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公安局:大数据“地网”安防收获群众大满意大认同
民警为留守儿童佩戴免费安全手环。
黔西南州公安机关坚持把“平平安安和老百姓过日子,和老百姓过平平安安的日子”作为第一追求,积极搭建警民互动“桥梁”,做实新型农村“警务”,实践运用“地网”安防系统“136”模式在关爱留守儿童和打击偷牛盗马两个领域取得试点突破,用实际行动换来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大满意和大认同。
民警为留守儿童佩戴免费安全手环。
构建作战平台:大数据“地网”安防“136”运行模式
黔西南州公安局通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反复推敲,制定形成了集“一个系统”、“三大功能”、“六大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地网”安防系统“136”运行模式。一个系统:以传感器(芯片)为信号源头,以辅设侦测基站为传输通道,以“地网”安防系统管控平台为存储仓库,通过系统运作对特定对象安装传感器,使“地网”安防系统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目的,实现全面感知、精确防范、精准打击。三大功能:数字化管理功能对重点场所、民爆物品、特殊人群、摩托车、大牲畜等特定对象信息集中汇入“地网”安防系统资源池,实现全方位、全天候、无死角数字化掌控,自动分析研判。感知预警功能对特定对象的地理信息、进出动态、加速度、烟雾气体、异常异动等信息进行感知,实现先期预警预判。侦测实战功能对特定对象的活动动态、运行轨迹、数据信息进行锁定、跟踪、分析,通过“地网”安防系统获取证据,实现技防设施由传统的事后取证处置向对可疑事件事先预警的突破转变。六大应用:突出应用在盗窃摩托车重点地区、消防安全重点场所、民爆物品管理重点环节、偷牛盗马重点村寨、特殊人群管理领域、警务工作领域等六个领域。
安全手环。
实战第一领域:留守儿童“安全手环”试点初见成效
黔西南州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贫困人口达30余万,青、壮年人群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相继走高,截至2016年12月,全州共有留守儿童9万多名。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留守儿童健康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黔西南州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编密织牢留守儿童“大数据+”安全防护网。为留守儿童和特殊人群发放免费集“手机APP、时钟、位置实时监控、SOS紧急报警、电子围栏报警、移动轨迹查询、低电量报警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手环”,通过“地网”安防技术异常动态第一时间预警、侦测、感知、定位,第一时间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留守儿童父母还可以通过安装手机APP,实时观看孩子位置,接收孩子SOS报警,查看孩子动态轨迹。
2016年11月,黔西南州公安局在兴义市先期试点,为下纳灰村秧龙组、塘子边、贵地湾等村寨的22名留守儿童佩戴免费安全手环,亲属纷纷叫好。
在下那灰村贵地湾组,8岁的刘聪在民族小学读二年级。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妈妈生下他后不久就改嫁他乡,父亲在山东打工很少回家,从小就跟着年近60岁的爷爷刘永权、奶奶罗谊翠生活。爷爷奶奶超持着家里的全部农活和家务,根本抽不出时间接送孙子上学。2017年4月的一天,刘聪放学后,跟随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去邻村看花灯。爷爷奶奶寻遍全村也未找到孙子刘聪,情急之中突然想起孙子手上戴着公安配发的安全手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警务室监控中心报警,由于刘聪的行动轨迹没有超出电子围栏红线,安全手环没有发出报警信号。值班民警迅速通过地网安防系统,对安全手环行动轨迹进行定位跟踪,发现刘聪所在地点后,民警带着两位老人在邻村一户举行葬礼花灯表演现场将刘聪找到。两位老人拉着孙子激动地说:“这个小手环作用还真大,太感谢你们了,警察同志。”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2017年3月6日,佩戴安全手环的下纳灰村贵地组5岁留守儿童张博,日常活动轨迹超出了电子围栏红线,地网安防监控中心及时发出预警,值班民警立即对安全手环进行定位,并迅速联系警务助理及群防力量,将留守儿童张博找回。
据统计,全州共有留守儿童9万多名,目前,黔西南州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等单位已共同筹资400余万元,制作安全手环6万多枚,先期为小学阶段213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免费试点配发安全手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在2017年逐步推广为6万名留守儿童配发安全手环,2018年初实现全州9万名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民警为村民讲解地网安防系统手机APP。
实战第二领域:耕牛防护“牛耳环”试点获得群众点赞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以地为本、地以牛为力。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同时,黔西南州公安机关还聚焦农村百姓最头疼的偷牛盗马案件频发问题。黔西南州大部分农村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计,牛、马就是农耕中重要的劳动力和运输工具。2016年,全州偷牛盗马发案136起,偷牛盗马案常年居高不下,耕牛被盗,使村民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生产和生活也陷入困境。为防范牛马被盗,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全州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大数据+”“地网”安防系统,编织一张防止牛马被盗防护网,为大牲畜戴上“耳环”,“耳环”内芯片能实时传输数据到“地网”安防系统,对大牲畜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数据轨迹显示。
目前,在全州偷牛盗马案相对频发的清水河镇、乌沙镇等8个重点村寨,926户农户家庭中经济价值高的2185头大牲畜身上试点安装了“耳环”芯片。
为防范牛马被盗,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全州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大数据+”“地网”安防系统,编织一张防止牛马被盗防护网,为牛戴上“耳环”。
说起“牛耳环”,乌沙镇磨舍村行动不便的74岁老人彭伟福面带笑容,一个劲地说“好”。他告诉笔者,以前,为了守住耕牛不被偷,老人一家试过把耕牛牵牛绳拴在脚上睡觉、多养狗防盗的方法,犯罪分子剪断绳子、先偷狗后偷牛,想尽办法都斗不过犯罪分子的手段,白天干活累、晚上守牛更累,从没睡过安稳觉。自从安装上牛“牛耳环”后,再也不用担心耕牛被偷了。他自信地掏出手机,指着地网安防系统手机APP“安驹”说:“只要我家的牛走过第一道50米防线,我的手机就报警,不管是白天干活还是晚上睡觉,只要随身带着手机,就可以随时看见我家牛是不是安全的。”
牛戴上“耳环”。
地网安防系统实现“牛耳环”报警,耕牛户主、监控中心同时感知,合成力量跟踪轨迹,迅速挽回经济损失。
村民胡恩贵对“牛耳环”半信半疑,安装的时候就不大情愿,他认为一个小小的“牛耳环”就能看住家里的耕牛,这不是天荒夜谭,忽悠老百姓吗!在村里,抱观望等待的村民不止胡恩贵一人,他们都觉得用传统守旧的方法守牛实在,虽然辛苦,但也值得。为了让村民相信“牛耳环”带来的好处和实惠,磨舍村警务室民警深入农户家里,主动为他们讲解“牛耳环”功能作用。自从村里的16户村民带头在30头牲畜身上安装“牛耳环”后,村里再也没有发生一例耕牛被盗的案情,反而在没有试点的村里,耕牛频频被盗,常常出现村民深更半夜敲锣打鼓,高呼找牛。磨舍村村主任窦孝启说,仅2016年1-11月,全村发生耕牛盗窃案共3起,损失耕牛5头,3个农户家庭全年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同年12月在村里试点安装“牛耳环”后,全村没有出现过耕牛被盗的情况,发案率明显下降。村民反响强烈,纷纷要求安装“牛耳环”。
2017年2月22日凌晨2时许,晴隆县中云镇老坪村村民邓某某向中云派出所报警,称其与邻居邓某家中三头耕牛被盗。接警后,中云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利用“地网”安防系统对“牛耳环”进行定位跟踪,数据轨迹显示被盗耕牛已被盗贼牵至中云境内小地名叫狮子口的一山坡上。派出所马上组织警力设置卡点,同时,联系各村警务助理和群防力量进行合围堵截,致使盗贼弃牛而逃,警方成功追回被盗耕牛3头。
试点使用以来,全州公安机关为群众追回被盗、走失耕牛96头,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群众反响强烈。目前,兴义市已经率先全面铺开,逐步在全市登记造册的3.85万头大牲畜身上安装“耳环”芯片。据统计,2017年以来,黔西南州偷牛盗马案同比发案率下降21.6%,破案率较去66.5%上升到92.7%。
为更好的履行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能作用,黔西南州公安局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理念,紧紧抓住风险感知、预警预防这个关键,充分应用“地网”安防技术在治安防范和安全监管中的突出作用,初步探索建立了具有黔西南特色的公安“地网”安防“136”模式,夯实大数据+治安防控体系基础,延伸公安机关触角,增强社会治理的前瞻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吴钦钦 田富)
责编:张椹炎
相关信息
- 520大型欢乐单身交友Party,就等你噢! 2017-05-18 08:08:24
- 黔西南州副州长周舟到金州电力公司调研指导工作 2017-05-15 15:19:20
- 黔西南州未来72小时、各县市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2017-05-15 15:09:13
- 黔西南州未来72小时、各县市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2017-05-15 15:09:13
- 贵州环保整改持续 黔西南州13件投诉办结 2017-05-15 10:43:26
- 黔西南:1至4月约谈党员干部3025人 2017-05-15 10:40:40
- 黔西南:1至4月约谈党员干部3025人 2017-05-15 08:44:50
- 今晚黔西南州各地有中到大雨 册望有大到暴雨 局地 2017-05-14 15:17:21
- 全州各地有中到大雨 册望有大到暴雨 2017-05-14 15:17:21
- 全州各地有中到大雨 册望有大到暴雨 2017-05-14 15:17:21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