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人的幸福生活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武警贵州省总队黔西南支队多年来坚持立足民族地区实际,积极参与驻地经济社会建设,以扶贫帮困、助学解难等实际行动,为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驻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多次被国务院、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武警总部表彰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抗旱救灾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由该支队定点援建的黔西南州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多年来在人民子弟兵的悉心帮扶下,正在一步一步告别贫困,走向充满希望的幸福大道……

初秋时节,记者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佳克小学看到,孩子们正在教室里认真阅读,朗朗的读书声在山间飘荡,围坐在一旁小憩的村民们,一边品尝着今年丰收的水果,一边谈论着如何提高辣椒等农产品的产量……

“有武警官兵的真心帮助,才有普梯村今天的幸福生活哇!”乌沙镇人大主席卿荣华对记者大发感慨,“这些年来,支队的领导、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我们的帮扶却从未间断。当地干部群众满怀感激,说起武警官兵帮扶他们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啊!”  

山里孩子有了电脑   

普梯村是黔西南州的少数民族村寨,地处偏远,又被大山环抱,交通非常不便。我们的车通过村口后,开上了仅有的一条不宽的水泥路,几分钟后停在一所希望小学门前。

同路的杨连凯副政委介绍说,这是普梯村的一个自然村民组,名叫佳克,普梯村的中心校就建在这里。

走下车来,我们不由得眼前一亮:没想到这里竟有一所这么大规模,并且建设得如此规范的山村学校。在这大山深处的穷乡僻壤,它的存在显得是那么的突兀和鲜亮。校长窦友顺指着学校新盖的三层综合楼、教学楼和一栋四层的学生宿舍说:“如果没有武警部队的扶持,我们哪能建起这么好的学校!你看这个水泥操场,过去就一个土坝子,是孩子们课间唯一的活动空间,下课了就只有在这个土坝坝里追来跑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3年5月,武警支队不光为我们协调配置了电教设备,官兵们还自己动手硬化场地1600平方米,种植草坪1800多平方米,修建了篮球场、跳远以及铅球投掷的运动场。这不,塑胶跑道也列入了明年的计划中。”

抬眼望去,平整光滑的操场上,安置了不少运动器械。操场边上,刚刚种植的两排桂花树泛着新绿,新植的草皮接缝间,黄泥还清晰可见。这些新生命在这样的环境气候下,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成长起来。让人更惊讶的是电教室里的那些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别说在这偏僻的山村,就是在城镇的学校,也不一定全部具备。

窦校长告诉我们:学校里现在有了学生宿舍,离家远的学生可以住在这里,一星期回一趟家。学校里有免费早餐,午餐和晚餐每人只交一块钱。去年武警黔西南支队为这个学校的学生食堂安装了一台电视,孩子们吃饭时也可以看看电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近年来,支队先后资助了30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现就读于敬南中学的周清海就是其中的一位。

周清海家住敬南镇必亮村良子脚组,父亲周官民已70岁高龄,母亲患智力障碍症丧失了劳动能力,两个姐姐远嫁他乡,一家人住在已有30多年历史的石瓦房里,生活极其艰难。去年3月,得知周清海辍学在家的消息后,支队长雷波带领武警官兵第一时间来到他家,给这个处于艰难困苦中的家庭送来了大米、食用油、面条等生活用品。

“官兵们不仅给我家送来救命粮,还非常关心我儿子的学习情况……”周官民老人欣喜地告诉笔者,支队官兵们经常给周官明一家检查身体,解决他们看病难等问题。每逢节假日,官兵们还会带着笔记本、橡皮擦、文具盒和一些生活用品,来到家中帮他的儿子补习功课,并主动承担了孩子读书的一切费用。  

汽车从农家门前过   

从学校出来,冒雨沿着湿滑的水泥路前行几公里,就到了与云南隔河相望的普梯村。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民房,错落有致的民居,层层叠叠地分布在黄泥河畔的半山腰,看上去像一幅美丽的油画,画中的村民却生活得不容易。

“我们普梯村山高路陡、环境闭塞,以前每逢赶集、看病,村民翻山越岭至少要走上两个小时的泥泞山路。路不通,村民们种植的艳红桃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桃子一个个烂掉,就连卖猪,每斤都要比市场价低一块钱。”40出头的普梯村支书郭成林看上去清瘦干练,说起以前却感慨万千。

修路,成了普梯村人世世代代的梦想。为了圆这个梦,2009年8月,武警黔西南支队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多方筹措协调启动资金,出工出力,与村民一道奋战3个多月,终于修通了这条通往山外的水泥路。

武警黔西南支队警勤中队中士胡江是第一个将车开进村里的人,说起当时的场景,他仍记忆犹新:“通车那天,村民们打出感谢人民子弟兵的标语横幅,吹起芦笙,唱起山歌,跳起舞蹈,欢腾热烈的场面,真叫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你看,就是你脚下这条路。”郭支书指着路告诉记者。记者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眼,想到刚进村时还嫌这条小路狭窄简陋,听了村支书的话,想到官兵们修路时的艰辛,不禁感慨,这世上貌似平凡和不起眼的人和事,真不能轻易地小看和忽略。就像这条路,不长,也不宽,和那些发达地区的通衢大道不能相比。但它的产生经历了何等的艰辛,它承载了多少人的需求和希望,还真不是我们这些外来的人能够轻易读懂的。

“路通了,以前靠人力一趟最多背百十来斤,现在到了销售季节,就会有10多辆车到家门口收购,农产品远销到云南的罗平、富源、昆明等地区。收成好的人家,一年光水果收入就能达到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村民李兴体扳着指头喜滋滋地告诉我们。

“叔叔,你来啦,到我家坐会儿吧!”看见黔西南州支队政委邵恩胜带领官兵来到寨子,正在家门口晒玉米的小杨高声喊起来。

“现在不管什么时候去到村里,只要你穿着军装,村民就会老远笑着打招呼,邀请你到他家去做客。”卲政委边说着边信步走进小杨家,与他们促膝交谈起来。夫妇俩把他们最近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困惑一一道来,卲政委耐心地听着,能够出力帮忙的就应承下来,一时解决不了的就帮他们出主意。临离开时,夫妇俩真诚地对卲政委说:“有叔叔帮助,我们对新农村更有信心了,对未来也更有希望了!”

看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我们在真切感受到布依群众对武警官兵淳朴的感激之情的同时,一种感动、欣慰之情应运而生。  

黄泥河水爬上山坡   

普梯住在半山坡,

年年干旱实在多,

黄泥河水门前过,

只是看着喝不着。

这是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它描绘了普梯村人的用水困境。

“黄泥河水之所以‘喝不着’,是由于它距村寨的垂直高度有300多米,山路蜿蜒10多公里,村民喝水只能靠人扛马驮。”多年的定点帮扶,支队邵政委已对普梯村了如指掌。

据邵政委介绍,2010年贵州遭遇百年大旱,他们到这里送水了解到村民长期缺水的情况后,决定帮助村民们解决这个“老大难”。支队的几届班子,都把这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当年4月,由武警黔西南支队牵头,筹措92.6万元的饮水工程正式开工了。

说起当时修建提灌工程时的情景,普梯村革居组村民向翠先依旧兴奋不已:“那天,彩旗飘飘,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在场的领导一宣布提灌工程正式开工,我们就和武警官兵一起运水管、搬石头,大家高兴得不得了!”她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情景,“武警官兵跳进河中,肩扛手提,挖出5米宽5米深的井,连续挖了3天都没有人叫苦叫累。当兵的为我们做好事,手脚肩头都打出了水泡,真的太苦了!在子弟兵的带动下,本来村里通知一家只出一个劳力,结果在家的所有村民都来了!”

警民共同奋战的结果是,让流淌了千年的黄泥河水,在当年的6月17日就爬上了高高的山坡,流进了普梯村民的家中。200多户村民世世代代的饮水梦终于实现了。当清凉的河水从水管流出时,罗开芬老人流着泪将第一瓢水捧给了身上还裹着泥浆的武警官兵:“自从嫁到普梯村,我背水都背了几十年,背都背驼了。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喝上自来水……”

有了水,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200多户人家的饮用水解决了,周边的村组还面临着同样的困难!2012年,村镇两级政府与支队商议决定,再建二级提灌工程,把惠及群众的事办大办好!武警支队首当其冲,又承担起了最难的筹措资金的任务。

要钱是求人的事,求人不容易。当时邵政委刚刚上任,兴义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多少人认识他,在这种情况下要一个个办公室去敲门协调商量,如果不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大可不必费这个脸面。可邵政委说,“给乡亲们办事出力,求人不丢脸,是光荣!”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奔波、协调、磋商,投资498万元的二期提灌工程如期开工,经过一年半建设,到目前二期提灌工程已经竣工,预计年底前就可投入使用。届时,普梯村3个村民组、大兴寨村2个村民组共3000多村民的饮水和万亩经果林的灌溉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站在一级供水工程的蓄水池密封房顶,普梯村尽收眼底。遥远的黄泥河依稀可见。滚滚的黄泥河水,正变成汩汩清泉,流进普梯村每一户人家,流淌在每一个普梯村民的心底。   

与“老干妈”握手合作

坐在周围摆满了农用书籍的科教活动室里,武警黔西南支队副政委杨连凯递给我一本画册。翻开扉页,一眼就看到山坡上成片地覆盖着塑料薄膜的辣椒地。杨副政委告诉记者:“今年初,支队又帮助村民引进辣椒种植项目,建成了千亩无公害辣椒基地。采取由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的办法逐步推广,并与贵州民营龙头企业老干妈公司下属的‘半边天合作社’签订了辣椒产销协议。今年,普梯村仅辣椒一项,纯收入就可超过4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武警官兵组织开展了“帮建进支部、政策进村庄、信息进农户”活动,定期协调地方专家到普梯村举办科技兴农培训班,培育农业技术骨干,指导村民种植桃树、李树和林下养殖技术,人均增收近3000元。

“以前我们村穷,小伙子娶媳妇都困难,现在,我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用水四季无忧;桃树满山遍野,生活是芝麻开花。村民家门前停着各式货车、农用车、家用轿车,30多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还有以烤烟、经果林、蔬菜、花卉、林下养殖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步形成。富起来了以后,连黄泥河对岸云南十八连山镇的乡亲都羡慕我们,光我们革居组就有20多位媳妇是云南嫁过来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与武警黔西南支队官兵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分不开的呀!”村支书郭成林说起普梯村的变化,对支队官兵充满了由衷的感激。

采访归来的路上,记者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正扬起皮鞭,赶着一匹马儿上山坡,嘴里喜滋滋地哼着《幸福在哪里》的小调。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大山深处的山川沟壑里,飘洒在普梯村民正在行走的幸福道路上,似乎在告诉人们:幸福在辛勤的耕耘中,幸福就在普梯村村民闪光的智慧里……(田胜平 欧阳井河 虢继卫 周祥)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