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为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先进示范市建设步伐,今年全市下达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7000亩,其中含义龙新区5000亩,兴义市通过10余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森林覆盖率达38.47%。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
兴义市在省州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关心下,于2002年被列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兴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常委会和专题会议研究,将任务及目标明确到乡镇(街道办),每年度制定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把兴义市建设成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城市” ,打造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理念,通过层层抓落实及奖惩措施的制定,实现了造林一片成活一片的目标任务。兴义市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在落万、沧江、仓更、南盘江、泥凼、捧乍、威舍、马岭、则戎、万屯、三江口、鲁布格、坪东、下五屯、清水河、郑屯、顶效、桔山、万峰林、黄草等20个乡镇(街道办)及国营农场实施。经过近10年的努力,兴义市原本光秃秃的山头,重新焕发出生机,到处可见一棵棵碗口粗的松、柏、杉、桉等常绿乔木,生机盎然。10余年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8.7万亩,飞播10.9万亩,点播10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0.05万亩,封山育林1.25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核实面积合格率达到100%。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推动下,加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荒山造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扶贫工程、珠防工程、环城绿化工程,到2013年,兴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47%,除宜居生态环境提高外,林业产业经济也在增长增强,苗木花卉企业已达86家,杨梅、板栗、金银花、苦丁茶等经济作物已产生经济效益,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正在日益凸显,退耕还林工程成为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在退耕还林进程中,兴义市狠抓科技兴林,着力提高造林质量,大力推广新技术,特别是对柏木、马尾松、板栗、苦丁茶等树种实行营养袋育苗造林,杨梅等经济林则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对裸根苗采用保水剂敷根技术造林,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对宜林荒山全部采用专业队伍造林,对退耕地,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也由专业队伍承包造林,确保造林一片,存活一片,见效一片。在造林建设中,兴义市林业局制定了不准偷盗苗木、不准盗伐林木、不准放牧、不准开山采石取土、不准改变退耕地界限的“五不准”规定。要求做到精心管护和抚育、修枝整形,防虫防病;每年乡镇由分管领导牵头随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一次的“三个一”或抽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确保了全市退耕还林工程真正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林业工程推进创建生态建设先进示范市
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蓝图,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的目标,经济增长与生态底线相结合,兴义市积极围绕省州的部署,积极制定“绿化兴义大地、造福子孙后代”,“让石漠化山头绿起来”、州市乡村造林、四级包保、“153”工程方案,认真抓好作业设计,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首先是考虑水库山塘人畜引用水的山头,考虑公路沿线可视范围、考虑村寨附近周边范围,把各项工程有序结合起来,现在全市上下都在行动,把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覆盖,把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成为真正的效益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李天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