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12岁女孩带着弟妹撑起一个家,面对爱心时她说:
“我不想永远成为社会的负担”
如敏三姊妹正在吃饭。
仨孤儿组成的可怜之家
12月22日的五里岗村,气温越来越低,行走在村里小道上的人们打着寒颤匆忙往家里赶。
站在通村的公路上,放眼望去,坐落在半山间林茂深处错落有序的房舍里,有两间摇摇欲坠的破瓦房,与美丽的村庄显得并不“般配”,这两间破瓦房就是程如敏仨孤儿的家。
推开刚装不久的木门,约50平方米的室内显得空旷和凄凉,一张陈旧的木桌上放着一个还亮着灯的电饭锅,右边的墙角处,是一个崭新的铝皮碗柜,其次再无多余的摆设。
“叔叔请坐!”见有人进屋,一位身高约1米、头发凌乱的小女孩端着碗,从另一间小屋走了出来,同记者打着招呼。五里岗村主任李碧志说,这位小女孩便是程如敏。
记者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厨房里,摆着一个崭新的“北京炉”,炉子上放着一个正煮着薯片的铁锅,旁边放着一个辣椒水和几个空碗,程如敏的两个弟妹围着铁锅吃得津津有味。
厨房虽小,却因无其他多余的家什而显得宽余,后墙用塑料胶纸挡着的窗户吹进来一股股的寒风,任凭火炉里的火再大,他们仍在发抖。
程如敏告诉记者,母亲梁文飞是2010年3月份病逝的,没想到父亲程广锡刚把他们拉扯到今年的10月,又因生病离他们而去。“今年已经20岁的大哥多年前因家庭贫困而外出打工,母亲病逝时回来过,父亲病逝就没有再回来,也没给家里写过信,至今杳无音讯”。
在程如敏的心里,她很希望哥哥早日回家,与她们共患难,同努力,早日从困境中走出来。
补助款为其建起平房
“平时你们吃的粮食和蔬菜哪来的?”记者问。
程如敏答道:“大米、衣服、棉被都是国家给的,县里、镇里和村里的领导时不时也会按时给我们送吃的和穿的来,有时是叔妈和叔爹送来”。
据程如敏讲,她家里的床、碗柜、电灯、电线都是表姐夫石付红送来的,北京炉、煤、铁锅是附近对门山罗荫塘(地名)的潘剑叔叔花500元钱给她们买的。
记者了解到,程广锡一家一直被龙场镇党委、政府列为重点帮扶和监控对象,一家人全被纳入了低保。今年初,镇党委政府又通过国家危改项目为其解决了2万元建房补助款。
李碧志告诉记者,在程广锡生病住院期间,村支“两委”和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帮助程广锡家挑砖、搬运钢筋和水泥。“那几天,每天都有20多人前来帮忙,而且都是各自回家吃饭”。
程如敏的叔爹程广赛回忆说,今年10月房子快建好时,其兄弟程广锡就病得不行了,临终时惋惜地说:国家的政策这样好,除了每个月给他们家发放几百元的低保金外,还要花钱给他们修房子,他真不想死。
程广锡病逝后,龙场镇党委书记王仕祥、副书记孟凡瑞极为重视,不时到孤儿程如敏家中看望,并指定专人与其结成帮扶对子。
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
“会煮饭吗?”记者问。
程如敏答道:“会,在我的带动下,7岁的妹妹程如慧也会,平时我去读书都是妹妹在家带弟弟煮饭。”
“读几年级了,成绩好吗?”记者问。
程如敏答道:“五年级,成绩中等以上。”
程如敏告诉记者,她平时忙完功课后,就教妹妹和弟弟识字写字,同时教他们学会坚强,勇于面对困难。“我要好好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成就一番事业来报答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
记者了解到,就在冬至的前一天,龙场镇党委政府的干部又给程如敏一家送去了300元钱和120斤大米,贞丰供电局及龙场供电所也给她们送去600元钱。
“我知道社会各界非常关心我家三姊妹,就因为这些关心,让我更加坚定信心,勇敢地生活下去,撑起这个可怜的家,决不像我哥一样,遇到困难就退缩。”程如敏如是说。
记者看到,火炉边,只有3岁的程如龙坐在凳子上,翻着一本旧书,边翻边抓自己的小手,而7岁的程如慧则在一旁说:“小龙,这两个字读‘温暖’”。</P><P> 就在程如龙反复看着书上“温暖”二字时,程如敏激动地对记者说,每一次好心人到她家看望她们时,她心里就会这样想:“我不想永远成为社会的负担。”(王波 尤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