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州直

黔西南州敢叫石山换“绿”颜

三月,万物新生,百草繁盛。车行于黔西南州的重重大山中,依然是百转千回。只不过,远处近处,高高低低,绿色把曾经“龇牙咧嘴”的石山区装扮得生机盎然。

柏树、车桑子、核桃、澳洲坚果、五星枇杷、金银花……满山遍野,绿得让山养眼,绿得让水清澈,绿得让人振奋。
黔西南州与石漠化的持久战,已经取得了可观可感的成果。
大自然馈予黔西南“地球上一道美丽伤疤”的马岭河峡谷、天下奇观的万峰林,也带来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石漠化山区。
敢叫石山换“绿”颜。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出岩溶山区、高海拔地区种草养畜的“晴隆模式”,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风吹草低见牛羊。海拔1580米高山上的晴隆县莲城镇江满村,白色的波尔山羊和黄色的杜泊绵羊悠闲地啃着青草,犹如一颗颗活动的珍珠。这里原是一个石漠化严重的极贫村,通过引进草地畜牧技术,建成了一个山羊成群、绿草遍野的绿色家园。
政府为农户提供种草、修建羊圈的资金,农户贷款买羊享受贴息,“晴隆模式”成为破解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科技扶贫、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协调推进的成功范例。目前,晴隆县已种植人工草地45万亩,改良草地20万亩,羊存栏数达40多万只,引进了年屠宰120万只羊的海权肉羊加工厂,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大城市。
“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着;石缝种包谷,只够三月活;姑娘往外跑,媳妇讨不着”。贞丰县顶坛片区,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0%。为了治理石漠化,村民种过花生,种过沙仁,搞过养殖,政府也提出过坡改梯等措施,但效果都不显著。直到上世纪90年代,村里找到了最合适的作物——花椒树,它喜钙耐旱,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茂枝繁,有固水保土之效。山上绿起来,村民富起来,全片区的石漠化治理率达92%,水土流失防治率达到94%。
一批治理模式取得成效,一批新的模式正在孕育中。
马岭河峡谷的群山,种上滇柏和车桑子,几十年后,枯枝落叶层增至10厘米,即可改种经济作物;
兴仁县探索在石漠化区域种植优质核桃、无籽刺梨和五星枇杷,并发展起林下养绿壳蛋鸡;
安龙县积极尝试种植优质板栗,在坡脚乡发展起“山上种树、山腰种蕉、山脚种蔗、林下养猪”的高效立体山地农业;
兴义市乌沙镇的石缝里种起了产量高、产值大的澳洲坚果;
贞丰县岩石裸露的贫困村大规模种植“贞丰四月李”……(记者 宋洁)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