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俏 农民笑
——贞丰县连环乡产业经纪人引领群众种植生姜实现产值2亿元
初冬十月,正是生姜采收的季节。“今年比较雨水充足,我们连环种生姜的农户都增产增收,价格比往年高,1斤生姜可卖1.8——2.2块左右,按平均价2块/斤计算,我家的10多亩生姜可赚了8万块钱。”11月17日,记者到贞丰县连环乡关山村采访时,村民韦刚兴奋告诉记者:
韦刚说,除生姜外,我家的5亩砂仁共收砂仁2000多斤(按市场价11元/斤计算),加上从其他村民家里收购的3000多斤(可赚取2元/斤),仅砂仁一项,目前就收入近3万元。另外,再加上我收购其他农户的生姜卖赚的钱,预计今年的收入要超过10多万元。
谈起生姜的收入,连环村从事生姜、砂仁收购的老板李祯贞荣告诉记者说:“今年我共投资200多万元,收购砂仁20多万斤,现在已全部销售一空,总收入220多万元,除去投资等各种费用,纯收入近20万元。另外,我家种的10多亩李子,今年有3亩进入盛果期,因受干旱的影响只增收2万元左右。我还育了5亩地的砂仁苗,一亩有7万多株,按0.6元/株的单价来算,5亩砂仁苗的收入20余万元(除去成本)。”据李老板介绍,在连环乡和他一样从事生姜、砂仁、板栗等农特产品收购的有20多人(不含外地客商),仅连环村就有李祯荣、李须平、黄思学、黄思洪、马成美等5人。
据该乡农特产业负责人介绍,过去,由于农户多数没有市场意识,都是单个零散推销农产品,有时候受市场的影响,致使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种出的特色农产也未能卖出好价钱,只是增产却没有增收。近年来,当地部分既有一定经济实力又头脑灵活的村民开始跟外地客商打交道,采取“农户+经纪人+客商+订单”收购方式,形成了一条“农户—经纪人(客商)—订单—产业”的经济链条,帮助群众把当地的砂仁、生姜等特色农产品销出去,带领农民群众抱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并逐步走上了致富路。这些经纪人,他们一方面利用自家的土地带领村民种植砂仁、生姜、板栗、李子、粽粑叶等特色农产,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大家的利益,防止一些没有市场经验的村民受到客商欺骗,利用自己的钱按本地的市场价收购生姜、砂仁等农特产品,然后再转手卖给外地客商,从而保证了村民既增产又增收。
“我们这里做生意的(经纪人),大都是本地人,又都粘亲带故的,为了让村民们辛苦一年种出来的东西能卖出好价钱,每年农产品上市的时候,他们就用自己的钱按本地的市场价收购生姜、砂仁,这就避免了过去村里部分村民,因不知道市场价格而受外地客商欺骗,还避免了溅卖农产品或者卖了拿不到钱的现象发生,让乡亲们既增产又能增收。”家住大田村田坝组的大田村主任罗传信告诉记者。他接着说:“看到这几年种生姜、砂仁有钱赚了,我家除利用自家的地,还租用别家的地,采用在板栗树下和李子树下套种生姜的方式,共种了李子、板栗、生姜40多亩,今年有近30亩李子进入盛果期,仅李子就卖得7万多块钱。”说起家里的收入时,老人明显有些保守。
近年来,连环乡结合山地农业特点,围绕“531”(5万亩砂仁、3万亩板栗、1万亩生姜)产业发展规划,带领全乡农民群众靠山吃山,大力推进砂仁、生姜、板栗、辣椒、李子、粽粑叶、核桃、葛根“八个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复合型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道路。目前,全乡共发展特色产业砂仁200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生姜10000亩,年产值8000万元;板栗22000亩,年产值3000万元;辣椒4000亩,年产值600多万元;李子4000亩,年产值2000万元;棕粑叶1500亩,年产值900多万元。实现总产值2.05亿元。伴随着特色农产的丰收,全乡农民人均收入已从过去的几百元跃升到5200元以上。此外,该乡还新增种植核桃4000亩。(朱明辉)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