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义

记马海德奖获得者、全国麻风病防治先进工作者王永红

2015年04月29日 07:58:27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李 杰
1.jpg
图为荣誉证书。
亮点黔西南讯 4月21日,兴义市麻风病普硐病区一群患者围着一名医生问长问短,医生拉着患者们的手逐一嘘寒问暖,融洽的氛围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一副亲人小别重逢的热闹情景历历在目、令人动容。原来当天是一名脚掌溃烂的患者换药的日子,医生是专程来为他换药的。医生叫患者坐下,亲手替患者脱下鞋子,解开缠在患者脚掌上的绷带,仔细地清洗着伤口,耐心地为患者换药,口中不断地叮嘱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换好药后又将患者的鞋子穿好,然后挥着手对大家说“我现在要去其他乡镇巡诊和送药,改天我又来看大家”,像是跟亲人告别打招呼一样离开了病区,患者们像是送亲人一样目送着医生在崎岖的山道上依依不舍地走出自己的视线。这名医生便是马海德奖获得者、全国麻风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兴义市皮防站麻风病科科长王永红。
三十余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
1984年8月,王永红同志从贵州省毕节地区撒拉溪卫校毕业,分配到兴义市皮防站麻风病防治科工作以来,30余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着麻风病人的防治工作岗位,视病人为亲人,无论身处何种艰苦的工作环境都坚持不折不扣、尽心尽责帮助病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麻风病是可治、可防的理念,有效减少了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同时积极做好病人的康复工作,让麻风病人走出了被人歧视的境地,回归到了正常人的生活。
30余年前,兴义市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还是一个普遍受社会歧视和不被人理解的职业。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王永红同志毅然投入到麻防事业当中,经常深入到沟深路远、人烟稀少的乡村去查找病人。有时还得自带医疗设备少则步行数十里山路,更多的地方是要步行一天时间才能到达,一次下乡十天半月才回家已是他的工作常态。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而且又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王永红同志面对社会各种压力没有退缩,依然选择了麻风病防治工作,耐心地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逐步促使家人从不支持到支持的转变。面对麻风病很多患者对治疗不配合,甚至会发生极端抵触行为,但是为了病人能得到尽快治疗,他都不厌其烦地前往做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直到病人接受治疗为止。为了消除群众对麻风的恐惧,他主动与病人握手、交谈,一起喝水,共同进餐。为提高麻风病线索报告率及病人发现率,每年他都亲自下乡到各乡镇卫生院为乡村医生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通过培训与宣传,麻风病线索报病率得到了较大提升。通过不懈努力王永红最终赢得了家人的支持、病人的爱戴、社会的承认和组织的认可。
从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全市先后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疫点普查,2700余人次的线索调查,共检查90000余人次,查出确诊新的麻风患者550余例,其中经他直接治愈的麻风病人380余例。经过大量工作的开展,从而摸清了全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并建立了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为兴义市制定麻风防治规划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兴义市是贵州省麻风病高发病县(市)之一,发病总数约占全省的25%,由于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单位实行工作责任承包并由王永红负责,他每年都亲自前往全市各个病人家中复查病人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检查,全市95%以上的病人及家庭情况已铭记于大脑中。2009年11月,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严良斌教授、沈建平教授前来兴义市对“十一五”规划中期麻风防治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时高度赞扬了他务实的工作作风。
爱岗敬业成为病人眼中的亲人
在30余年的麻风病防治工作中,王永红急患者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在每次巡诊病人的过程中,对病人总是嘘寒问暖,关心病人家庭状况,对生活极其贫困的麻风病患者,他积极想方设法争取救济,使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2002年5月,兴义市泥凼镇金竹凼村赵元顺患麻风病后,当地村民十分害怕,将赵元顺强行赶出村庄,不让在家居住,这个患者从此远离家人,居住在3公里外荒无人烟的岩洞中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王永红在前往该患者家中进行检查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到相关部门领导汇报患者情况,并引起了市民政局领导高度重视,经市民政局与患者当地政府协调,将患者纳入城镇低保对象,解决了患者的吃饭穿衣问题,经市民政局同意接收患者迁入兴义市麻风村居住。王永红亲自为赵元顺安排了住房,解决了生活问题,使赵元顺终于离开了山洞,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患者每提到此事时感动不已,说:“没有共产党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要是我不遇到王医师的话,没有他去帮我找政府,我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2004年8月,王永红同志在兴义市敬南镇一个边远穷困的山村复查患者时,看到已经治愈的孤寡老年病人赵向民、赵向美两兄弟仍居住在一间15平方米、年久失修的小茅房里,由于无经济收入来源,两位老人一贫如洗。王永红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摄了危房的照片,立即到敬南镇政府汇报了此事,敬南镇政府当即表示一定将两位老人危房改造工作尽快落实。为消除当地村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恐惧心理,他三天两头奔赴该村向广大群众宣传预防麻风病的相关知识,向当地的村组干部讲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一个月后,民政部门划拨危房改造专项资金20000元,通过当地村组干部和群众的努力,历时三个月的时间,两位老人的住房终于旧貌换新颜。同时当地民政部门还及时给两位老人纳入农村低保,生活也有了保障。
王永红同志每次下乡工作,他都要从家里拿上一些衣服,甚至还动员他爱人单位的职工捐献衣物等,带给一些家庭困难的麻风病人,他支助的麻风病困难家庭有11户40多人,被他救助过的病人不计其数。用他的话说:“病人得有饭吃,才会吃药。一个生活无着落的人,让他按时服药,很不现实”。
工作中,他对麻风病现症病人进行联合化疗(MDT)全程管理,对麻风畸残者进行现场调查,经常深入到麻风病人家中进行检查及处理麻风不良反应并开展畸残康复工作。在开展麻风畸残康复工作中,他不怕脏、不怕累,亲自为患者修理溃疡,手把手地教患者做自我护理。他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了麻风病人的尊敬和好评,被病人视为亲人看待。
扎实工作赢得社会和组织的认可
目前,兴义市麻风病经过长期的综合防治,特别是在近十五年来,麻风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全市的麻风患病率由1976年最高的24.3/万下降到2013年的0.42/万。王永红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为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麻风病患者的尊敬和爱戴及社会的肯定。
2012年,王永红同志与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协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工作。于12月以第二作者身份在美国感染遗传学进化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麻风人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流行省和非流行省麻风追踪新调查》的论文。2013年他又与贵州省艾防所协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贵州省兴义市麻风菌株基因分型及传播链分析》的工作,并于2013年元月以第二作者身份在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
由于麻风病防治工作成效突出,1998年兴义市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麻风病防治先进单位。2011年王永红被中国麻风防治协会授予“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马海德基金会授予马海德奖,1998年被贵州省卫生厅评为“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工作者, 2000年被黔西南州卫生局评为全州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2002年、2003年两次被兴义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2008年、2011年分别被兴义市民政局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李 杰  报道 )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记马海德奖获得者、全国麻风病防治先进工作者王永红

亮点黔西南 | 2015年04月29日 07:58:27 | 李 杰
1.jpg
图为荣誉证书。
亮点黔西南讯 4月21日,兴义市麻风病普硐病区一群患者围着一名医生问长问短,医生拉着患者们的手逐一嘘寒问暖,融洽的氛围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一副亲人小别重逢的热闹情景历历在目、令人动容。原来当天是一名脚掌溃烂的患者换药的日子,医生是专程来为他换药的。医生叫患者坐下,亲手替患者脱下鞋子,解开缠在患者脚掌上的绷带,仔细地清洗着伤口,耐心地为患者换药,口中不断地叮嘱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换好药后又将患者的鞋子穿好,然后挥着手对大家说“我现在要去其他乡镇巡诊和送药,改天我又来看大家”,像是跟亲人告别打招呼一样离开了病区,患者们像是送亲人一样目送着医生在崎岖的山道上依依不舍地走出自己的视线。这名医生便是马海德奖获得者、全国麻风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兴义市皮防站麻风病科科长王永红。
三十余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
1984年8月,王永红同志从贵州省毕节地区撒拉溪卫校毕业,分配到兴义市皮防站麻风病防治科工作以来,30余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着麻风病人的防治工作岗位,视病人为亲人,无论身处何种艰苦的工作环境都坚持不折不扣、尽心尽责帮助病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麻风病是可治、可防的理念,有效减少了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同时积极做好病人的康复工作,让麻风病人走出了被人歧视的境地,回归到了正常人的生活。
30余年前,兴义市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还是一个普遍受社会歧视和不被人理解的职业。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王永红同志毅然投入到麻防事业当中,经常深入到沟深路远、人烟稀少的乡村去查找病人。有时还得自带医疗设备少则步行数十里山路,更多的地方是要步行一天时间才能到达,一次下乡十天半月才回家已是他的工作常态。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而且又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王永红同志面对社会各种压力没有退缩,依然选择了麻风病防治工作,耐心地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逐步促使家人从不支持到支持的转变。面对麻风病很多患者对治疗不配合,甚至会发生极端抵触行为,但是为了病人能得到尽快治疗,他都不厌其烦地前往做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直到病人接受治疗为止。为了消除群众对麻风的恐惧,他主动与病人握手、交谈,一起喝水,共同进餐。为提高麻风病线索报告率及病人发现率,每年他都亲自下乡到各乡镇卫生院为乡村医生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通过培训与宣传,麻风病线索报病率得到了较大提升。通过不懈努力王永红最终赢得了家人的支持、病人的爱戴、社会的承认和组织的认可。
从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全市先后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疫点普查,2700余人次的线索调查,共检查90000余人次,查出确诊新的麻风患者550余例,其中经他直接治愈的麻风病人380余例。经过大量工作的开展,从而摸清了全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并建立了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为兴义市制定麻风防治规划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兴义市是贵州省麻风病高发病县(市)之一,发病总数约占全省的25%,由于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单位实行工作责任承包并由王永红负责,他每年都亲自前往全市各个病人家中复查病人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检查,全市95%以上的病人及家庭情况已铭记于大脑中。2009年11月,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严良斌教授、沈建平教授前来兴义市对“十一五”规划中期麻风防治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时高度赞扬了他务实的工作作风。
爱岗敬业成为病人眼中的亲人
在30余年的麻风病防治工作中,王永红急患者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在每次巡诊病人的过程中,对病人总是嘘寒问暖,关心病人家庭状况,对生活极其贫困的麻风病患者,他积极想方设法争取救济,使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2002年5月,兴义市泥凼镇金竹凼村赵元顺患麻风病后,当地村民十分害怕,将赵元顺强行赶出村庄,不让在家居住,这个患者从此远离家人,居住在3公里外荒无人烟的岩洞中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王永红在前往该患者家中进行检查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到相关部门领导汇报患者情况,并引起了市民政局领导高度重视,经市民政局与患者当地政府协调,将患者纳入城镇低保对象,解决了患者的吃饭穿衣问题,经市民政局同意接收患者迁入兴义市麻风村居住。王永红亲自为赵元顺安排了住房,解决了生活问题,使赵元顺终于离开了山洞,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患者每提到此事时感动不已,说:“没有共产党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要是我不遇到王医师的话,没有他去帮我找政府,我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2004年8月,王永红同志在兴义市敬南镇一个边远穷困的山村复查患者时,看到已经治愈的孤寡老年病人赵向民、赵向美两兄弟仍居住在一间15平方米、年久失修的小茅房里,由于无经济收入来源,两位老人一贫如洗。王永红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摄了危房的照片,立即到敬南镇政府汇报了此事,敬南镇政府当即表示一定将两位老人危房改造工作尽快落实。为消除当地村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恐惧心理,他三天两头奔赴该村向广大群众宣传预防麻风病的相关知识,向当地的村组干部讲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一个月后,民政部门划拨危房改造专项资金20000元,通过当地村组干部和群众的努力,历时三个月的时间,两位老人的住房终于旧貌换新颜。同时当地民政部门还及时给两位老人纳入农村低保,生活也有了保障。
王永红同志每次下乡工作,他都要从家里拿上一些衣服,甚至还动员他爱人单位的职工捐献衣物等,带给一些家庭困难的麻风病人,他支助的麻风病困难家庭有11户40多人,被他救助过的病人不计其数。用他的话说:“病人得有饭吃,才会吃药。一个生活无着落的人,让他按时服药,很不现实”。
工作中,他对麻风病现症病人进行联合化疗(MDT)全程管理,对麻风畸残者进行现场调查,经常深入到麻风病人家中进行检查及处理麻风不良反应并开展畸残康复工作。在开展麻风畸残康复工作中,他不怕脏、不怕累,亲自为患者修理溃疡,手把手地教患者做自我护理。他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了麻风病人的尊敬和好评,被病人视为亲人看待。
扎实工作赢得社会和组织的认可
目前,兴义市麻风病经过长期的综合防治,特别是在近十五年来,麻风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全市的麻风患病率由1976年最高的24.3/万下降到2013年的0.42/万。王永红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为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麻风病患者的尊敬和爱戴及社会的肯定。
2012年,王永红同志与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协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工作。于12月以第二作者身份在美国感染遗传学进化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麻风人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流行省和非流行省麻风追踪新调查》的论文。2013年他又与贵州省艾防所协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贵州省兴义市麻风菌株基因分型及传播链分析》的工作,并于2013年元月以第二作者身份在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
由于麻风病防治工作成效突出,1998年兴义市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麻风病防治先进单位。2011年王永红被中国麻风防治协会授予“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马海德基金会授予马海德奖,1998年被贵州省卫生厅评为“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工作者, 2000年被黔西南州卫生局评为全州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2002年、2003年两次被兴义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2008年、2011年分别被兴义市民政局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李 杰  报道 )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