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顶效开发区楼纳村新农村建设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党员开拓创新办实事,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奔小康,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面貌一新,已成为全州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近年来,该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投资1420万元硬化和油化村级道路3条22公里,硬化进组道路10条20公里,硬化进户道路600条18公里,全村进组水泥路面改造达80%以上,进户水泥路面改造达60%,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570万元,从2007年起对楼纳河进行全面的治理和改造。治理河道2.774公里,改善了楼纳河的排洪排涝和农田灌溉问题,为农业生产和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施危房和民居改造。2008-2010年,该村利用宁波对口帮扶、省民委补助及开发区匹配资金共309.6万元改造民居,带动农户投入414万余元(其中政府贴息贷款29万元)改造民居170户,(其中民居改造121户,危房改造49户),建成了具有斜面小青瓦的屋顶、砖格青色(小青砖形)的墙体、板栗色的门窗、干净整洁的庭院的地区民族特色的人居住所,村庄旧貌换新颜,令人眼前一亮。
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抓好村居房前屋后及公共区域卫生清扫及保洁工作。修建垃圾池5个,摆放垃圾桶30个,定点存放垃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爱清洁,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洁,农民安居乐业。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全村以种养为主,发展晚丰梨、黄花梨和枇杷等经果林种植,晚丰梨、黄花梨种植共3100多亩,枇杷200亩,建立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200多亩,办养殖场2个,规模养猪、牛、羊户达20余户,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郑舟鸿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