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平藤编的浪漫
亮点黔西南讯 “如果不是搬迁,我可能不会办厂,更不可能有这点成绩。我最感谢两个组织,一是泥凼镇驻广东佛山流动党支部,一是义龙试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胡昌平说。
t
胡昌平藤编的魅力
在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郑屯镇前丰村望城坡路边有一个很不起眼的“贵州豪裕休闲家具厂”,厂虽然很小,但年产值却能达到60万元,解决了8人(含厂长)的就业问题。走进这个厂房的一楼门面,琳琅满目的藤编家具,那就是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然而厂长胡昌平年才仅36岁,初中毕业,是从兴义市沧江乡坝达章村搬迁过来的移民。在现今很多担心“搬迁后生活怎么过?”的扶贫搬迁户面前,胡昌平无疑是一个搬迁致富的典范。
胡昌平出生于1980年,今年36岁。2001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万峰湖开始蓄水,他的家坝达章村挨近河边的村民全部搬迁到兴义市周边地区,他家被安置到了(当时)兴义市郑屯镇前丰村8组。
为搬迁,他母亲生气了很久,吵着闹着不搬,可是湖水一天天涨起来,不搬,家就要被淹没。后来搬到郑屯后,他母亲依然和父亲一起到老家去种地(没被淹的山地)三年多。再后来算了一次账,觉得所收粮食的价值还不够来往的车费钱后,才彻底没有再去种了。
搬到郑屯以后,21岁的胡昌平跟着泥凼、仓更、仓江的打工队伍到了广东佛山打工。做的就是藤编的活,4年后觉得收入太少,又改做建筑,当上了泥水工师傅。到了2014年春,在佛山遇到了泥凼镇驻佛山流动党支部书记王本发,王支书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小胡啊,你都34岁的人了,还在打工,难道你要打一辈子工吗?现在我们的家乡兴义市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你不如回家乡去找一个好点的项目,来一个自己创业,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富裕起来嘛。至于打工,永远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啊。”听了王支书的话,他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一个人活世间,总要做出点成绩来才对嘛。”于是,到年关,他回来过年以后就再没有去打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了解,他发现黔西南州境内以及周边都没有藤编厂,而藤编家具在市面上的销口却不错,于是他就和另外两个朋友于2015年2月合伙在郑屯镇办起了“贵州豪裕休闲家具厂”,可是因为没有办厂经验,三个人没有签协议,没有明确责任、权利、义务,经过2015年一年下来,账目不清,分配不明,相互扯皮,矛盾越来越大。更因为没有管理经验,留不住工人,原料浪费严重,看不到半点利润,他陷入了无赖之中。
2015年12月,他的救星来了,义龙试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了一次SYB培训学习,他参加了,这次学习让他大开眼界。“SYB培训”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入我国的。其内容就是让小微企业的负责人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微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成为微型企业的老板。解决了有志创业者创业时遇到的创业知识的欠缺和资金不足问题,探索了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就业促进模式。通过培训,胡昌平明白了在创业前、创业中、创业后等各个环节要注意的问题,掌握了资本的运作规律,懂得了管理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到2016年4月,另外两个合伙人总是不听他的,只好散伙。把资产并给谁谁都不要,但因为合伙时胡昌平出资最多,他只好并过来自己单干。
经过2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于6月,他把厂搬到了离家最近的地方望城坡,再次开业生产了。这之后,他的工人不跑了,产品质量提高了,销量也上去了,按近几个月的产值计算,每年60万元不成问题。他说:“准备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明年达到年产值120万元。
胡昌平说:“是搬迁,让我忘记了土地;是搬迁,激发了我的创业斗志。因为环境变了,交通便利了,接触的人多了,见到的世面广了,思维就开窍了,致富的路子自然就多了。”从胡昌平身上,让我们看到了搬迁的美好前景,愿更多的移民青年现实自己的创业梦想。
(陈永贤 摄影报道)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