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彭朝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重点项目和区域经济政策向西部地区的倾斜,工业逐步成为全州经济的主导产业,国发2号文件颁布以来,黔西南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实施以工业强州为主体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黔西南州工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黔西南州制订并逐步完善“电力兴州、矿产富州、农产稳州、科教强州、环境立州”战略和实施“十五”规划。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西电东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大通道、大资源、大区位、大市场”的经济优势和格局正在形成,这为黔西南州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全州工业形成了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贵州醇”系列白酒、香烟和白糖为主的食品工业;以黄金、锑、锌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小针剂、灵芝胶襄、苗贴为主的制药业;以化肥为主的化工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碳化钙为主的重化工工业,这些工业行业已成为全州的经济支柱,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工业在全州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二、三、一”排序并一直保持和逐步优化,迈出了工业化进程重要的一步。“十五”期末的200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增加值34.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4.46亿元,增加值28.46亿元,工业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2.4%。“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长提高到15.3%。“十一五”期间,工业承接“十五”时期调整的积极效应,内在活力增强,运行质量提高,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各时期增长最高点。“十一五”前两年年平均增长又提高到21.7%。国民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工业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2007年底统计,全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31.66亿元,全州工业增加值60.5亿元,比1978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15.3%;全州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11.6%上升到2007年的36.6%,提高了25个百分点。2011年,全州规模以上(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约142亿元,同比增长25%左右,完成目标任务120亿元的118.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35%;重工业增加值完成137.4亿元,同比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51%。2011年,全州产原煤2000万吨,同比增长28%;焦碳60万吨,同比增长421%;水泥380万吨,同比增长25%;黄金9500千克,同比增长5%;电石15万吨,同比增长90%;白糖4300吨,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25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产品产销率高达98%。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98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亿元关,达1.08亿元;进入九十年代,投资规模逐年加大,1998年超过10亿元;2005年投资超过50亿元。“十五”时期(2001年-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达176.4亿元,年平均增长26%。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2亿元,比1978年增加166倍,年平均增长19.2%。2011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70亿元(工业口统计),同比增长42%,完成投资目标任务120亿元的141.6%。
2011年全州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6.1%,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去年的38.52%增加到39.74%,提高了1.2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注册资金158亿元,同比增长25.3%,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4461户和6.9万户,同比增长20.1%和23.9%,民营企业解决就业27.8万人,新增2.1万个就业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以上,民间投资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105.2%,占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民营经济完成税收35.73亿元,占全州财政收入的47.6%,同比增长25.5%,获得国家、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2216万元,项目29个,主要是农特产、旅游产品、小额贷款公司和万户小老板工程。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近年来,全州建立了宽带、窄带多媒体业务应用平台,扩大了多媒体通信的应用范围,并进行了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及无线接入网建设;实现了全州的县域城乡联网;到2011年,全州信息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达 22.2 亿元,光缆线路总长达 25333 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 360 万门,互联网出省带宽提升约 80G ,移动基站达 3554个,行政村移动网络覆盖率达 100% ,自然村移动网络覆盖率达 96% ,电话用户数达173.7万余人,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150万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 56.5% 。全面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乡乡通宽带业务”,电信天翼3G网络实现全覆盖。
2011年,全州三大产业总产值分别由“十五”末的33.5亿元、43.4亿元、41.7亿元改变为59.93亿元、141.84亿元、173.54亿元,第二产业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