年来发展农业产业的经验和做法,听群众对建设展示长廊的想法,听群众对选择支撑产业的建议,结合农村养殖习惯,选择了养牛、养猪、养鸡等传统特色养殖产业,结合气候、土壤和地形,选择了金银花、黄心射干、猫豆、高梁、佛手瓜、山东大枣等特色种植产业。着力把“贵州精神”展示长廊打造成精神风貌好、经济发展好、居住环境好、生态建设好、社会治理好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基地,真正使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在示范带动上求实效。则戎乡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为造福百姓,苦干实干加巧干,创造了“贵州精神”,引起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则戎参观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成了全国的先进典型,被州、市命名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基地。则戎乡为让这个基地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全乡党员干部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抓好长廊建设任务的落实,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不但产生绝地也能逢生的震撼,还有“一好三新”(勤政务实好作风、小康建设新举措、创新发展新理念、群众生活新变化)的感悟。自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已有全州各级各部门20000余名党员干部,到则戎乡冷洞村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在科学发展上求实效。贵州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在求生存时期,向贫困宣战,炸山造地、炸石造地,猛攻千古石、细抠万年土,与天斗、与地斗,战天斗地,解决了吃饭问题。在发展时期,紧紧围绕“粮,钱,水,电,路,气,校,室,讯,场”作出了不朽的篇章,成为石山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面旗帜。在当前的跨越时期,发展理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与天斗、与地斗,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贵州精神展示长廊,构筑精神“高地”,打造发展“福地”,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
广州朋友到则戎冷洞参观后,感慨地说:“在贵州精神展示长廊搞产业、治理石漠化,正是兴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里的群众真幸福。”
![](/skin/list_news/images/icon.png)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