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阳光里的百岁老人
生活在阳光里的百岁老人
——记万屯镇汞兴村移民街百岁老人李乜顶
李跃
冬天的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温暖的阳光穿过薄薄的雾,渗透出生命的快乐与幸福。万屯镇汞兴村移民街的小巷,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的舒坦和祥和。小巷里的102号,住着一位104岁的布依族老人李乜顶。
那是1910年5月18日,巴结田寨村古障的一个小山村里,50多岁的唐啊领喜得丫头(女儿),夫妇二人见这丫头长得乖巧,便给她取名为小乜顶,长大后再也没有另取名字,大家都叫她小乜顶。小乜顶这个名字象征着漂亮的丫头,有吉祥如意之意。
小乜顶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转眼间,已有18岁。她跟父母学会了种甘蔗,制作蔗糖;还学会了种麻,纺织布匹,制作衣服,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唐家的姑娘后来怎么会姓“李”呢?
小乜顶长大后,嫁给李兴元,小乜顶勤俭持家,善于帮助别人,人缘好,寨邻老幼把她当着亲姐妹看待,人人都亲切地喊她李乜顶。久而久之,李乜顶这个名字就成了她的第二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
李乜顶的爱情、婚姻,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故事。
在1929年6月里的一天,李乜顶背上自己织的布匹和制作的蔗糖去广西马窝卖,走到巴结河边,一看,河水猛涨,水也漫过了小乔,无法过桥。她只好放下背篓,在河边发愁。忽然,她听到有人走动的脚步声,她赶紧把自己的背篓压的紧紧的,低着头,不敢看。那个人走到她的身边,站着不走了,结结巴巴地说:“小妹——妹,你——你今天过——过不了——河了……得——得明天过。”李乜顶听着这声音,觉得这个人不坏,就抬起头来,她看到一个扛着鱼竿且身材魁梧的小伙子,手里还提着十几条鱼,正呆呆地看着自己。她的心怦怦地跳,慌慌张张地说:“大哥,你要什么,我的背篓里有的,你都可以拿去。”那个男子害羞地说:“我什么都不要。”忽然,有一个小姑娘向我们跑过来说:“哥哥,还不快点请姐姐到家去歇息,等水退了再过河吧!”李乜顶看看天色也晚,只好和这兄妹俩一起去到他们的家中。小姑娘亲切地对李乜顶说:“我叫小鹃,杜鹃的鹃,我哥哥叫李兴元,我们是好人,不是坏人,你别害怕,安安心心地在我家住啊!”只见李兴元生起了火开始做饭,那天晚上,李乜顶吃到了很香很甜的晚饭。
第二天,水还没有退去,李兴元看到李乜顶急着赶集的样子,悄悄赶到河边扎好了竹筏,叫上妹妹小鹃一起划着竹筏送李乜顶过河,还陪着李乜顶一起去广西马窝卖布匹和蔗糖。他们三人到街上把布匹和蔗糖卖了,兄妹俩又把李乜顶送回家中玩耍了三四天,离别时,李乜顶送李兴元翻过了一个小山坡,又过了一座小桥,恋恋不舍地话别。
以后,李乜顶每隔三个月就去赶一次马窝,李兴元带着自己打的鱼在路口等候,李兴元帮李乜顶背蔗糖和布匹,李乜顶给李兴元提鱼,二人互相帮助,又谈得来,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
在1932年正月,李兴元请媒人到李乜顶家提亲,李乜顶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就没有刁难,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1932年9月,李乜顶嫁到李兴元家,正值兵荒马乱的年月,为了躲避官兵和土匪的迫害,夫妻二人商量,决定带着邻里的几家人搬迁到威桥的大山中去居住。
在威桥,李乜顶把自己织布和制作蔗糖的手艺毫不保留地传给邻居,教大家如何种甘蔗和种麻,又教大家制作蔗糖和织布。
为了不让丈夫被抓去当壮丁,李乜顶组织妇女们把蔗糖和布匹拿去永和、马窝等街上卖,用卖的钱买回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他们在大山的深处过着没有饥饿,没有匪患,没有寒冷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李乜顶晚年夕阳分外的红
解放后,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李乜顶们又从威桥大山中搬迁出来,在巴结河流附近的田寨村定居下来,他们把生产做好的同时,还做一点小生意来维持家里的生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1999年,国家要修天生桥水电站,电站的水位要淹没李乜顶居住的小山村,整个山村的人都要搬迁。李乜顶在其子李龙云的搀扶下来到巴结河边,选一块平整的石板坐下,脱了鞋子,把脚伸进河水里,用手轻轻地划着清澈的河水,看着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小河,看着被自己洗衣磨得光溜溜的石头,看着水里自由自在的小鱼……李乜顶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一个在山村里住惯的老人,怎能舍得离开自己生活了80多年的土地呢?
回到家里,李乜顶细细地掂量着,前些年我们没有通电,米和包谷都用磨来磨。我们都上白天干活,晚上推磨,推三升包谷要推两三个钟头。晚上做事只有用桐油、煤油、蜡烛等来照明,若上街买不到煤油(那些年买煤油凭包干手册来限量够买,供销社一来煤油,四面八方的人们天不亮就赶到供销社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着打煤油。)回家来只有打黑摸,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哎!没有灯的日子真难熬啊!
现在通了电,我们再也不怕买不到煤油而过摸黑的夜晚了,有了电,我们买了磨面机,打米机,包谷和谷子再也不用磨子来磨了,孙孙们晚上在电灯下读书,多么幸福啊!我们还买上了电视机,还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好啊!想着想着,李乜顶老人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晨,李乜顶老人起来,梳理好头发,洗了脸,吃了蔗糖米粥,做在堂屋,把儿子和媳妇们叫来,说:“孩子们,我们搬家吧!我想了很久,现在的政府对我们很好,我们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子孙们就等李乜顶的这句话,早已做好了搬迁的准备,十多天后,全家搬迁到了万屯镇汞兴村。
搬迁到万屯后,李乜顶一家用政府给的搬迁费盖起了一栋两层楼房,每个人口还分到了6分土地。子孙们还可以到外面做点临时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今年春节,李乜顶老人来到顶效卢绍安女婿家,在孙孙们搀扶下,她观看了义龙大道和东峰林大道及德良方药厂等建设,她感叹地说:“路好宽啊!房子好大啊!新区的多好啊!我们搬迁来这里,是对的嘛,真的搬得好!”
李乜顶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也没有受过磨难。平平淡淡地生活,可谓幸福一生,阳光一生!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