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在盘江大地的扶贫壮歌
2015年05月27日 17:15:55来源:中国黔西南 作者:胡光耀
激荡在盘江大地的扶贫壮歌
—— 黔西南州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郁郁葱葱的草场生机盎然,成群结对的羊在草地上觅食,宽阔平坦的公路直通农家……走进海拔1580米的晴隆县莲城镇江满村,眼前是一幅如诗如画、富裕和谐的画面。
和江满村一样,黔西南很多贫困地区群众收获了扶贫开发带来的实惠。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主战场之一的黔西南州,近年来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大力实施“菜单式兜底、育婴式管理”的精准扶贫政策,不断探索结对帮扶、产业扶贫、党建扶贫等多种扶贫开发模式,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仅2014年,我州共争取上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5.9亿元,争取资金量超过全省安排资金总量的1/7;全省19个集团帮扶点我州争取到5个,占全省近1/4;全省安排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争取到安龙、普安两个县,并争取到册亨、望谟两县享受扶贫攻坚示范县待遇,每县得到不低于8000万元的扶贫资金支持,占比全省第一;率先在全省对口帮扶城市开通兴义至宁波航线,对口帮扶资金达6200万元,创历史新高;以“晴隆模式”为核心的草地畜牧业,已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亮点;普安、安龙、兴仁3县共有回龙镇等24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7.36万人,连续2年获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特等奖;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76.5%,比2013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建档立卡,找准“穷根”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摸清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农户的贫困程度开展帮扶,使扶贫开发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
在普安县盘水镇红星村村委会办公室,打开村里的建档立卡档案资料,贫困户的家庭构成、文化程度、致贫原因、参加新农合情况及收入来源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该村共有856户3425人,其中贫困户300户1162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种养业及外出务工收入。这些信息的获得,得益于全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
我州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7个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需要对88个贫困乡镇的629个村84.19万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精确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确定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等,并做好动态管理,切实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牢做实。同时,对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总体工作情况,建立全州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连片特困地区电子信息档案和系统,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全面监测,完善扶贫脱贫评估体系,为全州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提供基础数据。
目前,全州识别并建档立卡贫困村629个(其中:一类贫困村448个,二类贫困村106个,三类贫困村75个),贫困户30.59万户97.07万人,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档、州有(信息)平台”。
去年11月底,完成对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建成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今年1月底,完成建档立卡数据更新,与全省、全国工作进度保持同步。
“过去扶贫是大水漫灌,现在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就是要找准‘穷根’,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变‘漫灌’为‘滴灌’。”针对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我州采取“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帮扶方式,实行分类指导,逐村逐户落实有针对性、操作性的精准扶贫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菜单式扶贫定单,使“笼统式”的共性扶贫向“菜单式”的精准扶贫转变,切实让贫困群众找到致富门路。
结对帮扶,干部攀“穷亲”暖民心
“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子不知怎么过。”这是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特困户罗卜作的心声。罗卜作过去是村里的养牛大户,几年前,两个儿子与妻子相继得重病,失去劳动能力,长女罗仕英因此也辍学照顾母亲,唯有幼子罗送还在上学,全家生活陷入贫困,仅靠罗卜作种植十几亩地以及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对此,州委办公室一支部结对帮扶罗卜作家,整合州、县、乡三级扶贫资源,对其进行精准的跟踪帮扶。罗卜作一家的日子由此开始发生了变化。
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罗卜作的妻子及长子、次子获得社会资助并得以医治,罗仕英、罗送则到县城就读寄宿式学校,罗卜作通过发展养猪产业,家庭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一家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精准扶贫就是要以特殊困难群众的脱贫为突破口,实施点对点扶贫,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菜单式兜底,育婴式管理’,采取多种方式,谋产业、找市场,让特殊困难家庭有产业、能发展,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州委书记张政说。
为切实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我州采取结对帮扶、“菜单式兜底,育婴式管理”等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坚持县乡为主、三级联动,整合资源、协调推进,不致富不放手,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州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结对帮扶2户,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对帮扶1户,州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的党支部结对帮扶1户极贫户,充分吸呐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做到群众不脱贫、单位不放手、帮扶不脱钩,为全州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脱贫、能致富精准扶贫工作之路。
从2014年3月起,从州直单位中共选派4371名干部,赴全州8县(市)、义龙新区845个村统筹开展同步小康驻村、“联乡、驻村”、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结对帮扶特困户工作。全州629个贫困村派驻精准扶贫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已于2014年6月底达到全覆盖,队员到位率达100%。同时,驻村干部帮助帮扶村制定科学的规划,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式,帮助帮扶村和贫困户协调、争取资金,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帮扶对象发展生产、提高素质,在规定时限内帮助帮扶对象稳定脱贫致富。
今年,州委、州政府计划选派1537名特派员(包括组织特派员、扶贫特派员、科技特派员、金融特派员、企业特派员),分批选派特派员驻村开展各项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产业扶贫,精准发力逐个“击破”
减贫脱贫,关键在产业。我州积极培育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去年种了3个大棚的蘑菇,今年打算再增加4个。”在金州出口蔬菜农业示范园区,义龙试验区龙广镇果药村村民张启平正在扩建大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这蘑菇不愁销路,是个致富好产业,一个大棚一年能赚2万元!”
晴隆县莲城镇江满村原是一个石漠化严重的极贫村,通过引进草地生态畜牧业,政府为农户提供种草、修建羊圈的资金,农户贷款买羊享受贴息,江满村由此变成了一个山羊成群、绿草遍野的绿色家园。目前,晴隆县养殖“晴隆羊”16万只,种草48万亩,引进了年屠宰120万只羊的海权肉羊加工厂,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大城市。
义龙试验区的蘑菇产业和晴隆县的生态畜牧业,只是我州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州因地制宜,围绕重点特色产业,以扶贫攻坚示范区、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和产业化扶贫为抓手,着力推进核桃、草地畜牧、茶叶、中药材等扶贫产业,带领和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4年,全州完成草地畜牧业投资6350万元,种草2.29万亩,建圈11.14万平方米,羊存栏达110余万只,出栏达40余万只,牛存栏达53.3万头,出栏达10余万头;完成核桃产业投资2937.2万元,种植核桃12.7万亩,累计面积达到64.65万亩;完成茶产业投资650万元,新种茶叶0.55万亩,累计面积达35.5万亩;完成中药材投资600万元,种植2.16万亩,累计面积达70余万亩;新植油茶0.93万亩,改造老油茶园1万亩,累计油茶面积达28.7万亩;种植柑桔、软子石榴、苹果、枇杷等精品水果0.47万亩,累计精品水果面积达2.14万亩;新种植甘蔗6.5万亩,累计面积达30余万亩。
同时,我州再次争取到3个省级园区,省级农业园区总数达到8个,占全州省级园区的40%,省级重点园区占全州重点园区的42%。其中,省级重点园区3个,分别是安龙县金州出口蔬菜农业示范园区、晴隆县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南北盘江甘蔗产业园。
今年,我州将着力打造核桃、草地畜牧业、茶叶、中药材、蔬菜、精品水果、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实施产业帮扶实现户户有增收致富的门路的目标。同时,我州还将实现贫困农户饲养绿壳蛋鸡全覆盖,并做大做强草地畜牧业,着力把黔西南打造成为西南草都。
精准扶贫,攻坚目标清晰明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州委、州政府最关注的是同步小康,最关切的是扶贫攻坚,而扶贫开发是同步小康的关键。那么,新常态下的扶贫开发工作,如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大力培育“十大扶贫产业”,对已识别的14类贫困人口实行精准扶贫,切实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实施扶贫职业技能培训“一户一人”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贫困县约束退出机制,开展贫困县“减贫包干试点”工作;加快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完成2万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任务,打造贞丰县者相、兴义市丰都、兴仁县城南、义龙试验区鲁屯4个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示范区;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15.06万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1%。”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州将坚持以困难群众的精准脱贫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和拓展“菜单式兜底、育婴式管理”的精准扶贫模式,以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这“六个到村到户”作为抓手,缺什么补什么,把精准扶贫从人的精准扶贫过渡到产业的精准扶贫,通过行之有效的机制来推动产业落地、农民增收、共同富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帮扶到户,措施到人,帮助每个贫困户“斩断穷根”,黔西南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