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兴义市坚持边查边改,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车私用、公款消费、公款旅游等作为突破口,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以专项整治推动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强化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全市形成廉洁从政的舆论氛围和政治生态环境。一是大力宣传引导。通过会议通报、信息专报等形式,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原原本本地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积极引导党政机关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带头建设节约型社会。二是加强警示教育。利用领导干部任职培训、“七一”建党节等重要节点,强化威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则戎实践教育基地、兴义监狱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切实加强廉政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经常学制度,心中有制度,自觉守制度。三是签订廉政承诺。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签字背书制度,市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及法检两长向市委书记签字承诺,市人大、政府、政协副职分别向班子一把手签字承诺,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一把手”向分管市领导签字承诺,单位班子成员向“一把手”签字承诺,干部职工向分管领导签字承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开展监督检查,确保风清气正。一是纪委牵头,从纪检监察系统、市财政局抽派人员组成九个组,深入全市各单位部门,对“三公经费”支出等情况进行全面专项督查。对14家存在公款消费香烟、较高档酒水、食品和违规发放津补贴等现象的单位,发出《廉政函询通知书》,要求限期作出书面说明并及时整改,及时清退加班费、津补贴93774元。二是成立联合调查组,深入市公安局、坪东街道办事处、第十中学、小龙滩水库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重要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及廉政风险防控调查,通过听汇报、座谈、个别询问、看资料、查档案、查账务等方式,了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掌握职务消费行业特点和职务犯罪规律及关键问题,帮助被调查单位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落实防控措施,完善规章制度。三是强化领导干部出国(境)监督管理,按规定集中保管领导干部因私持有的出国(境)证件,严格做好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查工作。截止目前,集中保管56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因私持有的出国(境)证件共计67件。同时,全面排查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和信息沟通,强化对“裸官”的日常监管。
出台办法规定,扎牢“制度笼子”。一是出台了《兴义市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兴义市公务接待暂行标准(试行)的通知》两项制度,扎紧了“三公”消费的“制度笼子”,从源头上了杜绝公款吃喝和公款挥霍。二是把“三公”经费纳入了重点审计范围,给领导在“三公”经费使用上套上了“笼头”,以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制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遏制“公款不公”的现象。三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乡财县管”工作,全面推行乡镇(街道)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统一设置账户,统一资金支付方式,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公款运行和使用效益。四是研究制定了《民生项目特派组工作职责》、《民生项目特派组工作制度》、《涉农资金公开、备案、督查、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试行)》等14项制度,由市纪委监察局成立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下派到全市26个乡镇、街道,积极开展民生项目监督工作。(王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