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2014年07月07日 14:05:41来源:中国黔西南 作者:毛扬周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水库施工现场。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围山湖水库。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法泥水库大坝。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木浪河水库。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兴仁万亩苡仁米基地。罗国林 摄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官田水库。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贞丰县董箐北盘江峡谷。 墙忠元 摄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2014年州和兴义市机关全民义务植树节丰都现场。 墙忠元 摄

“出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见,认真办好‘十二件环保实事’,启动‘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文明环保行动,实行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在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这样的工作部署。

 

这一份今年政府要完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涉及方方面面。完成好并且超额完成每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路子,实现永续发展,是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黔西南州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统计资料显示,全州石漠化面积达到754.4万亩、潜在石漠化面积317.1万亩,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9.9%和12.6%,是贵州省最为集中连片的石漠化地区。2008年,全州8县(市)全部被列入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县。到2013年全州共实施珠防工程180.8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9万亩,封山育林88.93万亩,中央投资14389万元。

 

虽然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因时空分布不均,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水资源利用困难,无论供水总量、年人均供水量,还是人均保灌面积,与全省和全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使黔西南成为缺水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如何破解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瓶颈?州委、州政府历届班子一直在探索,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多年前就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黔西南”的发展理念,历届班子将这一理念传承并进一步提升,每年都会开出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账单”,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注入恒久的动力。

 

对水利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发展的“短板”,我州抢抓国家大力支持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治理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并通过产业化手段治理石漠化,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态脆弱制约“瓶颈”,不仅再造了秀美山川,更为喀斯特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探出了一条新路。

 

我州进入“三位一体”规划的骨干水源工程共45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18座,小型26座,总投资预计160亿元以上,建成后可新增供水8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在中央和省的关心支持下,全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水利“三大会战”和“小康水”行动计划正在加紧实施。今年上半年,在省水利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州水利工作进展顺利,全口径水利建设投资完成16.2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46.47%,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骨干水源工程完成4.2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完成1.2亿元,中小河流治理完成1.1亿元,水土流失治理完成52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含重点县、专项县及“五小”工程)完成8675万元,病险水库治理完成675.5万元,防汛抗旱完成1026万元,农村小水电建设完成1.2万元,村电气化县建设完成980万元,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完成6766万元,其他烟水配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共完成62231.2万元。

 

今年以来,全州着力抓好2013年度3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扫尾工程,除个别以外总体已完成形象进度85%以上,目前正在编制2014年33.68万人饮水安全规划,待审查通过资金下达后实施。同时,打机井与地下水开放利用同步进行。4000处“五小”水利工程已完成980处,完成投资4900万元,“小康水”行动计划初战告捷。

 

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我州坚持走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将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产业化治理石漠化的岩溶山区高海拔地区种草养畜“晴隆模式”、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其中,“晴隆模式”被誉为喀斯特山区扶贫开发的新奇迹,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石漠化治理“四大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不仅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得以改善,还对推动全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其中,“顶坛模式”和“坪上模式”的发源地贞丰县制定了发展10万亩花椒和10万亩金银花计划,并引进了深加工企业;全州已推广种植金银花30万亩,覆盖了8个县(市);晴隆县借着建设全省百万只羊基地建设县的契机,引进2亿多元建设全国专业化程度最高、屠宰生产量最大的羊加工生产线,每年屠宰加工肉羊120万只,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另外,我州还编制了24个特色农业特色产业专项规划,以此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正是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州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13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5.7%。去年,兴义万峰林、贞丰北盘江、安龙招堤、晴隆光照4个湿地公园获国家林业局审查通过,强化对马岭河等重点流域和贵州宜化、贵州兴化等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2%。列入重点减排项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步伐加快。7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建成投用,机动车尾气检测实现全覆盖。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中国黔西南 | 2014年07月07日 14:05:41 | 毛扬周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水库施工现场。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围山湖水库。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法泥水库大坝。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木浪河水库。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兴仁万亩苡仁米基地。罗国林 摄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官田水库。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贞丰县董箐北盘江峡谷。 墙忠元 摄 

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入画来

2014年州和兴义市机关全民义务植树节丰都现场。 墙忠元 摄

“出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见,认真办好‘十二件环保实事’,启动‘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文明环保行动,实行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在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这样的工作部署。

 

这一份今年政府要完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涉及方方面面。完成好并且超额完成每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路子,实现永续发展,是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黔西南州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统计资料显示,全州石漠化面积达到754.4万亩、潜在石漠化面积317.1万亩,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9.9%和12.6%,是贵州省最为集中连片的石漠化地区。2008年,全州8县(市)全部被列入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县。到2013年全州共实施珠防工程180.8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9万亩,封山育林88.93万亩,中央投资14389万元。

 

虽然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因时空分布不均,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水资源利用困难,无论供水总量、年人均供水量,还是人均保灌面积,与全省和全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使黔西南成为缺水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如何破解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瓶颈?州委、州政府历届班子一直在探索,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多年前就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黔西南”的发展理念,历届班子将这一理念传承并进一步提升,每年都会开出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账单”,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注入恒久的动力。

 

对水利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发展的“短板”,我州抢抓国家大力支持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治理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并通过产业化手段治理石漠化,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态脆弱制约“瓶颈”,不仅再造了秀美山川,更为喀斯特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探出了一条新路。

 

我州进入“三位一体”规划的骨干水源工程共45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18座,小型26座,总投资预计160亿元以上,建成后可新增供水8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在中央和省的关心支持下,全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水利“三大会战”和“小康水”行动计划正在加紧实施。今年上半年,在省水利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州水利工作进展顺利,全口径水利建设投资完成16.2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46.47%,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骨干水源工程完成4.2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完成1.2亿元,中小河流治理完成1.1亿元,水土流失治理完成52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含重点县、专项县及“五小”工程)完成8675万元,病险水库治理完成675.5万元,防汛抗旱完成1026万元,农村小水电建设完成1.2万元,村电气化县建设完成980万元,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完成6766万元,其他烟水配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共完成62231.2万元。

 

今年以来,全州着力抓好2013年度3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扫尾工程,除个别以外总体已完成形象进度85%以上,目前正在编制2014年33.68万人饮水安全规划,待审查通过资金下达后实施。同时,打机井与地下水开放利用同步进行。4000处“五小”水利工程已完成980处,完成投资4900万元,“小康水”行动计划初战告捷。

 

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我州坚持走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将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产业化治理石漠化的岩溶山区高海拔地区种草养畜“晴隆模式”、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其中,“晴隆模式”被誉为喀斯特山区扶贫开发的新奇迹,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石漠化治理“四大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不仅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得以改善,还对推动全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其中,“顶坛模式”和“坪上模式”的发源地贞丰县制定了发展10万亩花椒和10万亩金银花计划,并引进了深加工企业;全州已推广种植金银花30万亩,覆盖了8个县(市);晴隆县借着建设全省百万只羊基地建设县的契机,引进2亿多元建设全国专业化程度最高、屠宰生产量最大的羊加工生产线,每年屠宰加工肉羊120万只,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另外,我州还编制了24个特色农业特色产业专项规划,以此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正是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州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13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5.7%。去年,兴义万峰林、贞丰北盘江、安龙招堤、晴隆光照4个湿地公园获国家林业局审查通过,强化对马岭河等重点流域和贵州宜化、贵州兴化等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2%。列入重点减排项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步伐加快。7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建成投用,机动车尾气检测实现全覆盖。

推荐阅读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