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综述

103.jpg

2月6日的颁奖晚会现场。 记者 魏浩然 摄

原标题: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综述 

万峰报春喜,喜迎四海客。

2015年初春,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颁奖盛典,来自五湖四海的微电影爱好者,带着梦想相聚。“微时代、全媒体、新兴义”,万峰林,又一次聚焦世界目光。

微电影的盛会

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影视艺术协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促进会、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CCTV微电影频道、英国环保国际电影节、半岛国际纪录片节、中东国际电影节、亚洲丝路影幕电影节协办。

活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先生发来贺电。他说,中国有句成语叫“见微知著”,希望各位影视工作者,艺术创作者,运用微电影这一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环保理念,吸引大众参与,创造艺术精品,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我也很高兴的看到,这次活动是艺术下乡的生动实践。你们着眼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践行了对环境资源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郑重承诺,对影视领域与环保领域的公益性联合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同时,法国飞帕电影节主席亨利·德罗先生、半岛电影节主席阿巴斯先生、中东电影节主席里阿德先生、美国纽约电影节主席尼古拉斯先生相继发来贺电,为大赛鼓气、加油。

本次活动于2014年10月在京启动,面向全国征集微电影优秀作品,共收到作品1360多部,全国160多家电视媒体、宣教中心、影视公司和100多所高校全力支持,5000多名微电影爱好者踊跃创作。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微电影人也参与其中。经过评委会的认真评选,纪实类、剧情类、宣教类、高校类、短片类以及动漫、MV、广告等类别的奖项尘埃落定,同时还产生了“万峰报春”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短片、最佳创意、最佳少数民族作品奖和最佳指导教师奖,可谓作品精彩,奖项纷呈。

微时代 大机会

黔西南州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在这块拥有无限潜力的土地上,“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黔西南”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13年、2014年成功举办的两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无疑使黔西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一个更新的起点上。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引下,以建设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黔西南州积极推进“大商贸、大教育、大医疗、大旅游、大电商、大户外运动、大通用航空、大会议会展”八大平台建设,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着力打造治疗、康复、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健康服务业开放区,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微电影,如雨后春笋,又似万峰拔地,具备“微小投入”“微制作周期”和“微时观看”特点,参与者众多,在信息化大潮的涌动下,已然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道全新风景线。

微时代,大机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围绕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因地制宜地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把产业做强,把城镇做特,把生态做美,让城区成为景区的会客厅,景区成为城区的后花园,加速以新思维、新路径、以美丽乡村为目标,建设美丽黔西南。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微时代、全媒体、新兴义”主题,就凸显了这一时代特色。万峰林国际微电影大赛永久花落万峰林,落户兴义,通过全媒体时代传播的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节点随意化、传播速度迅疾化、传播范围广泛化、传播效果扩大化,黔西南必将聚焦更多的世界关注。这是黔西南在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全媒体微时代传播新特点的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

万峰林之春 放飞微电影梦

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活动的最终目的,旨在构建国内外影视机构认同、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微电影评奖、交易平台,从而提升和繁荣中国影视作品,特别是中国高校微电影在国外的知名度,促进中国影视文化走向国际,走向全媒体。

与国内其它微电影大赛不同的是,本次活动主打国际牌,评奖活动和颁奖活动邀请多名国际著名电影节主席、微电影专家参加评委会工作。入围获奖的微电影作品,还将由前来参加评奖的国际电影节主席,再次评出参加英国环保国际电影节、法国飞帕电视节、中东国际电影节、亚洲影视丝路电影节的参赛作品,并且直接带到国外参加2015年的国际电影节评奖单元和交易单元。

这1360多件送评节目,有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美国、韩国、日本的作品,也有来自港澳台的节目。参加微电影拍摄的最高年龄79岁,还有一批十二三岁的小学生,他们中有退休省级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来自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因为对微电影的热爱,他们聚在了一起。

作品的社会价值决定微电影的影响力;作品的创意价值决定电影的感染力;作品的文化价值决定微电影的生命力。正如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主席、万峰林国际微电影颁奖盛典评委会主席冷冶夫总结的,这次盛典有这样几个特点:

讴歌新时代,弘扬主旋律。一批反映我国社会发展、时代变化的微电影,他们宣传正能量、关注环保、保护弱小、提倡法制,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局面。

“微电影”的社会担当。在这些“眼花缭乱”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90后大学生们的担当。支教在大山,见义勇为,环保我最先等等。

微电影的艺术化呈现。微电影爱好者越来越会用视觉讲故事,变化最大的就是剧情片和短片,解说词、对白大幅减少,视觉表达更加强大。

创意和动漫类节目凸显。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信息传播越来越趋向碎片化、动态化、互动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谁的作品能够进入新媒体,谁的作品点击率高,谁就是视觉山峰的王。所以在这次评选活动中,评委们尤其对短片中的创意节目给出了高分。

环保类节目独树一帜。用视觉表现环境,用微电影宣传环保。虽然在这次评奖中,这类作品还不够多,但是他的分量已经显现出来了。

用微视频纪录时代,用微影像表达心声,用微纪录关爱社会。这正是“微电影”具有的独特魅力。这独特的魅力与风光秀丽的万峰林连在一起,使微电影的又一个春天从这里开始。正如来自五湖四海参加盛典的来宾们的心愿——向新媒体致敬!向微电影致敬!向微电影爱好者致敬!向美丽的黔西南州致敬!(记者 查必芳 严竹芸)

这里是“洗肺、洗心、静心、静肺”的地方

——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

记者 罗 康
 

2月5日晚,经过精心的筹备,以“微时代、全媒体、新兴义”为主题的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在兴义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微电影爱好者汇集兴义,共襄盛举,共话微电影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记者就我州如何以举办盛典为契机,充分运用这一新兴传播载体向世界推介和宣传我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纯朴的民族风情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等问题,对与会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进行了采访。

微电影制作门槛低,易传播,易被人们接受

谈及微电影的发展,冷凇说,由于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大家没有太多时间去欣赏“长”的东西,微电影就是充分运用了这一点,以其制作周期短,宜于转发,传播速度快,制作门槛低,资金投入少等优势,通过它短小的、瞬间的震撼力去感染观众,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此次活动,有很多专业类的老师、学生都参与进来,非专业的也参与到其中,比如医科大学、林业大学、石油大学等等,这说明了其实拍摄微电的门槛并不高,这是从低门槛的角度上来讲,然而也就是因为这样,微电影的发展才会很蓬勃、很迅速。

微电影需要国际化、精品化和标准化

冷松认为,在微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微电影需要国际化传播的问题,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去构思,讲述中国故事,要让世界知道中国故事;其次是需要精品化,此次活动,对1360部作品进行认真筛选,最后确定两百部获奖,大部分作品质量是参差不齐的,也就是说有些微电影的质量还不行,所以它需要精品化;第三是需要标准化,目前,微电影的标准没有明确的定义,没有明确的标准,还需要制定一个标准来对它进行规范。就是基于微电影有国际化、精品化和标准化三大需求,才举办“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目的是把微电影的这三个标准做好。

把万峰林微电影盛典打造成品牌

在传播学上,有一个观点叫“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传播要重于普通大众,也就是把大量的文化精英聚集在一起,形成传播“领袖”,让他们去转发、去传播,这样的方式将会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比如说,马云要是发一条微信,转发率一定是特别高的,普通人发一条可能就没有多少人看。因此,活动所邀请的,都是在微电影拍摄者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这次几百人的活动中,如果一个人发一条微博、微信,转发出去的就可能是四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人都能看到。这次活动收到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先生发来的贺电,受到了联合国的祝贺和认可,这非常不容易,所以特别希望把这样的活动搭建成为一个国际平台,把万峰林微电影盛典打造成为品牌,通过举办微电影节吸引“意见领袖”和文化精英来关注黔西南、关注兴义、关注万峰林。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加强对外宣传

在运用微电影加强对外宣传方面,冷凇认为,黔西南可以在“请进来和走出去”上下功夫,举办这次活动做的就是请进来的工作,把专家、学者和微电影拍摄爱好者请来之后,大家自然就会去拍摄,拍摄之后就会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走出去,就是要多组织州内这方面人才和爱好者到其他先进的地方学习交流,不断汲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今后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万峰林微电影采风活动,让更多的电影人带着他们的设备,到黔西南来创作采风。同样是在万峰林,不同的人就会拍不同的故事,有的拍人、有的拍景、有的拍事,有的可能搞创意创作或者是广告创作,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从这个时代来讲,传播比制作更重要,所以就需要一些行为性的组织,比如说,黔西南州最近在搞的“快闪”活动,就是一个不错的传播方式。黔西南在宣传上做文章,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个方面都做好。

黔西南是个“洗肺、洗心、静心、静肺”的地方

是微电影创作的乐园

冷凇感慨,黔西南最美的风景是人,这里的人给他的印象是热情和纯朴,这里的海拔、温度、湿度、天气特别适合人类生存,这里的人民只争朝夕去发展自己的社会,去追求小康生活,黔西南的美景是全世界所独有的,万峰林一年四季任何时间都适合观赏,处处都是美景,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景色,来到黔西南,感觉这样的地方能够“洗肺、洗心、静心、静肺”,这里没有大城市的雾霾,来到这里心灵的雾霾也没有了,相信这里将会成为广大微电影创作爱好者的乐园。

家乡的美无与伦比

  ——访黔西南籍演员陈昌旷
 
文/图 记者 严竹芸

104.jpg

从黔西南州走出去的演员陈昌旷。

 
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在兴义举行,为了感受家乡盛会,为盛会加油鼓劲,黔西南籍著名演员陈昌旷回到家乡。

陈昌旷,1984年7月31日出生于黔西南州贞丰县,曾在《新警事》《红色摇篮》《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隋唐英雄》《烽火佳人》等电视电影中出演重要角色。

在外闯荡多年,陈昌旷总是向身边的朋友推介自己的家乡:“我总对朋友们讲,我家乡环保绝对是NO1,工业污染几乎看不见,这在外地是很少见的。大家都拼命在发展,在挣钱,环保就被忽略了。”

此次回到黔西南,陈昌旷毫不掩饰对家乡的浓浓深情。“在我心中,黔西南就是我的‘香格里拉’,她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格外留恋这里的山水。我的很多朋友来做客,他们也都对黔西南的风光赞不绝口,认为这里是没有被污染的一块净土。”他还说:“我真心希望,台下的微电影人,还有更多的同道们,都来关注环保,用我们的微电影,来记录这个时代的大课题。”
 

微时代 大机会
——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
 
记者 严竹芸
 

赵天晓,1966年12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作为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的嘉宾,赵天晓来到黔西南,带来了新思路。在他看来,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以“微时代、全媒体、新兴义”为主题,凸显了时代特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已经全面进入全媒体时代,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的特征,而且传播的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节点随意化、传播速度迅疾化、传播范围广泛化、传播效果扩大化。全媒体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在内的各类媒体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接受资讯的强度,而且针对受众的寻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提供给受众,实现对受众的全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赵天晓认为“微时代”是全媒体微传播时代、微文化时代。与传统媒体的大数据传播相反,微传播是由众多微小力量进行的微小信息的传播。Web2.0微时代包括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小说、微电影,全媒体、微时代给了微电影全新的定义和生命力,这也是微电影盛典深受喜爱,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人士,无论年长的、年幼的踊跃参与,利用微电影讲述自己的缘由。

结合黔西南州的特点,赵天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要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围绕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两会提出黔西南州要因地制宜地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把产业做强,把城镇做特,把生态做美,让城区成为景区的会客厅,景区成为城区的后花园,加速以新思维、新路径,以美丽乡村为目标,建设新兴义。为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国际知誉度的中国微电影品牌,全方位推介和强化以贵州兴义万峰林为标志的黔西南对外宣传品牌形象,让黔西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举办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是在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全媒体微时代传播新特点的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
 

我们身边的微电影

实习记者 聂珊珊
 

微电影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微电影事业,催生了蓬勃发展的微电影大军。在我州,也不乏在微电影圈子中的佼佼者,他们大多以本土文化为背景元素拍摄制作我们身边的微电影。

贵州湖鑫影视创意设计有限公司以“我们一起拍电视”为理念,立足于本地,面向省内外,摄制了大量宣传片、专题片、广告片、微电影、MV等影视作品,创作了很多宣传本土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优秀作品。

在这次万峰林国际微电影节中,湖鑫公司三个作品入围并获奖:《悠然楼纳》荣获三等奖,《不远的远方》荣获二等奖,《双乳峰》荣获一等奖。其中《悠然楼纳》曾荣获2014年第六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全国“魅力新农村”宣传片“金牛奖”。面对这些荣誉,湖鑫影视负责人胡承彬说:“得奖只是对我们这些微电影爱好者的一种肯定。然而更值得骄傲的是‘首届万峰林微电影盛典’能在我们黔西南举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对提高我们影视制作水平的帮助很大,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我们拍摄制作更多更好微电影、宣传好美丽黔西南的决心。”

参加此次活动,我州一批本土团队也有不俗的表现。一邦视觉公司出品的《最后的旅途》,荣获三等奖;由郑金鹏等5个微电影爱好者制作的《镜花园》,荣获二等奖;望谟广播电视台出品的《一朵美丽的倔强花》,荣获三等奖。

黔西南旅游应在原生态上做文章

—— 访微电影获奖作者王玉斌
 
文/图 记者 蔡定平

105.jpg

王玉斌在万峰林。
 
“万峰林、马岭河峡谷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及民俗风情真的太棒了,到许多地方参加过微电影节,都没有兴义这里有特色!”从天津来到兴义参加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颁奖盛典的王玉斌,接受采访时感慨地告诉记者。

59岁的王玉斌是天津微电影产业基地常务副总经理,第一次来到黔西南,感觉在兴义举办的这次国际微电影颁奖盛典非常有特色,举办形式及服务都非常到位,特别是组委会安排了外地来宾参观万峰林、马岭河峡谷景区,这里原生态的山、水、人文, 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据了解,王玉斌推荐参加此次盛典的微电影有11部(剧情类)入围,其中有2部获一等奖,3部获二等奖,6部获三等奖,他自己任总导演的《侥幸的代价》《一步之遥》获得一等奖,另有2部获二等奖,还有一部他指导一名北漂学生拍摄的《老板我想请天假》,仅2分多钟的时长,非常有趣味和受欢迎,他准备推荐到国外的微电影赛区参赛。据悉,此次颁奖盛典,他还获得了最佳指导老师奖这一荣誉。

“万峰林太棒了,有着深厚的少数民族风情,每个村落都可以支撑一个故事,建议由政府来主导,挖掘更深层次的具有原生态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拍100集具有文化内涵、故事性强的微电影,对外宣传这里的人文景观,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旅游。”王玉斌如是说。他认为,现代人都想听过去的故事,有故事的地方才能吸引人来,原生态的人文环境、古色古香的村落才是真正的瑰宝。他建议,当地政府在开发万峰林景区时尽量保留一些原生态的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经过这样的对比,会产生更深远的效果。

王玉斌表示,有机会将会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兴义拍摄微电影,把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生态推介出去。“黔西南要做好旅游产业就要深入地挖掘自己的特色文化,如八卦田为什么这样叫?展宏桥不能直修的缘由?马岭河峡谷的由来等,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并宣传出去,一定会让黔西南更具知名度。”


 
小蜻蜓要飞高

文/图 记者 崔飞燕

106.jpg

年仅10岁的获奖作者彭雅欣。
 
来自广东省的彭雅欣,今年10岁,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她也是这次万峰林微电影节上最小的获奖选手,她拍摄的微电影《蜻蜓》获得了短片类三等奖。

彭雅欣从小就特别喜欢观察生活中的小事件及各种小动物,在妈妈的指导下,雅欣用手中的DV机把它们都拍摄下来,成稿后投送到电视台,屡屡被采用。在她6岁的时候,就成了广东少儿电视台的特邀小记者,4年来她拍摄的《母鸡与小鸡》《种花》等作品获得广东电视台举办的各种微电影金奖。

这次拍摄的作品《蜻蜓》,就是她和姐姐在公园里玩的时候,发现荷塘里有很多蜻蜓,觉得很有趣,便用DV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记录了蜻蜓的生活习性等科普内容。作品拍摄出来后,15岁的姐姐还帮助她剪辑。作品完成后,姐妹俩人把作品送到广东少儿电视台,通过评选后,被选送到这次万峰林微电影节上,最终获得了短片类三等奖。

对于这次获奖,雅欣说她很高兴,虽然只是三等奖,但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并且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这么多大哥哥、大姐姐们优秀的作品,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以后还要继续拍下去,争取拍出更多有思想有内容的作品,就像自己的作品《蜻蜓》一样,能够飞高找到自己的那片天地。
 

 
兴义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

—— 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来宾参观万峰林马岭河峡谷有感
文/图 记者 蔡定平 文国坤

107.jpg

 微电影获奖作者佟蒙接受采访。

108.jpg

来宾们在马岭河峡谷。

109.jpg

来宾们在万峰林。

“哇,好美啊!有山、有水、有油菜花,花中有村落,真像画一样。”观光车在万峰林观光车道刚停下,前来兴义参加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的来宾们一下车就发出赞叹声,并拿出相机、手机对着山下的万峰林田园风光不停地拍着,将这里的美景留存带走。

在组委会的安排下,2月6日,来宾们参观了国家4A级景区万峰林、马岭河峡谷的迷人风光。“万峰林气势磅礴,具有雄壮美,山下又有油菜花海的娇柔美,真的是如诗如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仙境里一样。”第一次来到兴义的张子奋,是中国经济贸易联合会副会长、美国美中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从南京初次来到兴义的她,对万峰林的风景十分着迷,不停地将不同的景点收入相机中。记者了解到,她此次参赛的作品《泼水》获三等奖。她希望能与黔西南在文化交流、旅游、农特产等方面进行对接,推介黔西南特色产品。

“人在景中,景在机中”是记者现场最直观的感受。许多第一次来到美丽万峰林的来宾,随着“咔嚓”快门声,收藏了一处又一处秀美景致,对万峰林脚下如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充满向往,赞不绝口。“兴义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保护,布依风味浓厚,温柔羞涩,与我们满族风格刚好相反,在服装上、语言上、精神上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希望有机会来这里创作有布依特色的作品。”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的在校学生刘方,说到对兴义的初次印象,赞誉颇多,对当地的民族元素有着浓郁的兴趣。她创作的《大道乡情》微电影获得了三等奖,讲述了一名老师与老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精品迭出的参赛作品中能脱颖而出让她深受鼓舞。

目前就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佟蒙,创作的微电影《艺话》获此次奖项纪录片类三等奖。兴义之行给了她更多的灵感,说及浏览万峰林的感受,她说:“这里太美了,山水如画,养人、养眼,山美水美人也美,让人的心情非常愉悦,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今后创作的源头。”佟蒙表示,兴义这个美丽的城市是非常值得再次到来的地方,有机会希望能来这里创作更好的作品。

“如果没有这次微电影盛典活动,我压根就不知道黔西南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兴义这座城市,必然到不了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会错过这么美妙的风景。”来自暨南大学的学生王雪晔边拍摄马岭河峡谷的景观边告诉记者。王雪晔说她以前很少有机会看到像马岭河峡谷中特有的流泉飞瀑,悬崖绝壁等壮观景象。和其他第一次到黔西南来的人一样,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的她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快速按下快门。在本次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活动中,王雪晔的微电影作品《两个民族一个家》纪录片获得纪实类作品二等奖,这是让她感到特别欣慰的事。作品记录了一对夫妇在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过与一般夫妻不同的是,这对夫妇来自两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是爱让他们聚到了一起。但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上,却产生较大冲突,在磕磕碰碰的相互磨合中,因为爱与坚持,最终他们做到了和谐共处,共同经营起一个温馨的家。

谈起微电影创作,王雪晔说那是一份极为辛苦的工作,为了拍这部纪录片,她与同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因为是这份爱与和谐,这种温馨与坚持,让她觉得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到黔西南走进万峰林、走进布依村寨,让她见识了这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布依村寨的祥和宁静以及布依族人民的朴实善良、热情好客都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中,加上这片美丽的山水田园,又让她找到了创作微电影的那份和谐、爱与温馨,以及创作的动力。“如果有机会,我将会带着更多的同学朋友再次到这里来,领略这里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告诉更多的人,在中国,有一个叫做黔西南的美丽的地方。”王雪晔说。

来自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孟子为,其作品《只一天唱得过瘾》获得本次国际微电影盛典一等奖,这无疑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不过让他感到更高兴的是,黔西南这片土地让他眼前一亮,走进了一幅名副其实的山水长卷中。行走在马岭河峡谷时上时下的石阶上,孟子为显得极为兴奋,虽然气喘吁吁,但他不肯停下脚步。“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很幸运的,不知道上天是不是不公平,对这里的人们特别厚爱,让这里的人们拥有这诗一般的田园。”孟子为说,“今天的社会都在飞速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在走工业化道路,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走过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空气比这更新鲜、风景比这更独特的地方,今天在这里见到,可以说是很幸运,这是上天的赐福啊!”不管是气势磅礴的万峰林,还是险峻独特的马岭河峡谷,孟子为认为,那是上天赐予这里人民最珍贵的礼物,也是镶嵌在南北盘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