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最美的感动——参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感言

2013年09月04日 15:50:58来源:中国黔西南 作者:王定芳

    前不久,受邀作为颁奖嘉宾到中央电视台参加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以晚会形式在曾直播春晚的演播大厅录制,将于今年教师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典礼上,我为自己在乡镇中学当老师时教过的学生、现为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教师、今年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杨元松颁奖,并接受了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现场采访。平时很少出远门、从未在各级电视晚会上亮过相的我,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但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最美乡村教师”们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

 

    我1996年从省教育学院毕业后到家乡镇上中学教书,学校安排我教一个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喜欢写作的我在课堂上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讲解一些写作的乐趣,经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发表的文章。或许是这样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班上的不少学生都喜欢上了作文,有几个学生的习作还在省、州的报纸上发表,开了镇上中学在校学生公开发表文章的先河。杨元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他考上州电大药剂专业学习,毕业时参加县里山区教师招考,被录取到大山深处的一所村小学任教。

 

 

杨元松在领奖台上

 

    后来我的工作几经变动,我们很少联系了,在本地报刊上也基本看不到他的文章,只知道他教学之余在坚持创作长篇小说。记得我曾劝过他,叫他多写些散文、新闻报道之类的“短平快”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慢慢提升名气后调出大山,改变工作环境。但他没有听我的劝,仍然坚守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杨元松(右)与颁奖嘉宾(本文作者)合影 

 

    沉寂了近10年时间,2010年州文联主办的《金三角》杂志用一年的时间连载了杨元松的长篇小说《画村》,反响很好,他开始在当地的文坛上展露才华。

 

    杨元松热爱写作,更热爱他的学生。他既传授文化知识,又教育学生自强自立,鼓励他们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他的学生几乎都是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要么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要么就是姐弟间、兄妹间携手撑起一个家。生活的艰辛、对父母的思念、对明天的憧憬,成了山区留守儿童的共同写照。杨元松经常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家访,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动员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在长期的家访中,他萌生了这样的念想: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梦想,用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结集成书,让社会更加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成长。

 

 

杨元松与航天英雄王亚平(左)合影(本版图片由杨元松提供)

 

    学生们的日记写出来后,杨元松进行认真修改和编纂,可以出书了。他利用假期自费跑省城贵阳、首都北京联系出版,但都没有成功。后来江苏文艺出版社慧眼识珠,抛来绣球。2012年年初,《中国留守日记》正式出版上市,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争相购买,《中国留守日记》成了畅销书,印数达10万册,在2012年当当网上挤身新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先后获得了“年度最具影响力图书”、“有着震撼人心力量的书”等赞誉。伴随着书的热销,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杨元松和他的学生们的感人事迹,有关部门、爱心人士不时向杨元松执教的学校和留守儿童所在山村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中国留守儿童这一因时代而生的新兴群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杨元松荣获了2012年度全国“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的光荣称号。在收获荣誉的同时,创作上的丰收季节随之到来,继《中国留守日记》后,杨元松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鲁班书觅迹》,长篇童话故事《神童巴帝和藏獒雷神》即将付印,山区留守儿童生活长篇小说《星星在做梦》正在创作之中。去年,他加入了省作协,圆了作家梦。

 

    今年,杨元松是以“梦的传承”这一闪亮主题登上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舞台的。他在中学时就有了作家梦,当老师后又把作家梦传承给学生,26个留守儿童的日记写成一部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畅销书。我也是因为在当年杨元松的一篇作文上写上了一句“祝愿你实现作家梦”的评语,成了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启蒙老师,最后被中央电视台邀请作为嘉宾为他颁奖。颁奖典礼专门安排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作为推荐采访人,并邀请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与杨元松在颁奖舞台上合影,让人们见证了圆梦的精彩历程。

 

    其实,每位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作为教师,让学生放飞梦想并引领他们实现梦想,应该是主要职责所在。杨元松无愧于“最美乡村教师”的称谓。

 

    这次“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嘉宾,要么是他们的老师,要么是他们的学生,要么是他们的亲人。并且不能事先告知,要让颁奖典礼现场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在京期间也不会安排获奖者和颁奖嘉宾住在同一家宾馆,走台、彩排都要错时安排,避免穿帮。我们一行颁奖嘉宾10余人,几天相处,大家都成为了朋友。从中,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其他“最美乡村教师”的职业同样那么美丽,他们的事迹同样那么让人感动。

 

    王金花是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的老师。从教30多年来,她用双脚走遍了当地的每一个村庄,到学生家里家访不下千次,在当地人们亲切的称呼她为“家访老师”。这次来为她颁奖的小男孩是她通过家访请回课堂的辍学生,聪明伶俐、天真活泼、成绩优秀,深受中央电视台的编导、记者和颁奖嘉宾的喜爱。他说,第一次到北京,觉得北京太美好了,回去后一定更加刻苦读书,今后考入北京大学。试想,如果不遇上王金花这样如此美丽的老师,他能有如此美丽的梦想吗?

 

    四川巴中市的一对姐弟来为他们的父母颁奖。他们的父母原本在同一个山村小学执教,后来另一所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父亲就主动请缨。从此,夫妻俩每天一早从家里出发,各自步行近1个小时山路到学校上课,日落时分才回家团聚。夫妻俩就这样默默坚守至今,一晃就是20多年。边远的山村每天书声朗朗,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走出大山。姐弟俩就是父母的学生,现在姐姐已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三年级学生,弟弟在县城念高中。提及自己的父母,姐弟俩总是眼含晶莹的泪光,无声地感激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情。

 

    与我同住一个房间的井峰老师,37年来一直执教于被称为河南的“西藏”的一个叫柴巴的教学点,今年被评为全国“特别关注乡村教师”,这次受邀来京参加颁奖典礼。晚上洗澡,他不会开热水;想喝开水,他用不成烧水壳。或许,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入住宾馆。现年58岁的他,平时很少言语,但在谈及在山村教书育人的故事时,又总是滔滔不绝,浓浓的河南口音中流淌着自豪的音符,仿佛也在诠释着一种选择无悔的人生价值。略显沧桑的脸庞,写满了纯朴、慈爱和坚毅。那是一张多么美丽的脸庞啊!

 

    参加颁奖典礼回来,我一直沉浸在一种最美的感动之中。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和“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是全国广大乡村教师的一个个最美丽的剪影。在祖国广袤的山村,为了一种追求、一腔热情抑或一个承诺,他们用青春坚守着,用岁月坚守着,甚至用生命坚守着。这样的坚守,让山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让孩子们放飞的梦想更加高远,同时也让自己的职业更加精彩。这种最美中的美丽,总让人们无比感动!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最美的感动——参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感言

中国黔西南 | 2013年09月04日 15:50:58 | 王定芳

    前不久,受邀作为颁奖嘉宾到中央电视台参加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以晚会形式在曾直播春晚的演播大厅录制,将于今年教师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典礼上,我为自己在乡镇中学当老师时教过的学生、现为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教师、今年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杨元松颁奖,并接受了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现场采访。平时很少出远门、从未在各级电视晚会上亮过相的我,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但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最美乡村教师”们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

 

    我1996年从省教育学院毕业后到家乡镇上中学教书,学校安排我教一个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喜欢写作的我在课堂上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讲解一些写作的乐趣,经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发表的文章。或许是这样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班上的不少学生都喜欢上了作文,有几个学生的习作还在省、州的报纸上发表,开了镇上中学在校学生公开发表文章的先河。杨元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他考上州电大药剂专业学习,毕业时参加县里山区教师招考,被录取到大山深处的一所村小学任教。

 

 

杨元松在领奖台上

 

    后来我的工作几经变动,我们很少联系了,在本地报刊上也基本看不到他的文章,只知道他教学之余在坚持创作长篇小说。记得我曾劝过他,叫他多写些散文、新闻报道之类的“短平快”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慢慢提升名气后调出大山,改变工作环境。但他没有听我的劝,仍然坚守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杨元松(右)与颁奖嘉宾(本文作者)合影 

 

    沉寂了近10年时间,2010年州文联主办的《金三角》杂志用一年的时间连载了杨元松的长篇小说《画村》,反响很好,他开始在当地的文坛上展露才华。

 

    杨元松热爱写作,更热爱他的学生。他既传授文化知识,又教育学生自强自立,鼓励他们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他的学生几乎都是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要么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要么就是姐弟间、兄妹间携手撑起一个家。生活的艰辛、对父母的思念、对明天的憧憬,成了山区留守儿童的共同写照。杨元松经常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家访,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动员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在长期的家访中,他萌生了这样的念想: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梦想,用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结集成书,让社会更加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成长。

 

 

杨元松与航天英雄王亚平(左)合影(本版图片由杨元松提供)

 

    学生们的日记写出来后,杨元松进行认真修改和编纂,可以出书了。他利用假期自费跑省城贵阳、首都北京联系出版,但都没有成功。后来江苏文艺出版社慧眼识珠,抛来绣球。2012年年初,《中国留守日记》正式出版上市,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争相购买,《中国留守日记》成了畅销书,印数达10万册,在2012年当当网上挤身新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先后获得了“年度最具影响力图书”、“有着震撼人心力量的书”等赞誉。伴随着书的热销,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杨元松和他的学生们的感人事迹,有关部门、爱心人士不时向杨元松执教的学校和留守儿童所在山村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中国留守儿童这一因时代而生的新兴群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杨元松荣获了2012年度全国“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的光荣称号。在收获荣誉的同时,创作上的丰收季节随之到来,继《中国留守日记》后,杨元松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鲁班书觅迹》,长篇童话故事《神童巴帝和藏獒雷神》即将付印,山区留守儿童生活长篇小说《星星在做梦》正在创作之中。去年,他加入了省作协,圆了作家梦。

 

    今年,杨元松是以“梦的传承”这一闪亮主题登上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舞台的。他在中学时就有了作家梦,当老师后又把作家梦传承给学生,26个留守儿童的日记写成一部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畅销书。我也是因为在当年杨元松的一篇作文上写上了一句“祝愿你实现作家梦”的评语,成了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启蒙老师,最后被中央电视台邀请作为嘉宾为他颁奖。颁奖典礼专门安排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作为推荐采访人,并邀请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与杨元松在颁奖舞台上合影,让人们见证了圆梦的精彩历程。

 

    其实,每位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作为教师,让学生放飞梦想并引领他们实现梦想,应该是主要职责所在。杨元松无愧于“最美乡村教师”的称谓。

 

    这次“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嘉宾,要么是他们的老师,要么是他们的学生,要么是他们的亲人。并且不能事先告知,要让颁奖典礼现场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在京期间也不会安排获奖者和颁奖嘉宾住在同一家宾馆,走台、彩排都要错时安排,避免穿帮。我们一行颁奖嘉宾10余人,几天相处,大家都成为了朋友。从中,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其他“最美乡村教师”的职业同样那么美丽,他们的事迹同样那么让人感动。

 

    王金花是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的老师。从教30多年来,她用双脚走遍了当地的每一个村庄,到学生家里家访不下千次,在当地人们亲切的称呼她为“家访老师”。这次来为她颁奖的小男孩是她通过家访请回课堂的辍学生,聪明伶俐、天真活泼、成绩优秀,深受中央电视台的编导、记者和颁奖嘉宾的喜爱。他说,第一次到北京,觉得北京太美好了,回去后一定更加刻苦读书,今后考入北京大学。试想,如果不遇上王金花这样如此美丽的老师,他能有如此美丽的梦想吗?

 

    四川巴中市的一对姐弟来为他们的父母颁奖。他们的父母原本在同一个山村小学执教,后来另一所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父亲就主动请缨。从此,夫妻俩每天一早从家里出发,各自步行近1个小时山路到学校上课,日落时分才回家团聚。夫妻俩就这样默默坚守至今,一晃就是20多年。边远的山村每天书声朗朗,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走出大山。姐弟俩就是父母的学生,现在姐姐已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三年级学生,弟弟在县城念高中。提及自己的父母,姐弟俩总是眼含晶莹的泪光,无声地感激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情。

 

    与我同住一个房间的井峰老师,37年来一直执教于被称为河南的“西藏”的一个叫柴巴的教学点,今年被评为全国“特别关注乡村教师”,这次受邀来京参加颁奖典礼。晚上洗澡,他不会开热水;想喝开水,他用不成烧水壳。或许,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入住宾馆。现年58岁的他,平时很少言语,但在谈及在山村教书育人的故事时,又总是滔滔不绝,浓浓的河南口音中流淌着自豪的音符,仿佛也在诠释着一种选择无悔的人生价值。略显沧桑的脸庞,写满了纯朴、慈爱和坚毅。那是一张多么美丽的脸庞啊!

 

    参加颁奖典礼回来,我一直沉浸在一种最美的感动之中。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和“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是全国广大乡村教师的一个个最美丽的剪影。在祖国广袤的山村,为了一种追求、一腔热情抑或一个承诺,他们用青春坚守着,用岁月坚守着,甚至用生命坚守着。这样的坚守,让山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让孩子们放飞的梦想更加高远,同时也让自己的职业更加精彩。这种最美中的美丽,总让人们无比感动!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