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州直

黔甬携手15载同舟共进谱新篇

黔甬携手15载同舟共进谱新篇

——宁波市对口帮扶贵州15年成绩、经验及启示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东西部合作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由深圳、宁波、青岛、大连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贵州。在对口帮扶15年和国家启动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之际,总结宁波市对口帮扶我省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的成绩、经验,对探索进一步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集中资源打好我省集中连片地区的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宁波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成效显著

  宁波市自1996年对口帮扶黔东南州、黔西南州以来,动员各方面力量,无偿投入大量资金、物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卫生扶贫、劳务输出与培训、干部交流培训、经济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有效地促进了黔东南、黔西南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民生改善,对口帮扶成绩令人瞩目。

  目前,在我省已累计完成帮扶项目3000余个,无偿提供帮扶资金达7.52亿元,帮助对口地区建设了105个新农村示范点和39个扶贫示范村,扶持发展了15个较大规模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改善了1430多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100多所医院(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资助了8万多大中小学贫困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培训了2万多人次的党政干部、教师、医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培训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达3万余人次,互派挂职干部近200人。有序引导和接纳了3万余名我省贫困农村劳动力到宁波市务工,进而带动了一大批贵州农村劳动力到宁波创业,目前我省在宁波市务工就业的劳动力高达40万人左右,约占我省外出务工总数和宁波外来务工总数的十分之一。

  二、宁波对口帮扶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坚持领导高度重视与组织、制度保障相结合,保障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讲政治、顾大局、用真心、动真情,领导重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有效地保障了对口帮扶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宁波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介绍对口帮扶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口帮扶积极性、创造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率先垂范。15年来,宁波市党政代表团14次考察访问贵州,参加的各级领导干部达千余人次,历届市委书记均到访过贵州。贵州省领导及两州党政代表团也多次访问宁波,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领导高度重视为对口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强化组织保障。1996年,宁波市接到对口帮扶贵州的任务后,当即成立了独立的正局级机构扶贫办,组建专门队伍,主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这在东部地区和各个帮扶城市是绝无仅有的,有效地保障了对口帮扶工作。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宁波市实行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帮扶地区的分片包干制度,按“二对一”的方式,各区(市、县)级政府和市本级有关部门分别与两州12个贫困县结对帮扶,分工、责任明确,帮扶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对口帮扶工作年年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查、有考核,保证了对口帮扶工作的层层推进、落实和完成。

  坚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扶贫相兼顾,不断提升帮扶效益。15年来,宁波市无偿帮助贫困农村修路建桥、改造危房、通水通电,进行“一池三改”和新农村建设,帮助大中小学校建设教学楼和校舍,帮助乡村卫生院(室)改善医疗设施条件。解决了部分农村群众出行难、10多万户群众看病难和20万人、1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使20多万山区师生走出了低矮、潮湿、简陋的教室。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宁波市重点帮助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加大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帮助两州建起了万亩杨梅基地、万亩核桃基地以及蓝莓基地、畜牧养殖基地、油茶基地、黄花梨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等,效益显著。从宁波引种的优质杨梅项目现已发展到17个县100多个村,面积4万余亩。实施的晴隆县波尔山羊养殖项目,现已发展到全县14个乡(镇),4万余人从中受益。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为此专门在晴隆县召开了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现场会。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不断拓展帮扶渠道。15年来,宁波始终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对口帮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或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上下联动的立体式帮扶格局。一是通过政府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捐衣捐物、支教支医、助学济困等为重点的爱心帮扶活动。2006年以来连续7年,宁波市有组织地开展了“万人助学”、“图书传递”、“热暖午餐”等十分震撼的大型公益活动,结对并长期资助了贵州6万多名贫困学生。二是发动海外“宁波帮”加入帮扶队伍。自2001年开始,朱英龙、赵安中、陈延骅等宁波籍海外人士纷纷加入帮扶我省的行列。如朱英龙先生为我省修建1000多个教学楼和校舍,资助7687名大中小贫困学生,资助总金额达到2亿多元。三是通过政府导向和对口帮扶的影响,积极引导宁波市企业到我省投资发展,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劳务对接,形成了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发展机制,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宁波市协助我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招商引资活动,帮助黔东南、黔西南在宁波市成功举办了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两州与宁波企业签订的合作项目协议资金达到100多亿元。

  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断增加“造血”功能。宁波市注重发挥对口地区干部群众的主人翁作用,着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造血功能。在积极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大力开展智力帮扶,帮助建设培训基地,完善培训体系,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双向互动的培训交流活动。15年来,宁波市与两州多次举办县级干部研讨班、贫困乡(镇)、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农业科技推广和非农技能培训、接受干部挂职和专业人员到宁波进修等,帮助两州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提高发展能力。

  坚持科学工作方法和以贫困群众为本,不断提高帮扶工作质量。宁波市将帮扶工作建立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有效地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的基础上。一是始终坚持长期帮扶、长效帮扶的指导思想,做好帮扶规划,制定好年度计划,对帮扶工作进行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远近结合,避免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二是围绕贫困群众急需选择项目。宁波市始终坚持项目“让千家万户受益、让千家万户致富”的宗旨,办群众急需的事,解群众急需的难,以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的和最高要求,力求帮到村、帮到户,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受益。三是围绕示范带动确定项目。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个帮扶项目都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宁波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做法,找准好项目,引入好机制,确保项目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坚持相互学习、深入基层的帮扶工作作风。宁波市帮扶部门的干部坚持互相学习、交流合作的理念,加强与对口地区的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密切配合,促进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宁波市帮扶干部每年多次深入帮扶地农村,众多帮扶村的村长、村支书他们都认识,电话都有留存,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三、几点启示

  一是对口帮扶促进了黔甬两地的加快发展。对口帮扶拓展了宁波的经济发展腹地,促进了宁波的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在对口帮扶的15年中,宁波的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宁波的经济增长在浙江省处于前列,经济总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学发展走在浙江省和全国前列,宁波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正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迈进。另一方面,对口帮扶直接促进了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特别是使干部群众学习到了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为加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对口帮扶有力地促进了宁波社会进步和市民文明。在组织发动向我省贫困群众、贫困学生资助的过程中,大大培育、升华了宁波市民的爱心,促进了爱心宁波、文明宁波的建设。

  三是黔甬两地人民结下了亲情。在宁波,黔东南、黔西南几乎是家喻户晓,每每提及贵州,很多市民总是充满深情,总是令他们回想起“万人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那震撼、罕见场面,他们总想为贵州、为贵州的贫困群众做点事。黔甬两地亲情甚浓,情谊深厚,这是十分珍贵的。

  四是帮扶的带动效应十分可观。当前,40万贵州人在宁波市务工创业,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仅可带来非常可观的劳务收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40万贵州人在这个工商底蕴非常浑厚的地方打拼学习,必将对贵州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