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 弘扬民间文化
——记我省“校园十大歌手”蒋文彬
“心里的话,说给了九天的琵琶……”
“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桃花依旧笑对着春风,我爱桃花盛开我爱我的家……”
“啊,牡丹!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金子堆成山,金波水上流。盘江两岸布依人,家家美酒醉歌喉……”
“水墨金州醉人的港湾,你有多少飘香的美酒绣球竹舞让我梦牵……”
踏着悠扬的歌声一路寻去,只见一位中等身材、穿着朴素的农家衣服、长着一副朴实、和善面孔的中年人,在桃园里声情并茂的练唱,谁会想到他竟是“‘96’贵州省校园十大歌手”获得者——蒋文彬。
蒋文彬出生在南盘江畔——义龙新区龙广镇。这里是布依族聚居的地方,他们能歌善舞。生于斯,长于斯的蒋文彬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酷爱唱歌,这或许得益于环境使之然,后来选择学中文,教语文,但对唱歌却痴心未改。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唱歌是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大家都被他抒情男高音所吸引,他歌声高亢明亮、音域宽广、音色纯正,他演唱的《说句心里话》、《小白杨》、《桃花依旧笑春风》、《咱老百姓》、《最美的歌唱给妈妈》、《牡丹之歌》、《疼爱妈妈》、《夫妻情》、《我爱桃花我爱家》、《父亲对我说》、《西部情歌》、《甘肃老家》、《金州美,金州秀》、《水墨金州》、《丽江行》、《我像雪花天上来》、《敢问路在何方》、《儿行千里》、《乡音乡情》、《跟你走》、《心中的故乡》、《母亲》、《感恩》多次在大赛中获奖,省内音乐权威人士宋树秀、邓光华、肖福熙、吴晓明、殷文霞、管兵评委评价“声音独特,象山间流淌的清泉一样,是难得的抒情男高音”。
在贵州教育学院举办的第四、五届歌手大赛中,两次夺冠。因声音、长像与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相像,人们冠以他“蒋大为”的美称。“蒋大为”待人诚恳、为人踏实,演唱的歌曲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据知情人介绍,他从小就喜欢声乐,特别喜欢部队的歌,如《战士与梅花》、《小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妈妈的心,战士的情》、《骏马奔驰保边疆》、《两地书,母子情》、《绿色军衣》、《战士的第二故乡》、《再见吧,老兵》、《再唱小白杨》、《红星照我去战斗》、《军人本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怀念战友》、《好乡亲》、《亲爱的人》、《想家的时候》、《好男儿当兵走》、《我的老班长》等等,且勤奋好学,虽因家寒,进艺术院校无门,无声乐指导老师,但凭借收音机、录音机极力模仿蒋大为、戴玉强、阎维文、吕继宏、王宏伟的声音,自学成材,现在是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艺海星空》歌友联谊会会员、黔西南州音乐教育研究会会员、安龙县音乐家协会会员。他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说句心里话》分别在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电视台播放,深受广大听众、观众的喜爱。参加贵州省校园歌手大赛获第二名,获贵州省广播声乐选播二等奖、95年参加 “中华赛歌会” 贵州省青年歌手大奖赛业余组进入复赛、获贵州省音乐教师独唱比赛二等奖,多次参加州、县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均获奖。
1996年5月16日晚,由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学生联合会在贵州民族学院联合主办“贵州省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全省音才汇聚一堂,决一雌雄。他历战群雄、凭着过关斩将的实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一曲《小白杨》夺得了比赛的亚军,嬴得了“‘96’贵州省校园十大歌手”的称号。《贵州教院报》为此有史以来第一次刊登了学员的专访,由本报记者孙克文写了简讯、王定芳撰写的人物通讯《教院飞来一只百灵鸟》。(《贵州电视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阳电视台》、《贵阳人民广播电台》、《贵阳晚报》、《经济广播电台》、《贵阳交通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作了相应的报道)。
他十分活跃在社会广阔的舞台,95年参加贵州省教育委员会文艺汇演、95年、96年贵州教育学院的消夏暨颁奖晚会、97年安龙县“国庆”晚会、99年安龙县“两基”文艺复查文艺晚会、2001年安龙县“国土杯”作文大赛颁奖晚会、2003年黔西南“中国石化”文艺晚会、2004年“中国首届家庭文化艺术节”黔西南分会场演出、2005年黔西南州“三下乡”活动、2006年龙广镇“元霄”晚会、2007年郑屯镇第二届“间歇泉杯”文艺演出、2008年安龙县“电视散文”进校园进企业进新村活动、2009年德卧镇“毛杉树”歌节、查白“歌节”、“交通安全知识”进龙广、进德卧文艺演出,2010年“金宏建材”端午节民族歌舞联谊会、德卧镇马鞭田村春节系列活动、2011年龙山镇党的知识竟赛文艺演出、笃山乡“新农村建设”文艺演出、2012年“金州春晚我来了”、龙广镇“建党”节、“重阳”节文艺演出、龙广镇纳桃村“三月三”歌节、“六月六”风情节,龙广镇狮子山村田坝组“民族春晚”。田间、地头、学校、厂矿企业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到处都有他优美动听的歌声,给大家带去欢乐,当地老百姓亲切称他为“农民歌手”。
他每年都深入村寨采风,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遍访龙广四十八寨有绝活的当地民间艺人,向他们学习八音坐唱、山歌、笛子、吹木叶、锁呐、舞狮、耍龙、苗族芦笙舞、板凳舞、彝族的口弦琴等方面的知识,收集整理民间小调、山歌,了解风俗民情,写有文章《论布依族妹调的野性美》。首唱贵州省作曲家叶峰的《啊!安龙,故乡》、志鹏的《布依古情歌》、草根、野艾的《根老肥》。贵州省作曲家苏小沙以及贵州电视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日报、黔西南电视台、黔西南报“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组委会一行到龙广镇纳桃村采风,对他的歌声赞叹不已,极力推荐参赛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走近黄果树大瀑布》,他也积极备战“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省、州领导李军、许正维、杜丹、钟德普、谢凤莲、罗用能、王立辉到龙广镇纳桃村调研时,对他的演唱给予高度评价。他爱好广泛,琴棋书画都有所建树,喜欢球类及户外运动、上网、写作、旅游,这样有助于歌曲的处理,声乐技巧有所提高。曾担任《贵州教院报》记者、《希望报》记者、《青年时代杂志社》通讯员,写了大量的新闻消息,发表在《贵州教育报》的《托起家乡的太阳》、《黔西南报》的《执著》、《边防武警报》的《情系橄榄绿》、《金三角》的《红叶》、《希望报》的《他离不开乡间娃娃》,《失学的农家娃有救了》、《贵州教院报》的《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及很多的新闻通讯、《今日义龙》的《美丽的龙广》、《省名师刘光书指导龙广一中教研教改》、《亮点黔西南》的《刘光书名师工作室第二期学员到龙广一中研修》等等。音乐论文《试论民歌欣赏教学之魅力》、《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误区的改进方法》在2007年黔西南州音乐教育学会第四届第二次年会上被评为一、二等奖。
故乡的山水养育了他,他用感恩的心回报故乡。扎根家乡教育,桃李芬芳香飘天下。从一九八五年兴义师专毕业分配到现在的龙广一中任教,一直坚持到如今。那里有他的乡音、乡情,有他二度创作的灵感,有他所钟爱的事业,有他情牵的同事、学生,正如他在歌中唱道的:“你可知道雪花坚贞的向往,就是化作水珠也渴望着爱;你可知道秋叶不懈的追求,就是化作泥土也追寻着爱……我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左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