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楼纳河畔“好花红” 布依人民谢党恩

2014年05月05日 08:58:53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龙 波 胡光耀

“楼纳四月六·好花红开秧节”——《卟黑当》寨门迎客。 本报记者 邢贵龙 摄 

 
 
  农历四月初六(5月4日),黔西南州“楼纳四月六·开秧节”。当义龙新区顶效镇楼纳村支书黄定品和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支书杨建平一同举杯,饮下一碗美酒,布依村楼纳和苗族村鲤鱼在众人的见证下,“结对子”成为友谊村。

  这碗酒代表着一份牵挂,一份情缘。这份缘,早在三年前便已结下。

  楼纳村民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四月初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来到这里。总书记深情地说:“楼纳村是我看的第一个布依族村寨,村风很朴实,带头人也很踏实,发展得很好……希望村‘两委’班子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把布依族的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唯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布谷鸟民族实业公司法人代表王菁发言结束,动情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我把这首歌献给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她唱得好,并再次问起楼纳村的发展现状,请王菁向乡亲们转达良好的祝愿和问候,祝愿楼纳村群众生活“好花红”。

  总书记的嘱托和祝福,为广大贫困地区、为黔西南、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寄予了希望。

  四月初六,开秧节,“开秧门”,这是布依族开启春耕的重要节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楼纳村和鲤鱼村村民选择在三年后的四月初六这天,同饮一杯酒,结下两地缘,表达黔西南少数民族的感恩之情。

  “两次嘱托,总书记惦念着黔西南。这三年是我们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三年,所以大家希望举办‘开秧节’,向总书记汇报楼纳村的发展变化,感恩党的好政策。”这一番话,黄定品既是向现场的同胞说,又是向外界所有关心黔西南发展的人说。

  对楼纳而言,三年变化之大,变在硬件环境,更变在持续鼓起的钱袋子。实现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到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再到黔西南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基地的完美蜕变,楼纳村只用了三年时间。

  从2011年开始,楼纳村按照“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农民把土地交给经营能手经营”的思路,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先后引进了兴义阳光盆景园、兴义绿缘花卉、贵州阳光农业等多家大型涉农企业,在辖区内大力发展多样化现代农业,建成200亩花卉基地、400亩农业观光园和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产业项目,为楼纳的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我们不仅每年有租金,还可以在基地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比过去高了不少!”村里引进企业种植精品水果、搞蔬菜基地、花卉基地,从最初的质疑到肯定,逐年增加的收入坚定了村民贺西华发展的信心。

  三年时间,楼纳村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成多个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基地,引进的几家企业每年能解决近1万人次就业需求,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8100元。

  在黄定品眼里,“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体现在方方面面,现在楼纳的私人轿车大概已经有近百辆了,以前嫁姑娘买个摩托车算是大方的,现在都是送‘四个轱辘’。”

  农业产业搭建的是基础框架,真正让楼纳实现蜕变的是多样化的发展思路。三年来,楼纳村借助企业力量,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整合浙江宁波、兴义军分区等各级对口援建及扶贫资金,治理河道、美化民居、保护生态、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为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拓宽渠道。

  按照“民族文化靓起来、浪漫夜景靓起来、健康生活靓起来、灿烂山花靓起来”的发展思路,楼纳以自然田园为基础,结合布依民族文化和现代农业观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效显著。走进如今的楼纳村,青山脚下独具特色的布依民居、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宽敞洁净的小村小道、清澈见底的楼纳河一派素雅。

  投资600余万元、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布依民族文化广场建了起来,“交手唢呐”“联手二胡”等民族民间艺术“绝活”被重新挖掘并搬上舞台,十余家乡村旅游酒店和“农家乐”入驻楼纳,楼纳村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开门营业……随着“好花红”的唱响,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在楼纳的田间,这里已然渐成黔西南乡村旅游新热点。

  和楼纳村一样,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过的鲤鱼村整合上级各项资金,在完成道路硬化的同时,还完成了民居美化工程和大部分危房改造,并修建了两个村级广场,建成苗族博物馆。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两村领路人,共饮一杯酒;高唱“好花红”,同心谢党恩。黄定品、杨建平在活动现场一饮而尽,承载了浓浓的情谊。

  感恩不止一碗酒。因为部队帮扶过,楼纳布依人把新建的布依文化广场命名为“‘八一’军民同心民族文化广场”;因为外界多方扶助,楼纳人将广场四周浮雕融入“二十四孝图”以及其他感恩文化元素,用以教导全村群众;因为党的惠民政策,让布依族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首布依族经典民歌《好花红》,在布依族人民心中广泛传唱,经久不衰。

  “中国金州”黔西南各族儿女牢记总书记的“好花红”美好祝福,把殷切嘱托化为强大动力,在跨越赶超道路上奋力前行,全力建设美好家园,推进同步小康,“好花红”也成为黔西南发展愿景的“代名词”。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篷。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红花朵朵向阳开,各族人民心向党。”活动现场,在王菁的领唱下,现场群众深情唱响《好花红》。这一刻,“好花红”在黔西南各族儿女心中,赋予了更新、更深的内涵。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楼纳河畔“好花红” 布依人民谢党恩

黔西南日报 | 2014年05月05日 08:58:53 | 龙 波 胡光耀

“楼纳四月六·好花红开秧节”——《卟黑当》寨门迎客。 本报记者 邢贵龙 摄 

 
 
  农历四月初六(5月4日),黔西南州“楼纳四月六·开秧节”。当义龙新区顶效镇楼纳村支书黄定品和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支书杨建平一同举杯,饮下一碗美酒,布依村楼纳和苗族村鲤鱼在众人的见证下,“结对子”成为友谊村。

  这碗酒代表着一份牵挂,一份情缘。这份缘,早在三年前便已结下。

  楼纳村民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四月初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来到这里。总书记深情地说:“楼纳村是我看的第一个布依族村寨,村风很朴实,带头人也很踏实,发展得很好……希望村‘两委’班子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把布依族的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唯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布谷鸟民族实业公司法人代表王菁发言结束,动情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我把这首歌献给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她唱得好,并再次问起楼纳村的发展现状,请王菁向乡亲们转达良好的祝愿和问候,祝愿楼纳村群众生活“好花红”。

  总书记的嘱托和祝福,为广大贫困地区、为黔西南、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寄予了希望。

  四月初六,开秧节,“开秧门”,这是布依族开启春耕的重要节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楼纳村和鲤鱼村村民选择在三年后的四月初六这天,同饮一杯酒,结下两地缘,表达黔西南少数民族的感恩之情。

  “两次嘱托,总书记惦念着黔西南。这三年是我们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三年,所以大家希望举办‘开秧节’,向总书记汇报楼纳村的发展变化,感恩党的好政策。”这一番话,黄定品既是向现场的同胞说,又是向外界所有关心黔西南发展的人说。

  对楼纳而言,三年变化之大,变在硬件环境,更变在持续鼓起的钱袋子。实现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到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再到黔西南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基地的完美蜕变,楼纳村只用了三年时间。

  从2011年开始,楼纳村按照“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农民把土地交给经营能手经营”的思路,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先后引进了兴义阳光盆景园、兴义绿缘花卉、贵州阳光农业等多家大型涉农企业,在辖区内大力发展多样化现代农业,建成200亩花卉基地、400亩农业观光园和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产业项目,为楼纳的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我们不仅每年有租金,还可以在基地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比过去高了不少!”村里引进企业种植精品水果、搞蔬菜基地、花卉基地,从最初的质疑到肯定,逐年增加的收入坚定了村民贺西华发展的信心。

  三年时间,楼纳村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成多个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基地,引进的几家企业每年能解决近1万人次就业需求,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8100元。

  在黄定品眼里,“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体现在方方面面,现在楼纳的私人轿车大概已经有近百辆了,以前嫁姑娘买个摩托车算是大方的,现在都是送‘四个轱辘’。”

  农业产业搭建的是基础框架,真正让楼纳实现蜕变的是多样化的发展思路。三年来,楼纳村借助企业力量,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整合浙江宁波、兴义军分区等各级对口援建及扶贫资金,治理河道、美化民居、保护生态、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为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拓宽渠道。

  按照“民族文化靓起来、浪漫夜景靓起来、健康生活靓起来、灿烂山花靓起来”的发展思路,楼纳以自然田园为基础,结合布依民族文化和现代农业观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效显著。走进如今的楼纳村,青山脚下独具特色的布依民居、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宽敞洁净的小村小道、清澈见底的楼纳河一派素雅。

  投资600余万元、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布依民族文化广场建了起来,“交手唢呐”“联手二胡”等民族民间艺术“绝活”被重新挖掘并搬上舞台,十余家乡村旅游酒店和“农家乐”入驻楼纳,楼纳村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开门营业……随着“好花红”的唱响,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在楼纳的田间,这里已然渐成黔西南乡村旅游新热点。

  和楼纳村一样,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过的鲤鱼村整合上级各项资金,在完成道路硬化的同时,还完成了民居美化工程和大部分危房改造,并修建了两个村级广场,建成苗族博物馆。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两村领路人,共饮一杯酒;高唱“好花红”,同心谢党恩。黄定品、杨建平在活动现场一饮而尽,承载了浓浓的情谊。

  感恩不止一碗酒。因为部队帮扶过,楼纳布依人把新建的布依文化广场命名为“‘八一’军民同心民族文化广场”;因为外界多方扶助,楼纳人将广场四周浮雕融入“二十四孝图”以及其他感恩文化元素,用以教导全村群众;因为党的惠民政策,让布依族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首布依族经典民歌《好花红》,在布依族人民心中广泛传唱,经久不衰。

  “中国金州”黔西南各族儿女牢记总书记的“好花红”美好祝福,把殷切嘱托化为强大动力,在跨越赶超道路上奋力前行,全力建设美好家园,推进同步小康,“好花红”也成为黔西南发展愿景的“代名词”。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篷。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红花朵朵向阳开,各族人民心向党。”活动现场,在王菁的领唱下,现场群众深情唱响《好花红》。这一刻,“好花红”在黔西南各族儿女心中,赋予了更新、更深的内涵。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