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电力星空繁星闪烁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州电力发展纪实

2018年10月12日 08:03:07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张英文 陈民华

电力星空 繁星闪烁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州电力发展纪实
 

  2007年4月28日,黔西南州最后一个“无电村”——晴隆县大田乡(后与相邻的马场乡合并为茶马镇)兰蛇村正式通电。位于海拔1700多米高山之巅的苗族同胞,告别了烧柴煮饭、点煤油灯、点蜡烛照明的日子。

  两年后的2009年年底,我州电力发展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全州实现“户户通电”!

  这,只是我州电力发展的两个节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力、煤炭、风力、光照等资源,电力发展迅猛,涵盖了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目前,全州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3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70万千瓦、火电装机19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70多万千瓦。到“十三五”期末,全州装机容量预计达1312万千瓦,全州预计新增装机382万千瓦。供电行业州内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地方电网金州电力公司为主的两张电网体系,电价“洼地”优势逐步增强,资源优势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发出更多的电

  我州海拔大多在800-1300米之间。这里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253.1-1577.2毫米。境内河流100多条,南北盘江境内流程264公里,流域面积6457平方公里,落差425米。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水能、光能、风能资源。另外,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其中煤炭远景储量196亿吨以上。

  在水电发展上,截至1980年底,我州境内建成小水电站503处,总装机容量31285.5千瓦,累计发电量4178.4万度。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黔西南州水电开发迎来先机,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在黔西南境内修建鲁布革、天生桥一级和二级水电站,全州的水电开发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1年6月底,国家正式批准建设鲁布革水电站。1988年7月,鲁布革水电站首台15万千瓦机组发电,1991年6月,4台机组全部投产,装机总容量达60万千瓦。从1993年初开始,鲁布革电站开始向千里之外的广州送电,成为国家 “西电东送”工程第一个水电站。目前,鲁布革电站60%的电量发往广东。

  1983年初,天生桥二级电站动工建设。天生桥二级电站是红水河南盘江流域综合规划的第二个梯级电站。1992年底,天生桥二级电站第1台机组发电,2000年底机组全部投产,总装机容量为132万千瓦,年发电量82亿千瓦小时。

  1991年下半年,天生桥一级电站也开工建设了。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国家与广东、广西、贵州合资办电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西电东送的大型骨干电源。1998年底,天生桥一级电站首台机组发电,2000年底机组全部投产。

  天生桥一级、二级电站的建成投产,有效地改善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提高电网效益,对华南电网西电东送,缓和广东省供电压力,促进广东、广西和贵州三省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浩荡春风,我州抢抓机遇,把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列为经济建设的重头戏,招商引资开发南、北盘江水能资源,建设骨干电站,全州水电开发的热潮,一波又一波地在南、北盘江气势恢宏地展开。

  近年来,全州上下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大健康产业向前发展。2015年底,全州开工建设的37个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中药材总产值突破40亿元,覆盖农户26.6万户,户均增收2346元,医药工业总产值4.79亿元,相比2014年的4.41亿元,同比增长8.6%。兴义市德心园敬老中心建成投用,有床位220张;安龙县打造“黔西南州健康养老服务基地——中国安龙养生谷”。已逐步形成以苗药、中药材产业、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黔西南州大力发展健康运动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打造生态体育公园、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建设了一批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和水上运动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马拉松、自行车、拳击、龙舟、攀岩、跳伞、汽车等赛事活动品牌。在大力发展医疗养生旅游产业方面,规划建设了一批集“游、医、养、学”为一体的康养旅游项目。

  全州着力打造以养生业与大旅游、医药研制业与大扶贫,以及健康产业与山地城市融合发展产业,抢占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充分挖掘现有基础和优势,瞄准健康医疗、医疗器械、养老休闲、健康旅游、健康管理等重点方向,注重“研、产、购、医、养、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三省区中心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群基地。各县(市、区)围绕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结合黔西南州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化健康旅游,形成“医+养+旅”产业模式,以园聚项目、促项目、扶项目,结合实际建立大健康产业园。

  随着贵州大健康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和产业链条的不断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出现,新机制将不断健全,黔西南州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创新、绿色、扶贫能力将不断提升。大健康产业,正成为21世纪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黄金产业”“希望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贵州,启动健康新动力,“黔”力无限。

    (来源:黔西南日报   记者 张英文 实习记者 陈民华)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电力星空繁星闪烁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州电力发展纪实

黔西南日报 | 2018年10月12日 08:03:07 | 张英文 陈民华

电力星空 繁星闪烁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州电力发展纪实
 

  2007年4月28日,黔西南州最后一个“无电村”——晴隆县大田乡(后与相邻的马场乡合并为茶马镇)兰蛇村正式通电。位于海拔1700多米高山之巅的苗族同胞,告别了烧柴煮饭、点煤油灯、点蜡烛照明的日子。

  两年后的2009年年底,我州电力发展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全州实现“户户通电”!

  这,只是我州电力发展的两个节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力、煤炭、风力、光照等资源,电力发展迅猛,涵盖了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目前,全州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3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70万千瓦、火电装机19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70多万千瓦。到“十三五”期末,全州装机容量预计达1312万千瓦,全州预计新增装机382万千瓦。供电行业州内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地方电网金州电力公司为主的两张电网体系,电价“洼地”优势逐步增强,资源优势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发出更多的电

  我州海拔大多在800-1300米之间。这里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253.1-1577.2毫米。境内河流100多条,南北盘江境内流程264公里,流域面积6457平方公里,落差425米。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水能、光能、风能资源。另外,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其中煤炭远景储量196亿吨以上。

  在水电发展上,截至1980年底,我州境内建成小水电站503处,总装机容量31285.5千瓦,累计发电量4178.4万度。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黔西南州水电开发迎来先机,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在黔西南境内修建鲁布革、天生桥一级和二级水电站,全州的水电开发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1年6月底,国家正式批准建设鲁布革水电站。1988年7月,鲁布革水电站首台15万千瓦机组发电,1991年6月,4台机组全部投产,装机总容量达60万千瓦。从1993年初开始,鲁布革电站开始向千里之外的广州送电,成为国家 “西电东送”工程第一个水电站。目前,鲁布革电站60%的电量发往广东。

  1983年初,天生桥二级电站动工建设。天生桥二级电站是红水河南盘江流域综合规划的第二个梯级电站。1992年底,天生桥二级电站第1台机组发电,2000年底机组全部投产,总装机容量为132万千瓦,年发电量82亿千瓦小时。

  1991年下半年,天生桥一级电站也开工建设了。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国家与广东、广西、贵州合资办电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西电东送的大型骨干电源。1998年底,天生桥一级电站首台机组发电,2000年底机组全部投产。

  天生桥一级、二级电站的建成投产,有效地改善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提高电网效益,对华南电网西电东送,缓和广东省供电压力,促进广东、广西和贵州三省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浩荡春风,我州抢抓机遇,把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列为经济建设的重头戏,招商引资开发南、北盘江水能资源,建设骨干电站,全州水电开发的热潮,一波又一波地在南、北盘江气势恢宏地展开。

  近年来,全州上下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大健康产业向前发展。2015年底,全州开工建设的37个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中药材总产值突破40亿元,覆盖农户26.6万户,户均增收2346元,医药工业总产值4.79亿元,相比2014年的4.41亿元,同比增长8.6%。兴义市德心园敬老中心建成投用,有床位220张;安龙县打造“黔西南州健康养老服务基地——中国安龙养生谷”。已逐步形成以苗药、中药材产业、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黔西南州大力发展健康运动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打造生态体育公园、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建设了一批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和水上运动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马拉松、自行车、拳击、龙舟、攀岩、跳伞、汽车等赛事活动品牌。在大力发展医疗养生旅游产业方面,规划建设了一批集“游、医、养、学”为一体的康养旅游项目。

  全州着力打造以养生业与大旅游、医药研制业与大扶贫,以及健康产业与山地城市融合发展产业,抢占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充分挖掘现有基础和优势,瞄准健康医疗、医疗器械、养老休闲、健康旅游、健康管理等重点方向,注重“研、产、购、医、养、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三省区中心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群基地。各县(市、区)围绕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结合黔西南州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化健康旅游,形成“医+养+旅”产业模式,以园聚项目、促项目、扶项目,结合实际建立大健康产业园。

  随着贵州大健康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和产业链条的不断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出现,新机制将不断健全,黔西南州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创新、绿色、扶贫能力将不断提升。大健康产业,正成为21世纪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黄金产业”“希望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贵州,启动健康新动力,“黔”力无限。

    (来源:黔西南日报   记者 张英文 实习记者 陈民华)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