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会在兴义举行
亮点黔西南讯 6月30日9:00至12:00,由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扶贫办、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承 办的“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会在兴义翠湖宾馆举行。本网将对研讨会进行现场图文直播,同时亮点网新浪微博、微信图文直播。敬请关注,在本页下面留言互动。
活动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 琦
现在是上午8:16, 兴义市的天气多云,凉爽。
“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会在召开地兴义翠湖宾馆。 现场8:35摄
活动现场。现场8:37摄
亮点黔西南在现场作准备,将现场图文直播。现场8:38摄
【8:40】嘉宾纷纷入场。
嘉宾入场。
嘉宾入场。
出席“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的国外友人专注的看资料。
【9:00】“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会正式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琦主持研讨会。
【09:02】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琦):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索晓霞,贵州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外资中心主任舒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中国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春光,西安交通大学天地网实验室主任、国家863skyclass课题转化负责人、教授胡友林,贵州大学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曹端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刚,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孙兆霞,安顺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斌等。
“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现场。
“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现场。
出席“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的国外友人。
“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现场。
【09:03】主持人: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州领导有:州委副书记汤向前,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永光,州政府副州长李杰,州政协副主席李智,此次主题研讨会出席155人,特邀嘉宾13人,非洲官员培训班学员46人等。
中共黔西南州委副书记汤向前致辞。
【09:22】中共黔西南州委副书记汤向前: 六月金州秀,盛情迎嘉宾。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兴义,隆重举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黔西南分场——“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在此,受州委书记张政同志、州人民政府州长杨永英同志的委托,我谨代表中共黔西南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向出席今天主题研讨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09:23】汤向前: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河谷深切,山势陡峭,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备的地区之一,具有世界陆地上除冰川以外的所有岩溶地貌,可分为低山侵蚀山地峡谷区、岩溶高原槽坝区、岩溶侵蚀高原区、岩溶侵蚀山地区、侵蚀山地河谷区5个不同地貌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全州有200多万农村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是解决黔西南所有问题的关键,扶贫开发是州委、州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州推动加快发展、实现同步小康的关键所在。
出席“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的国外友人。
出席“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的国外友人。
【09:24】汤向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作出了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既要“赶”又要“转”的方略,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同步小康工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快推进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小康建设。“十二五”以来,全州经济发展增速年均15%,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0.8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48%,下降17.7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66个百分点,2014年达到48.7%。
【09:26】汤向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本次贵阳国际论坛年会的主题,也是今天研讨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相信,通过今天参加主题研讨的中外专家学者的科学研讨、思想碰撞,本次主题研讨必将结出丰硕成果。我们相信,有来自世界各地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和爱心援助,通过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黔西南的绿色减贫和绿色发展步伐将走得更稳更快,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黔西南建设将能早日实现!最后,预祝本次主题研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贵州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外资中心主任舒宇致辞。
出席“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活动的国外友人。
【09:56】:兴仁县政府县长袁建林作案例分享。
兴仁县政府县长袁建林作案例分享。
兴仁县案例分享截图。
兴仁县案例分享截图。
【10:09】:晴隆县政府县长查世海作案例分享。
晴隆县政府县长查世海作案例分享。
【10:12】晴隆县政府县长查世海:晴隆县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农业县,地表干旱缺水,岩溶地貌发育强烈,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县最大的缺点,2001年以来,面对贫困与石漠化严重的双重挑战,我县依托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学手段,以场带户,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实行“草地中心+农户”,农户集体转产的模式种草养羊,以草地畜牧业科技扶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为载体,以波尔山羊、杜泊羊纯种繁殖和优质杂交肉羊生产为突破口,逐步以退耕还草发展养羊代替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找到了破解岩溶石漠化难题的“钥匙”,探索出一条岩溶山区种草养畜、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发、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被有关专家学者称为“晴隆模式”。
会场。
【10:14】查世海:截至目前,晴隆县已种植人工草地48万亩,改良草地20.5万亩,养羊50余万只,建成81个肉羊基地,11个种羊场,2个“晴隆羊”育种场,3个胚胎移植中心,210个人工授精点,筛选出了适合晴隆种植的11种牧草,建立了晴隆县不同海拔、不同土壤酸碱度的牧草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7万亩,项目覆盖全县14个乡镇96个村(社区),受益农户1.68万户7万多人,2014年为农户创收近4亿元。
会场。
【10:24】查世海:经过十余年的凝练和创新,晴隆县按照“政府推动,农户主动,市场拉动,科技带动”的思路和做法,实现了养殖方式由单一散养转变为散养和舍式养殖相结合,产权由农户拥有部分产权转变为拥有全部产权,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三个转变。
会场。
(一)政府推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1238”工程(即围绕100万只羊的发展目标,发展2万户以上基本养羊户,每户饲养30只左右基础母羊,养羊户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一是组织推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草地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以养殖户为主成立了17个养羊协会,在5个重点养羊乡镇成立了产业支部,协调和帮助农户解决养殖技术、市场对接相关问题。二是政策推动。对按标准修建羊舍的农户给予4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购买农机具、青贮缸、兽用器械、羔羊料等进行补贴;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帮助养羊农户贷款购买基础母羊;对2012年以来实施退耕还草的农户,给予每亩239元的补助。并整合集团帮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烟水(路)配套等项目资源,大力发展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三是制度推动。建立层层包保制度、风险金奖惩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社区),逐级签订责任状,同奖同罚,层层传递压力,层层激发动力。
(二)农户主动。一是产权明晰。由县草地中心与农户的“产权共享,利润分成”转变成由政府帮助农户贷款购羊、资助建舍和种草,实现农民拥有全部产权,让养羊户从原来的为草地中心养羊转变为自己养羊。二是效益明显。种植传统农作物亩产仅为500元左右,种草养羊后亩产值高达2500元以上;普通外出打工基本只能解决吃住问题,种草养羊年均收入可达2-3万元,不仅便于照顾家庭,还实现了就近创业就业。例如:晴隆县大田乡2011年大规模启动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以来,截至目前已发展养殖户613户,种植人工草地2.5万亩,羊存栏3万多只。2013年,仅民族、新寨两个村就有4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种草养羊,由于回乡打工人员素质较高,容易接受草地畜牧业方面的知识,思路明确,在整个草地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户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2012年,董箐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安珍进羊18只开始发展草地畜牧业,到2013年4月纯利润5000多元。2014年,她售出肉羊40余只,收入4万多元,纯收入2.5万元羊目前羊存栏48只,在他的带领下,董箐村120余户农户参与种草养羊,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马场乡马场村村民黄东良,1998年退伍回乡后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该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一直靠种植传统的农作物养家糊口。2010年,适逢县里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他积极动员广大农户种草养羊,并率先拿出多年的积蓄,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修起了羊圈,租用房前的稻田种植皇竹草。2011年6月,他购进88只杜泊羊,开始圈舍养羊。到2012年底,他的羊发展到206只,他留下30只,其余全部出售,收入28.6万元,他拿出净赚的10多万元,无偿补助村里20余户困难户修建羊舍、购买基础母羊,带动周边123户贫困户种草养羊,户均收入3万多元。2014年,黄东良售出肉羊300只,收入100余万,除去投入的30万元,纯收入达70万元。截至目前,他的羊存栏数量高达560只,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种草养羊户户均收入已达4万元以上。杨珍龙是光照镇新益村猫猫井组的一个农民,黎族,29岁,全家7口人,劳动力4人,家住在北盘江沿岸,自然草山十分丰富,乡亲们世代以种玉米养猪和散养牛羊为主。由于土地瘦薄种玉米不出种,土地虽多而收成少,放养山羊不懂技术,羊只经常生病死亡,靠养羊有时基本没有收入。2000年,19岁的杨珍龙抱着要远离家乡这片“累死了也弄不出啥名堂的石旮旯”的想法,到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打工,但几经周折收入也没有多少变化,2006年,杨珍龙在家人的劝说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回家养羊,2007年杨珍龙与县草地畜牧中心签订种草养羊合同,中心为其提供种羊、药品、技术服务等,发放给他的50只羊到第二年就变成了120只,卖掉81只,得到3.6万元。初尝甜头后,他扩大养殖规模,2009年,全家卖羊200只左右,收入达12.8万元,今年,杨珍龙卖羊收入已达11.4万元,目前还存栏300余只。养羊挣了钱,杨珍龙修起了新房,室内装修完全模仿城里人的样式,并购买了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致富后的杨珍龙顿时感觉到遍地的石旮旯竟是如此珍贵,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在家里几十亩过去一直种玉米的石山地里种上了优质牧草,安心当起了羊倌,并利用县草地畜牧中心培训的技术,当上农民技术员,带领周边村寨大湾、白岩、猫猫井103户农民种草养羊。自2007年以来,猫猫井组就有26户农民在杨珍龙的带动和县草地畜牧中心的指导下养羊,目前全组羊存栏量已超过3000只。靠养羊的收入,20多户养羊户家家修建了新房,迅速摆脱了贫困。三是风险降低。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和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养殖和防疫技术明显提高,加之目前市场稳定,需求量大,进一步坚定了农户的养殖决心。四是示范引导。通过示范户引导、大户带动,周边农户种草有目标、养羊有方向、发展有信心,效益有保障,许多农民,尤其是外出务工农民积极返乡参与到种草养羊行列中来。
(三)市场拉动。我们瞄准肉羊终端产品的生产来拉长产业链条,瞄准高端市场来提升种植养殖的标准化水平。一是积极建市场。依托海权肉羊加工厂,为农户提供稳定市场,实现“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解决农户成品羊销售问题。积极筹建以羊交易为主的西南活羊交易市场,以大市场带动大发展。二是全面找市场。通过农户自主组建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提高组织化水平,主动寻找市场信息、开拓市场、占有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全县现有岚雨、兴方等15个标准化农民专业养羊合作社。三是努力稳市场。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中间环节,以质量和价格占有市场,掌控市场,提高市场交易的主动权、定价权,增强抗御和防范市场风险能力。
(四)科技带动。一是加强科技引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及省草科所、动科所、贵州大学等省内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合作,签订人员培训及技术服务协议,不断完善山地生态畜牧科技服务体系。每年从新西兰、澳大利亚聘请专家12人以上,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派到国外学习技术15人以上。二是加强科技转化。在品种选育、草种改良、结构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探索。2011年起,我县通过引智项目引进了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胚胎移植技术,在赵有璋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应用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完成了世界优质肉用种羊的快速纯繁扩群和杂交组合筛选以及理想公、母羊挑选、集中、遗传繁育及相关性状收集工作,现阶段正已进行到第五代横交固定,选育的“晴隆羊”集杜泊羊的生长速度、澳洲白羊的肉质、克尔索羊的抗病、小尾寒羊(湖羊)多产的优良特性于一身,物美价廉,有力地提升了地方优势肉羊品牌。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县级以草地中心和农业局工作人员为主,乡(镇)以草畜方面技术人员为主,村级以示范户和技术农民为主,组建了500余人的三级技术服务队伍,每年培训农户5000人次,确保随时全方位提供技术保障。同时,通过村(社区)远程教育平台、实地培训、专家讲座、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在学校、田间、羊舍开设课堂,发放技术资料、实用光盘、挂历等,加强对农户种草养羊技术的培训。
【10:31】: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柯昌盛作案例分享。
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柯昌盛作案例分享。
【10:32】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柯昌盛:冷洞村位于兴义市则戎乡西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辖12个村民小组509户1879人,居住着汉、彝、布、壮等民族。设有1个党支部、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3名。全村国土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20亩,80%以上的面积为石山半石山,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在历届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和特色养殖,群众收入快速增长,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00元,已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会场。
【10:34】柯昌盛:冷洞村是生存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出“精神”的地方。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山多、石多、坡多,土少、地少、水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因为生产生活条件极差,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喻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不少村民举家外迁,远离故土,背井离乡,去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10:35】柯昌盛:为让村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历届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向贫困宣战,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猛攻千古石、细抠万年土,通过炸山造地、炸石造地,实施“坡改梯”,在石旮旯里要粮食、要温饱,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自强不息”的“则戎精神”。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前提下,为增加群众收入,村党支部在带领全村群众解决“粮,钱,水,电,路,气,校,室,讯,场”生产生活动条件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并于2002年引种了金银花,找到了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让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探索出石山地区生存发展的重要经验。
【10::41】乌干达卫生服务委员会委员RUTH FRANCES ATALA女士作案例分享。
乌干达卫生服务委员会委员RUTH FRANCES ATALA女士作案例分享。
会场。
【10:52】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雷明发言。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雷明发言。
亮点黔西南在现场作图文直播。
【11:08】西安交通大学天地网实验室主任、国家863skyclass课题转化负责人胡友林教授作远程教育与扶贫主旨演讲。
西安交通大学天地网实验室主任、国家863skyclass课题转化负责人胡友林教授作远程教育与扶贫主旨演讲。
嘉宾正在作笔记。
【11:30】贵州大学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曹端波发言。
贵州大学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曹端波发言。
【11:4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刚发言。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刚发言。
会场。
【11:53】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孙兆霞发言。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孙兆霞发言。
【12:05】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春光作总结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春光作总结发言。
- 央视今晚首播在万峰林录制的《唱支山歌给党听》 2015-06-30 15:43:56
- 【图文直播】“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主题研讨会在 2015-06-30 14:59:10
- 兴义市教育局“十二五”继教检查组对红星路小学进 2015-06-30 14:16:28
- 兴义市开展卫生计生工作督导 2015-06-30 14:15:35
- 兴义市召开2015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推会暨“第一书 2015-06-30 14:08:42
- 央视音乐频道今晚首播在兴义万峰林录制的《唱支山 2015-06-30 10:28:39
- 兴义马岭河峡谷景区添新景:荷花塘景色诱人(图) 2015-06-30 09:59:52
- 吃荔枝开车会被测出酒驾?兴义交警现身说法 2015-06-30 08:31:18
- 兴义富民路有个小伙骑电动车撞摩托 怕惹麻烦欲逃逸 2015-06-30 08:03:35
- 兴义市有序推进移民避险解困自建房 2015-06-29 17:16:06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