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僻小城到宜居都市——兴义城镇建设40年巨变走笔
从偏僻小城到宜居都市
——兴义城镇建设40年巨变走笔
“不喜欢兴义的理由:夏天太冷,19℃至24℃;食物太天然,不够辣不够咸;人太淳朴太热情;房价太便宜;道路太宽,单向六车道,不适应;风景太原生态,一点也不洋气;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一应俱全,规模堪比深圳;一个县级市,人口居然已近百万,很多来自北上广深……”
这是李先生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条动态。
记者随即对李先生进行采访,得知正话反说的表达方式,正是因为他实在太喜爱兴义了。
李先生曾经是深圳某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2015年辞职后,专注于养生,到云南丽江卖了一栋别墅住了下来,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机缘巧合,2020年的一天,他来到兴义,在市区和周边景区景点转了一圈,便被这座美丽的山城迷住了,立即有了在这里买房居住的想法。之后不久,对兴义心心念念的他又来了,经过一番比较,买了位于丰都街道的某小区样板房,拎包入住。就这样,李先生及夫人在兴义常住了下来,逢人就对这里的环境、气候、人文等赞不绝口。不久,他的两个姐姐也受到他的感染,到兴义买了房。
李先生的夫人对兴义也非常喜爱,她说:“兴义高楼林立,道路交错纵横,夜晚灯火辉煌,各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大都市,能满足人们所有需求,其宜居条件,我到过的很多县级城市没法比,跟深圳这样的大都市比,都毫不逊色!我真是爱死兴义了,住在这里就不想走了!”
李先生说:“在兴义这两年,我认识了很多外地人,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在兴义定居,但有一个原因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非常喜欢这座城市。”
他们为什么都这样喜爱兴义呢?这得回头梳理一下黔西南建州40年来,作为自治州首府的兴义城市建设的大致脉络。
以前的兴义,其实就是一个叫黄草坝的小城镇,也就是如今街心花园那一片,不过几条街而已。而现在的黄草坝,已经被叫做老城区了,桔山、坪东、下五屯、丰都、兴泰、木贾、万峰林等新城区先后崛起,兴义城扩大了很多倍。
从解放初期到1988年兴义撤县建市,兴义的城市建设一直在曲折中进行。直到1979年,兴义才有了第一个城市建设的全面规划——《兴义县城镇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对兴义城区作了定位:“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拟发展为造纸、酿酒、食品为主的轻工业城镇。”1982年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后,兴义的城市建设进入新时期。
1989年至2000年,是兴义城市化建设的起步阶段。1988年,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兴义市中心区总体规划》应运而生,充分考虑鲁布革电站和天生桥电站投产、南昆铁路规划建设、马岭河峡谷被列为全省十大风景区、兴义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的良好机遇,以及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将城区规划控制区扩大到城南、城北、桔山、坪东以及顶效、丰都。以老城(黄草坝)为依托,逐步建成桔山、坪东、下五屯等新城区。期间,新建了瑞金大道、峰林大道、坪东大道、遵义路、北京路、延安路及将台营隧道,将老城和新城紧密有机地连接起来,城区面积随之大幅扩张,从7平方公里增长到19.5平方公里。这时候的兴义实现了华丽转身,由小镇变成了小城。
2001年至今,兴义城市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期间,2006年和2011年,分别对《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两轮修订,将兴义定位为“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人口超百万现代化中心城市”进行打造。
2006年5月,州委州政府提出“州市共建兴义城”的决策。州市两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贴息5000万元,为兴义的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经营、高水平管理”的总体思路,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美化环境、提高品质”的具体要求,一手抓旧城改造,一手抓新城建设,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从盘江路、沙井街、东风路组成的1.9公里内环路,到北京路、延安路、遵义路、南环路等围成的外环路,再到民航路、东环线、西南环线、景峰大道、宜化大道等连接贯通的三环。全长近62公里,作为四环的环城高速公路建成后,从内环到四环,扩展了30多倍!
与此同时,兴义市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突破口,以“迷人夜色靓起来”为目标,着力对市区道路、城区公园、河道、桥梁、立交桥等公共设施实施亮化,形成了以主要街道、道路亮化为框架,以两侧建筑亮化为重点,以公园、广场亮化为点缀,先后投入2500万元,对139幢楼宇实施亮化;先后建成北京路立交桥、那坡立交桥、内环路人行天桥等;投入近2000万元,规划打造了一批小吃街,建成了富兴不夜城、伴山猫猫城,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活跃了“夜市经济”;投入850万元,将富兴二街、富兴东路、香江路等5条道路打造成彰显民族特色、多元化聚集的休闲娱乐中心;加快完善公交系统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仅今年就新增城市公交车辆75台,新开通公交线路8条,目前全市已有公交车辆286台,开通公交线路27条,其中城市公交18条、城乡公交6条、景区公交3条;规划新建综合停车场,仅2016年就建成综合停车场7座,可停放车辆6000余辆;设置摩托车专用道,设置道路隔离桩,杜绝车辆在人行道上行驶和占道停车;在车辆、行人流动量大的盘江南路(州医院门口)、穿云洞公园等路段增设了触摸式红绿灯,确保了车辆、行人的安全。
先后投入资金10.8亿元建成兴义体育中心;投资2亿余元,建成健康步道50公里、景区步道200余公里、健康主题公园1座、慢性病防控示范街1条;投资8亿元对湾塘河进行综合治理,建成的中央水景公园、马岭河峡谷湿地公园、栖霞路人工湖,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投资2亿多元对城区68处背街小巷实施油化;投资2亿多元对城区市政设施进行改造、新建,城区照明设施实现远程智能控制,路灯亮化率98%以上;景区城区新建、改建公厕50余座,城区旱厕全面消除;实施立体垂直绿化工程,采取乔、灌、草,高、中、低相结合,投入资金3亿元,新增绿地4.28平方千米,城市绿化率达40.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1平方米;投入资金941.25万元,对吉祥农贸市场、酱菜厂农贸市场、老城农贸市场等具备改造条件的12家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并新建了新场农贸市场、克马山农贸市场……
一大批优化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位的项目,使兴义的城市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际周边的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加上外围铁路、高速公路、飞机场等交通优势,让兴义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西南小城逐步成为吸引更多世界目光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2017年11月,《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再一次修订并获省政府批准。这一轮《总体规划》的宗旨,是牢固树立和始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质量,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到203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88%,城镇常住人口110万人,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为104万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04平方公里。若这些目标如期实现,兴义将真正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新兴工贸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建州40年来,兴义先后获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羊肉粉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十佳最美丽风景城市、中国十佳宜居生态城市、中国最美的地方、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创建资格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承办地等荣誉。
40年沧桑巨变,40载筑就辉煌。黔西南建州40年来,兴义城镇建设的过程和取得的辉煌成果,是全州9县市(区)的缩影。
李先生说:“等兴义开通高铁后,兴义将吸引更多喜爱她的人前来投资兴业,旅游居住。兴义的未来不可限量!”
难怪大家都这么喜爱兴义。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文建秋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