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乌沙镇窑上村原支部书记黄正文 心里一直装着群众的村官
心里一直装着群众的村官
记兴义市乌沙镇窑上村原支部书记黄正文
曙光 穆富兰
在兴义市乌沙镇窑上村,一提起黄正文,人们不得不伸起大拇指,称赞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的老支书黄正文,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一桩桩往事在窑上村民中记忆犹新,他以不怕困难、吃苦在前、敢为人先开拓精神诠释一名共产党员高尚品质,为改变窑上山、水、林、田、路等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正文居住在乌沙镇窑上村黄土坡寨子,生于1938年11月,1961年至1968年担任窑上村黄土坡生产队长,1968年1月入党,1969年2月任大队常务干部,曾任大队长(村)主任、副支书、支书等职,1988年离任。在那些年代 ,一年收入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多,他为了解决群众吃饭问题,带领群众兴修小型水库2座,兴修积水塘2个,端平一个大山堡,2个小山堡,兴修水沟3条。他20多岁就深受党的教育,立志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他的点点滴滴都在为全村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着想。
兴修黑箐水库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1966年至1967年,窑上村大旱,有很多群众用手推车到2公里以外云脚村拉水供人畜饮用、打砖做瓦、做坛罐等用水。窑上村6个组400多户人家2000余人口,每个组有一口井。由于干旱,每口井只能冒出少量的水,用水要老人小孩到井口排队,白天夜晚都有人轮流在井口等水。20多岁的黄正文担任黄土坡生产队队长,他就设想如何解决全村人用水问题,他同有远见社员代表一起商量,毅然决定兴修黑箐水库。
在困难时期,生产队又没有资金,主要靠发动群众,修水库要拦河筑坝,单靠黄土坡生产队群众是难以完成拦河筑坝工程的。他多次找洒布村群众共同商讨和兴修第一个水库事宜,也就是全村有名的黑箐水库。修水库需挖泥土筑坝埂,而水库的位置是个弯弯曲折的深坑,两边是山林。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经过2个冬天的奋战,一座长60米,宽30米,深6米的水库展现在受益村民面前,兴修黑箐水库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最关键的是有一位聪明机智又大公无私的好干部,他就是大家公认年轻干部黄正文。他是一位十足的铁汉子,他带领社员与天斗、与地斗,不知忙碌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经常与群众代表商量对策,找出兴修水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为兴修黑箐水库,曾经有两位男青年和一位妇女遇难,男青年一个姓张,一个姓陈,他们两人系当时洒布大队箐上生产队人,年仅20余岁,都没有成家,洒布寨子一位30多岁妇女名叫汤国翠也为兴修水库献身,兴修黑箐水库献身的3人都长眠在黑箐水库旁,他们好像化成了黑箐水库的守护神。
水库修好后黄正文同群众商量决定,请来测量队员,测量挖通全长10多公里的3条水沟。一条水沟用一根铁钢管达在洒布村过路的丫口上通往沙田、小青沟、偏崖山、大皮坡、异种地灌溉农田。另一条全长7公里,通往下寨坛罐窑对门坡背面大鱼塘储水,用于灌溉农田和浇灌各种秧苗用。还有一条全长3公里通往黄土坡生产队,用于加工芭蕉芋粉条、烤烟、辣椒等育苗,水流通不到的地方,用木树抠空心,用大竹子掏空心搭在树桩子上,把水引到加工芭蕉芋粉坨的大木缸子里。粉渣用来养20多头猪,安排张治菊、朱家兰两名饲养员管理养猪场,对饲养员要求要保证猪圈有干草,保持猪舍整洁。在黄正文的合理安排下,黄土坡生产队年底能杀几头猪过大年,各家各户用盆子排成队分肉,粉条加工用剩的水流入鱼塘坡大水塘储水,用于打砖做瓦使用。还有一条水沟通往对门坡大鱼塘聚水灌溉农田。当年对门坡生产队没有安排参加兴修黑箐水库,但是黄正文顾全大局。又在小青沟和箐梁子山腰修建2个积水塘,一个长12米,宽6米,深3米。另一个长12米,宽5米,深4米,聚望天水灌溉农田,当年黑箐水库为老百姓创造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移山造田端平打牛山堡
人心齐,泰山移,1972年至1973年冬天,黄正文又带领黄土坡生产队群众搬打牛山堡,当时黄土坡生产队有36户人家,总人口有224人,劳动力有90多个,山堡长300米,宽60余米,高160米,全靠人挑。一层挖4米高,共挖4层,有一户村民买了3把钢板锄、2把条锄,待大田修建完工,大锄头变为小锄头。山土含有砂石,利用砂石打田埂,经过2个冬天的苦战,虽然一个个手心板被磨破,长起水泡,长起厚厚的老茧,却换来了平整的大田,种上了水稻,秋天得到大丰收,群众个个喜笑颜开。
端黄家老堡 向荒山要粮
1976年至1977年冬天,黄正文又带领黄土坡小组开始向黄家老堡山头进攻,2个山土堡中间是一个大长坑,挖土往中间填,小土堡一个长20米,宽20米,高3米;另一个长60米,宽40米,高5米。用大树做成夯,6人至8人一起用力,2人掌握夯的耳朵,叫喊口号,把松土打紧。用钟挂在最高处,迟到的扣工分。经过努力奋斗,又改造成一块大良田,栽上秧苗,又迎来粮食大丰收。
发展副业以工补农
在吃大锅饭的年代,要发展副业必须有一定的胆识,黄正文有他的生意经,为了使群众增加收入,他和大队生产队的干部认真研究,制定了发展砖瓦、栽种烤烟、芭蕉芋粉条加工等副业相关措施,和有一定经济头脑有一门技术的社员签订承包合同。一是承包砖瓦。每人一年交3000元,生产队给3000工分,泥土由生产队提供,烧火用的窑柴生产队有劳动力的人员每人完成200斤,多卖出的现金归于承包方。二是承包烤烟种植。由6个人组成,生产队给6人测量15亩梯地,每人交生产队3000元,生产队给3000工分,任务完成后,多余的烟和金额归承包人所有。三是粉条加工。100斤芭蕉芋2元的加工费,换粉条是100斤芭蕉芋换5斤粉丝。经过一年的承包责任实践,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带动了更多的群众致富。在当时窑上和洒布的700多户人中,只有黄土坡生产队买进打米机、磨面机、粑粑机。开始打米、打面、打粑粑的群众要排队,老百姓把这种现象编成顺口溜:窑上土地生得怪,泥巴做成砖瓦、烧成坛罐卖。不但把坛子和砖瓦卖成钱,还用坛罐到外地对换粮食,给全村的人民群众带来不菲的收入。
奋战老荒田 喝上自来水
1973年至1974年黄正文和大队班子一道又向老荒田进攻,带领窑上村6个队的群众奔赴老荒田,利用冬天寒冷的休闲时节,建设老荒田水库。开工时按6个组分工,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修建的过程中,土壤特别坚硬,泥土夹带石头、砂子,用钢钎大锤硬干,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没有钱买炸药。就靠黄正文等一班人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全力以赴猛攻老荒田,大年三十和初一天都在紧张施工,只有大年三十天和初一两天收工早一点,整个施工队伍加班加点的突击,不知挑断多少根扁担,用烂多少对撮箕、多少把锄头、多少根钢钎大锤。这些农具都是自家负担,有的群众还要拿家里物在资去卖,才换来修水库的施工用具。通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一座长90米,宽30米,深6米的老荒田水库终于建成,不但解决了窑上、兴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还解决了部分乌沙人的用水。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村民们喝上干净清凉的自来水,大家都会常常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黄正文。
笔者于2017年6月25日到窑上村调研,顺便到黑箐水库看看,由于连续下了一个多星期的雨,看看水库的水装满没有,万万没想到却看到的是一片绿色的青草,跟干旱季节一模一样。自黄正文离任后,黑箐水库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快被泥土淹没填满了,水库边缘被少数农户种上庄稼、3条又长又弯的沟多处被毁了,搭在丫口上的铁钢管子也被群众修路搬走了,更没想到的是水库的水从坝埂外面冒出脸盆这大水白白的流失了。黑箐水库年久失修,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争取立项修复,也好告慰当年为修水库遇难的三位同志。
责编:卢生龙

- 国际山地美食节暨"三碗粉"美食节延时公告 2017-06-29 20:49:38
- 兴义:“人道酬善”赠公安 感谢民警帮寻亲 2017-06-29 08:25:09
- 大汇集!兴义各学校高考成绩 2017-06-28 20:52:23
- 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延时公 2017-06-28 20:16:45
- 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延时公告 2017-06-28 20:16:45
- 兴义金钻豪城物管不作为 2017-06-28 18:09:45
- 兴义:“人道酬善”赠公安 感谢民警帮寻亲 2017-06-28 17:43:09
- 兴义平桥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摩托车被撞飞十多米 2017-06-28 17:24:33
- 三碗粉美食节(兴义羊肉粉节)现场 好吃! 2017-06-28 16:41:23
- 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三碗粉"美食节开幕 2017-06-28 15:29:58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