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义龙

义龙新区做好“三篇文章” 推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05月23日 08:08:25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邰贵林

  近年来,义龙新区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建立全州经济“半小时”核心区和“增长极”发展定位,着力种好改革发展“试验田”。坚持高举高打、高位切入、高端规划,扎实做好“生态、治理、服务”三篇文章,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探索出一条“两条底线”一起守,“两座宝山”一起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做好“生态”文章“蓄财”,把“青山”变“金山”。走在义龙大道上,一路风景,一路花香,清风盈怀,这条大道把“云屯国际生态体育公园、恋湖、秋水湖、同心湖、明镜湖、山地旅游运动休闲博览园景区、神木营、望湖、浪哨湖”穿在一起,形成绿色生态经济交通走廊。在义龙大道旁的云屯国际生态体育公园,通过实施9.2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采取“神木”种植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水青山;通过“神木”认属带来人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形成以“生态强旅游、旅游促发展、发展护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园区绿地面积达6700亩,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年均浓度均≥3000个/m3,达Ⅰ级最优等级,是当之无愧“天然氧吧”、“文旅一体化”森林康养胜地,成为城市人民旅游度假、康养身心的好去处。投入运营以来,年均游客量30万人次以上,营业年均收入1000万元以上,仅2022年“五一、州庆”期间,游客量突破1.2万人次。

  “原来这里是荒坡,靠着国家石漠化治理项目政策扶持,我们种了600多亩芒果,今年收了10多万斤,收入在30万元以上,效益是真的不错。”德卧镇甘河村民韦代龙说起坡上的大青芒,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而像甘河村这样的绿色生态产业只是义龙新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其中之一。近年来,义龙新区通过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低效林、人工造林、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等措施,培育特色林业产业,逐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标。“十三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建设16.28万亩;封山育林4.54万亩;低效林改造0.87万亩;人工造林1.13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协议签订面积2.61万亩,发展林下药0.86万亩,林下食用菌0.41万亩。同时加大矿山修复,完成顶效振兴建材等28家矿区复绿工作,复绿面积达600余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1.47%,绿水青山的义龙新区正蓄积大量的“绿色财富”。

  二、做好“治理”文章“添财”,把“资源”变“财源”。作为黔西南州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义龙新区从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出发,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违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执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建立重点污染源监督机制,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平时加大对辖区内重点废气SO2、NOX、VOCs排放企业的监测频次,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十三五”期间,大气主要污染物NOX减排量同比降低10.19%,清除固废物310.64万吨,清运煤炭90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年均达90%以上,同时将秸秆禁烧任务细化到村、细化到田,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全区范围内“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有效治理大气环境,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顶效街道的楼纳村充分利用优良的乡村清新空气、田园风光等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农旅一体化”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自2020年开放以来,共计接待游客23.5万人次,截止2021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15220元,是2011年3896元的3.9倍。

  呵护好水资源,涵养好水生态,治理好水环境。近年来,义龙新区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目前全区建成污水管网130.3km,仅2021年投入污水管网建设资金达7221.37万元。严格落实县(区)、镇、村三级河长制责任网格化体系,实现全区37条河长制全覆盖。目前,州控地表水断面重点河流马别河、白水河及马岭河专项监测断面,楼纳河、纳西河及5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辖区发展了一家走出国门的矿泉水企业金州龙泉,该水源富含高锶、高钙,经检测,含锶达11.7mg/L、含钙达82.61mg/L,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好水资源。据了解,2018年,金州龙泉作为省内30个特色产品之一参展香港创智国际营商博览会,目前,金州龙泉建成大健康水站体验店300多家,年均销售100万桶以上,解决就业人员600人。

  “我们就是想把这个金州龙泉做大做强,一定走出全国,让人们知道我们的产品,和别人不一样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锶含量很高,因为他含锶、含锌、含镁,它是(含有)70多种微量元素,所以我们就用心把它做好、做大、做强。”金州龙泉董事长王发兴说到。不仅如此,辖区内有飞龙雨、阳光清泉等矿泉水项目,初步聚集形成了天然矿泉水文化产业园。

  目前,辖区内还聚集年均消耗43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粤丰环保、100万吨废钢循环利用聚鑫工贸、120万吨废纸循环利用鹏昇纸业等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环保企业,不断加大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2021年,仅聚鑫工贸项目创造税收达3.2亿元,新区绿色GDP不断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态势显著增强,实现了把“资源”变“财源”的发展模式。

  三、做好“服务”文章“引财”,把“招商”变“财商”。作为打造全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近年来,义龙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0条措施,落实联系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商会“1+3”联系服务工作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引进的项目提供从建设到运营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着力打造“贵人服务”义龙品牌,让优美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最美“名片”,把“服务+”融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各方面,充分释放全区绿色发展潜能。持续推进产业大招商倍增行动,强化工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粤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型企业项目。结合区位优势、山地资源、自然气候等条件,围绕“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行业领军型企业”的发展思路,目前,走“产、学、研”一条龙发展模式的红星医药产业园,入驻贵州骏江实业有限公司、贵州德良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60家,重点生产和研发医疗器械制造、中药饮片、中药膏贴、中草药保健品(酒)、保健食品等产品。以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的振华正极材料为龙头新材料产业园,引进羚光新材料、固鑫新材料、稀美钽铌新材料等企业15家,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链集群。以光伏、风电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上下游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共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预计100亿元。

  今年以来,义龙新区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材料、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首位产业,谋划建设静脉产业园。2022年第一季度,紧扣新材料、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首位产业谋划振华三期、电子专用材料、高强度铝合金铆件、电解铜箔等新型工业化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约59亿元,预计到2022年底引进项目可达50个以上。

  下一步,义龙新区将用好新国发2号文件“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的政策红利,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发挥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把新区的“美景”建成造福人民的“实景”,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邰贵林)

责编:王湛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义龙新区做好“三篇文章” 推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亮点黔西南 | 2022年05月23日 08:08:25 | 邰贵林

  近年来,义龙新区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建立全州经济“半小时”核心区和“增长极”发展定位,着力种好改革发展“试验田”。坚持高举高打、高位切入、高端规划,扎实做好“生态、治理、服务”三篇文章,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探索出一条“两条底线”一起守,“两座宝山”一起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做好“生态”文章“蓄财”,把“青山”变“金山”。走在义龙大道上,一路风景,一路花香,清风盈怀,这条大道把“云屯国际生态体育公园、恋湖、秋水湖、同心湖、明镜湖、山地旅游运动休闲博览园景区、神木营、望湖、浪哨湖”穿在一起,形成绿色生态经济交通走廊。在义龙大道旁的云屯国际生态体育公园,通过实施9.2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采取“神木”种植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水青山;通过“神木”认属带来人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形成以“生态强旅游、旅游促发展、发展护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园区绿地面积达6700亩,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年均浓度均≥3000个/m3,达Ⅰ级最优等级,是当之无愧“天然氧吧”、“文旅一体化”森林康养胜地,成为城市人民旅游度假、康养身心的好去处。投入运营以来,年均游客量30万人次以上,营业年均收入1000万元以上,仅2022年“五一、州庆”期间,游客量突破1.2万人次。

  “原来这里是荒坡,靠着国家石漠化治理项目政策扶持,我们种了600多亩芒果,今年收了10多万斤,收入在30万元以上,效益是真的不错。”德卧镇甘河村民韦代龙说起坡上的大青芒,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而像甘河村这样的绿色生态产业只是义龙新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其中之一。近年来,义龙新区通过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低效林、人工造林、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等措施,培育特色林业产业,逐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标。“十三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建设16.28万亩;封山育林4.54万亩;低效林改造0.87万亩;人工造林1.13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协议签订面积2.61万亩,发展林下药0.86万亩,林下食用菌0.41万亩。同时加大矿山修复,完成顶效振兴建材等28家矿区复绿工作,复绿面积达600余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1.47%,绿水青山的义龙新区正蓄积大量的“绿色财富”。

  二、做好“治理”文章“添财”,把“资源”变“财源”。作为黔西南州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义龙新区从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出发,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违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执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建立重点污染源监督机制,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平时加大对辖区内重点废气SO2、NOX、VOCs排放企业的监测频次,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十三五”期间,大气主要污染物NOX减排量同比降低10.19%,清除固废物310.64万吨,清运煤炭90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年均达90%以上,同时将秸秆禁烧任务细化到村、细化到田,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全区范围内“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有效治理大气环境,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顶效街道的楼纳村充分利用优良的乡村清新空气、田园风光等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农旅一体化”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自2020年开放以来,共计接待游客23.5万人次,截止2021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15220元,是2011年3896元的3.9倍。

  呵护好水资源,涵养好水生态,治理好水环境。近年来,义龙新区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目前全区建成污水管网130.3km,仅2021年投入污水管网建设资金达7221.37万元。严格落实县(区)、镇、村三级河长制责任网格化体系,实现全区37条河长制全覆盖。目前,州控地表水断面重点河流马别河、白水河及马岭河专项监测断面,楼纳河、纳西河及5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辖区发展了一家走出国门的矿泉水企业金州龙泉,该水源富含高锶、高钙,经检测,含锶达11.7mg/L、含钙达82.61mg/L,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好水资源。据了解,2018年,金州龙泉作为省内30个特色产品之一参展香港创智国际营商博览会,目前,金州龙泉建成大健康水站体验店300多家,年均销售100万桶以上,解决就业人员600人。

  “我们就是想把这个金州龙泉做大做强,一定走出全国,让人们知道我们的产品,和别人不一样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锶含量很高,因为他含锶、含锌、含镁,它是(含有)70多种微量元素,所以我们就用心把它做好、做大、做强。”金州龙泉董事长王发兴说到。不仅如此,辖区内有飞龙雨、阳光清泉等矿泉水项目,初步聚集形成了天然矿泉水文化产业园。

  目前,辖区内还聚集年均消耗43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粤丰环保、100万吨废钢循环利用聚鑫工贸、120万吨废纸循环利用鹏昇纸业等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环保企业,不断加大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2021年,仅聚鑫工贸项目创造税收达3.2亿元,新区绿色GDP不断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态势显著增强,实现了把“资源”变“财源”的发展模式。

  三、做好“服务”文章“引财”,把“招商”变“财商”。作为打造全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近年来,义龙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0条措施,落实联系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商会“1+3”联系服务工作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引进的项目提供从建设到运营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着力打造“贵人服务”义龙品牌,让优美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最美“名片”,把“服务+”融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各方面,充分释放全区绿色发展潜能。持续推进产业大招商倍增行动,强化工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粤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型企业项目。结合区位优势、山地资源、自然气候等条件,围绕“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行业领军型企业”的发展思路,目前,走“产、学、研”一条龙发展模式的红星医药产业园,入驻贵州骏江实业有限公司、贵州德良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60家,重点生产和研发医疗器械制造、中药饮片、中药膏贴、中草药保健品(酒)、保健食品等产品。以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的振华正极材料为龙头新材料产业园,引进羚光新材料、固鑫新材料、稀美钽铌新材料等企业15家,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链集群。以光伏、风电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上下游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共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预计100亿元。

  今年以来,义龙新区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材料、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首位产业,谋划建设静脉产业园。2022年第一季度,紧扣新材料、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首位产业谋划振华三期、电子专用材料、高强度铝合金铆件、电解铜箔等新型工业化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约59亿元,预计到2022年底引进项目可达50个以上。

  下一步,义龙新区将用好新国发2号文件“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的政策红利,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发挥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把新区的“美景”建成造福人民的“实景”,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邰贵林)

责编:王湛

推荐阅读
兴义融媒  2022-05-06
安龙县人民政府网  2022-05-18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法院  2022-05-09
黔西南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04-28
亮点黔西南  2022-05-05
贵州交通广播   2022-05-09
廉洁兴仁  2022-04-28
廉洁黔西南  2022-05-11
兴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2022-05-12
亮点黔西南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