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州直

黔西南州坚持“大教育”平台建设见成效

一鸣惊人“三状元” 薪火相传强教育

——黔西南州坚持“大教育”平台建设见成效

   

今年高考成绩一公布,黔西南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贵州省文理科三位第一名均出自该州的兴义八中,全州录取进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达到29人。

    “不只是兴义八中,今年全州其他高中的高考成绩都比较好。”黔西南州教育局法制宣传科科长徐聆告诉记者,全州600分以上考生人数排全省第3位,二本以上上线人数比2014年净增300人。优异的高考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黔西南州教育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大教育”初见成效

    虽地处偏远,但黔西南人历来重视教育,早在清朝时期,兴义高等小学堂学生魏正楷、窦简之、高致祥等13人赴贵阳参加贵州全省公立中学通考,不仅全部录取,而且囊括了前1至13名,一时轰动黔中。

    走进新时代,黔西南州教育工作成绩斐然,该州多年坚持实施“大教育”平台建设功不可没。

    围绕将黔西南州建成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该州提出了大教育、大医疗等六大平台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

    立足内需发展教育,提倡办有用的教育,办符合于自治州当前历史发展阶段的教育,办扶贫的教育,办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的教育,办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兴旺发达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领导下,全州教育工作紧紧围绕2012年出台的《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见》,努力搭建大教育平台,迅速推进名师名校打造工程、课堂教学创新工程等十大教育工程的实施。

    为此,该州在教师素质培养和提高上,积极实施好“国培计划”、“千校万师”培训、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等工作,广泛邀请北京大学等名校专家赴黔西南开展送教活动,仅今年上半年,该州已有数千名教师参与了各类培训;在资金投入上,政府通过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力度,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黔西南州每年投入教育资金数以亿计,今年1至6月,该州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完成6.17亿元,一大批校园、校舍软硬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多年对教育事业的重点打造终结出丰硕成果。

    在7月23日召开的全州教育创先争优座谈会上,州委副书记汤向前说,兴义八中成功办学的特色之路有三个启示:一是一定要有好的带头人;二是一定要有一条好路子;三是一定要有好的吸引力。

    眼下,该州要求全州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兴义八中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在各自工作领域打造特色和亮点,特别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学校,全面提升全州教育水平。

让孩子快乐成长

    走进贞丰县者相镇这艾村这艾小学,舞蹈室、棋艺室、书画室、图书室等应有尽有,记者看到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学习,健康生活。

    “我们学校有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校不只是关注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这艾小学校长杜忠律看来,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得好吃得好玩得好就是最好的教育。

    当前,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工子女面临着教育和管理缺失问题,为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近年来,黔西南州探索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模式,让孩子们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

    目前,该州“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

    作为“中华诗词之乡”,兴仁县做好“书香文化”文章,在中小学大力弘扬诗词文化,倾力打造“书香”校园;

    晴隆县牢牢抓住少数民族文化,施行民族歌舞进校园,让学生们从小就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因地制宜的校园建设,让广大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目前,黔西南州的不少农村寄宿制学校开设了“亲情电话”。

    一些学校启动了“乡村少年宫”建设,让孩子们发挥兴趣特长,在快乐中学习;部分学校建立起“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组织教师、村校关工委“五老”人员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让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各个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让孩子们感到亲人就在身边。

    黔西南州探索出的“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模式实现了让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在校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目前该模式的成功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相关链接

    黔西南教育的百年传承

    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兴义就有了第一座笔山书院,系当地士绅和民众自发筹资兴办,是科举时代讲授四书五经的场所。

    清末笔山书院的历届校长广邀名师,严格保证教学质量,一时学校声名远播,吸引了兴仁、贞丰、晴隆,广西隆林,云南罗平、富源等地的众多青年学子前来就读。

    1905年,维新变法与民主革命的思潮相继在全国兴起,地处黔滇桂交界处的兴义由于商贾云集,消息甚是灵通,很快当地废止了岁试,将当时最负盛名的笔山书院更名为高等小学堂,并进行扩建。据了解,当时校舍规模宏大,环境幽静,三进院舍26楹的建筑群在那时的学堂中亦少有。

    笔山书院更名后进入鼎盛发展时期,由于当地士绅对兴义教育的重视,重金礼聘众多名流执教于兴义高等小学堂,还从日本购入大量图表、仪器和书籍,供学生学习近代知识。

    还是1905年,这一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初更名为高等小学堂的笔山书院,时逢贵州全省公立中学通考,堂长徐天叙领魏正楷、窦简之等13人到贵阳投考,不仅全部录取,而且囊括了前1—13名,震动黔中教育界,一时传为佳话。

    1905年至1926年,兴义笔山书院东渡日本留学的学生就达40余人,为全省之冠。(刘义)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