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喜庆二十大

鱼儿上岸养 效益数倍增 —— 黔西南州陆基循环水养殖见闻

2022年09月28日 16:48:47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邓忠胜

  金秋,黔西南大地上,全州各族人民正共同绘就好“丰”景。在义龙新区郑屯镇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里也热闹非凡,收购商们开着一辆辆货车接连驶入。

  “出鱼喽!”

  循声而去,映入眼帘的是几百个黑色的大圆桶,走近一看,桶里养着各种品种的鱼,抓一把饲料撒下去,水里顿时像炸开了锅,鱼群纷纷浮上水面抢食。一旁的成品鱼桶内,工人们正忙着捕捞、抬筐、过秤,不一会儿,新鲜的鱼被顺利转入货车。

  “今天来进鱼,郑屯镇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里的鱼品质好,来进的人很多,来晚了还得排队。”兴义一收购商一边平稳地开着车,一边和记者说,自从家门口有了这个养殖场后,自己就再没从外面进过鱼。

  “看,这鱼多肥,一点泥腥味都没有,品质好,好卖得很!”在养殖池旁,捕捞、抬筐、过秤,不一会,活泼乱跳的鱼被顺利转入收购商的车。

  “基地主要以养殖鲈鱼、鲤鱼、草鱼为主,最近,每天都要向省内外发出万余斤。”黔西南州文旅集团下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攀告诉记者,养鱼的大圆桶可不是一般的桶,而是德国进口的食用级PE桶,是一种高密度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的专用桶。

  据了解,州文旅集团在“退渔还湖”及“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背景下,抢抓机遇,利用当地土地、水利资源优势,并依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广州海洋大学等提供的优质良种繁育、高效养殖技术服务,打造以科技创新驱动的生态渔业产业。

  项目占地面积218.2亩,总投资12700万元,建成陆基循环水养殖设备400套(4万立方水体),年产量可达3000吨。截至8月底,已有165万公斤鱼热销省内外市场,目前存塘约250万公斤,有效稳定了市民“菜篮子”。

  在清澈的400余个养殖池里,记者闻不到一丝异味,每逢投食,成千的鱼儿上下争相扑食,水花四溅,很是壮观。

  “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是以PE桶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水养殖模式,采用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生产方式,生产提供符合无公害标准的水产品,不受季节限制,节水节地又生态环保,解决了传统鱼塘养鱼品类少、效率低、品质低、环境污染等问题。”李攀告诉记者,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效能是传统池塘养鱼的13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采取“以工代训”“返租倒包”两种方式,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已开展“短平快”养殖技术培训1期,开展内部养殖技术、技能培训9期,参与培训人员累计230人次。郑屯镇民族村及周边群众累计有1566人次到陆基生态渔业项目务工。

  一湖连三省(区),湖在万峰中。位于南盘江干流中游的黔西南州,自古以来以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而闻名,仅兴义市内就有水域面积10.77万亩,2017年以前,仅万峰湖每年都要出产水产品10万吨以上。

  在天然水体不能进行人工养殖的政策背景下,我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机遇,主动破解养殖环保难题,因地制宜发展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在保护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间找到平衡点,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实现养殖产业和绿色发展双丰收。

  位于清水河镇雨补鲁村的陆基高效循环水渔业养殖项目,占地面积56亩,总投资约4500万元。该项目利用煤电余热实施陆基循环水高效养殖,基地里的鱼排泄粪便用于雨补鲁村寨的鱼塘、农田、林地土壤增肥。通过生态养殖营造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价值,打造良性生态循环圈。

  该基地自2018年建设投产,主要养殖鲈鱼、鲫鱼、鲤鱼和黄蜡丁等品种,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回收、统一销售、保底收购的“五统一保”运行机制,科学高效管理,有效带动了当地脱贫户稳定增收。

  陈光付是清水河镇泥溪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2019年通过政府推荐到该基地上班,他手捧大鱼高兴地说:“在这工作两年多,公司免费教会我们养殖技术,同时要求我们每个人管护好自己负责的几个箱体就行了,也不难。加之,基地每天都能销售几百斤到上万斤不等的鱼,销量好得很,大家越干越起劲。”

  据了解,我州工厂化陆基循环水养殖已建成兴义市清水河基地、晴隆县孟寨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为代表的工厂化设施渔业企业,共有新型养殖设施769套、养殖水体7.69万立方米;州文旅集团投资建设的义龙新区陆基生态渔业“三产”融合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07亿元、建设陆基循环水养殖设施2000套;峰润集团公司利用山塘水库,建设拱桥灌溉小型水库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总投资280万元,建设集约化、工程化流水养殖槽10套。

  州渔业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州将围绕高效循环水养殖、“稻+”种养等产业模式,在各县(市、新区)打造1个以上亮点,带动生态渔业提质增效;新建、改扩建苗种场,推进良种繁育、培育生产进程,年培育鱼虾苗种1亿尾,提高我州苗种生产能力;提升渔业加工流通、品牌建设、市场销售渠道建设、休闲渔业工程;着力引进具有一定经济、技术实力的渔业企业,壮大产业发展实力,通过“龙头企业+企业(国有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组织方式,搭建好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增加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收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黔西南日报 记者:邓忠胜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鱼儿上岸养 效益数倍增 —— 黔西南州陆基循环水养殖见闻

黔西南日报 | 2022年09月28日 16:48:47 | 邓忠胜

  金秋,黔西南大地上,全州各族人民正共同绘就好“丰”景。在义龙新区郑屯镇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里也热闹非凡,收购商们开着一辆辆货车接连驶入。

  “出鱼喽!”

  循声而去,映入眼帘的是几百个黑色的大圆桶,走近一看,桶里养着各种品种的鱼,抓一把饲料撒下去,水里顿时像炸开了锅,鱼群纷纷浮上水面抢食。一旁的成品鱼桶内,工人们正忙着捕捞、抬筐、过秤,不一会儿,新鲜的鱼被顺利转入货车。

  “今天来进鱼,郑屯镇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里的鱼品质好,来进的人很多,来晚了还得排队。”兴义一收购商一边平稳地开着车,一边和记者说,自从家门口有了这个养殖场后,自己就再没从外面进过鱼。

  “看,这鱼多肥,一点泥腥味都没有,品质好,好卖得很!”在养殖池旁,捕捞、抬筐、过秤,不一会,活泼乱跳的鱼被顺利转入收购商的车。

  “基地主要以养殖鲈鱼、鲤鱼、草鱼为主,最近,每天都要向省内外发出万余斤。”黔西南州文旅集团下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攀告诉记者,养鱼的大圆桶可不是一般的桶,而是德国进口的食用级PE桶,是一种高密度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的专用桶。

  据了解,州文旅集团在“退渔还湖”及“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背景下,抢抓机遇,利用当地土地、水利资源优势,并依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广州海洋大学等提供的优质良种繁育、高效养殖技术服务,打造以科技创新驱动的生态渔业产业。

  项目占地面积218.2亩,总投资12700万元,建成陆基循环水养殖设备400套(4万立方水体),年产量可达3000吨。截至8月底,已有165万公斤鱼热销省内外市场,目前存塘约250万公斤,有效稳定了市民“菜篮子”。

  在清澈的400余个养殖池里,记者闻不到一丝异味,每逢投食,成千的鱼儿上下争相扑食,水花四溅,很是壮观。

  “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是以PE桶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水养殖模式,采用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生产方式,生产提供符合无公害标准的水产品,不受季节限制,节水节地又生态环保,解决了传统鱼塘养鱼品类少、效率低、品质低、环境污染等问题。”李攀告诉记者,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效能是传统池塘养鱼的13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采取“以工代训”“返租倒包”两种方式,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已开展“短平快”养殖技术培训1期,开展内部养殖技术、技能培训9期,参与培训人员累计230人次。郑屯镇民族村及周边群众累计有1566人次到陆基生态渔业项目务工。

  一湖连三省(区),湖在万峰中。位于南盘江干流中游的黔西南州,自古以来以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而闻名,仅兴义市内就有水域面积10.77万亩,2017年以前,仅万峰湖每年都要出产水产品10万吨以上。

  在天然水体不能进行人工养殖的政策背景下,我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机遇,主动破解养殖环保难题,因地制宜发展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在保护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间找到平衡点,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实现养殖产业和绿色发展双丰收。

  位于清水河镇雨补鲁村的陆基高效循环水渔业养殖项目,占地面积56亩,总投资约4500万元。该项目利用煤电余热实施陆基循环水高效养殖,基地里的鱼排泄粪便用于雨补鲁村寨的鱼塘、农田、林地土壤增肥。通过生态养殖营造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价值,打造良性生态循环圈。

  该基地自2018年建设投产,主要养殖鲈鱼、鲫鱼、鲤鱼和黄蜡丁等品种,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回收、统一销售、保底收购的“五统一保”运行机制,科学高效管理,有效带动了当地脱贫户稳定增收。

  陈光付是清水河镇泥溪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2019年通过政府推荐到该基地上班,他手捧大鱼高兴地说:“在这工作两年多,公司免费教会我们养殖技术,同时要求我们每个人管护好自己负责的几个箱体就行了,也不难。加之,基地每天都能销售几百斤到上万斤不等的鱼,销量好得很,大家越干越起劲。”

  据了解,我州工厂化陆基循环水养殖已建成兴义市清水河基地、晴隆县孟寨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为代表的工厂化设施渔业企业,共有新型养殖设施769套、养殖水体7.69万立方米;州文旅集团投资建设的义龙新区陆基生态渔业“三产”融合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07亿元、建设陆基循环水养殖设施2000套;峰润集团公司利用山塘水库,建设拱桥灌溉小型水库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总投资280万元,建设集约化、工程化流水养殖槽10套。

  州渔业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州将围绕高效循环水养殖、“稻+”种养等产业模式,在各县(市、新区)打造1个以上亮点,带动生态渔业提质增效;新建、改扩建苗种场,推进良种繁育、培育生产进程,年培育鱼虾苗种1亿尾,提高我州苗种生产能力;提升渔业加工流通、品牌建设、市场销售渠道建设、休闲渔业工程;着力引进具有一定经济、技术实力的渔业企业,壮大产业发展实力,通过“龙头企业+企业(国有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组织方式,搭建好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增加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收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黔西南日报 记者:邓忠胜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安龙检察  2022-09-17
亮点黔西南  2022-09-20
亮点黔西南  2022-09-21
黔西南日报   2022-09-25
亮点黔西南  2022-09-26
亮点黔西南  2022-09-28
富康集团文化宣传部  2022-09-23
黔西南日报  2022-09-23
廉洁黔西南  2022-10-01
黔西南福彩  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