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助力“生态党建”
亮点黔西南讯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兴义市探索用生态的理念抓基层党建工作,实施基层党建“生态工程”,就是进一步筑牢党的基础、健强党的机体、净化党的灵魂,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领导核心作用,让党组织成为基层群众的“主心骨”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第一书记”勇挑重担,协助村两委从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助力实施好基层党建“生态工程”,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优队伍 聚人力
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群众的致富之路,村容村貌的改变,都需要有一帮会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村委班子加以引导和努力。黔西南州审计局派驻洛万乡秧木村的“第一书记”左正文驻村后最先最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实施好基层党建“生态工程”,推进队伍生态建设,增强党的机体功能,聚民力、汇民智带动村里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驻村后,他第一时间对村支两委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办事能力及全村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调查中他发现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保守,带民致富的思路不清,能力不足,近两年秧木村党员人数发展少、党员队伍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年老的多、年轻的少,文化低的多、文化高的少,单干致富的多、共同发展的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为此,左书记一方面加紧对现有班子理论知识的传导和业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紧盯返乡创业青年、产业大户、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方面人才,争取把带富能力强、示范效应好,敢担当、勇作为的带富能人党员,有能力有威信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为支部注入新鲜血液,为村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的秧木村先后有15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有2名能力强、思路广,敢闯敢干的致富能手通过村两委换届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村支两委班子活力四射,业务能力明显增强,很多年轻党员、致富能手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投身到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行列中来。“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的思想进一步增强。
夯基础 强阵地
秧木村原办公场所狭窄、环境也不好,没有一个像样的会议室,开会的时候,座位都没有,有的只能站在在窗子外面听。左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活动室就是村两委为民服务的阵地,阵地好比一个家,没有一个像样家,党员的归属感就会弱化,党组织的公信力、号召力也会降低。为了让村两委班子及党员有一个服务群众、相互交流的好环境,左书记多方奔走协调,在他的努力下,向黔西南州审计局申请得资金4万多元,对村办公室及会议室的墙面、地面、门窗进行了改造,采购了25套桌椅板凳和其他办公设备,并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现在的秧木村活动室可容纳50多人开会,必备的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办公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一提到村活动室的变化,党员群众都动情地说:“以前这里可谓是门可罗雀,很萧条,平时很少有人会到这里来,只有通知开会时人会比较多一点,现在好啦,这里环境好,干净整洁,不管有事没事从这里走过都想进去做做,跟村干部们聊聊家常。”村主任张宁说:“村活动室改善好了,我们现在每天都来这里办公,心情也更加愉悦,这得感谢左书记的帮助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步我们还将增加一些种养殖等方面的图书方便群众翻阅,同时不定期的邀请专家来这里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召集党员群众举办联谊会,最大限度的发挥村活动室的作用。”
建制度 立规矩
为规范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运作、循序渐进,左书记与支部书记一起对村支两委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结合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刘云山在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共兴义市委《关于实施基层党建“生态工程”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不符合规定、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在他的指导下,秧木村支两委除按要求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外,还结合村级实际情况修改完善了“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积分制管理等规章制度,并将各种规章制度一一上墙。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了秧木村党员定期学习制度、村委周例会学习制度,及时广泛地进行政治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提高业务素养。积极动员全村党员每月至少召开两次全体党员大会,会上向党员通报村委会工作情况,学习相关政治理论知识,遇有重大事项拿到会上征求意见,争取支持。目前,秧木村形成了一套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体系,村里大事小事都要召集党员群众开会讨论、集体研究,既激发了干部群众谋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又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余光红 陈国祥报道)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