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让绿色成为美丽黔西南的底色

2023年08月15日 09:31:45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邓忠胜 杨志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贵之州”黔西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以山地旅游为代表的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加快推动康养、文旅产业发展,迈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同年,黔西南州作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是贵州省唯一一个整体被纳入省级生态文明县示范区建设重点的市(州)。

  作为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黔西南州地表水丰富,荟萃峡谷、峰林、溶洞、天坑、地缝等多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森林葱郁、物种富集,是一片生态沃土。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保护好大自然赋予黔西南州的绿色生态禀赋,是黔西南州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嘱托和要求,州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

  ——认真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黔西南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多次专题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州政府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完善黔西南州绿色发展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州内考评机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工作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制定方案,建立台账,确保各项工作精准落实,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系列制度、机制,强化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性和约束性,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思路既定,全州上下放手作为,着力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子。

  能源体系重构、产业结构变革、发展空间重塑,黔西南州统筹推进生态和生产方式转变。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河长云为平台的大数据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创建了“河长云作战指挥平台”,通过一张图对全州河库进行管理;我州实施的河长制在2020年时作为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实施;2020年兴义市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挂牌督战、挂图作战、挂账销号。“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顺利收官,41项重点指标、38项具体任务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对我州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评价为“优秀等次”。

  ——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强力推动万峰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渔民转产上岸工作。万峰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珠江三角洲水质调剂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水源供给地。黔西南责无旁贷扛起珠江流域“上游责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持清网、清源、清岸、清违强力推进,强化干支同治、水岸并举,同步推动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宜居家园建设,持续巩固水生态治理成效。如今,万峰湖网箱全无,一江碧水南去,两岸美丽乡村串珠成链,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渐成体系。《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保护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为万峰湖的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了法治上的“标尺”,也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号角。

  ——两省三地运用联动机制开展跨省河流治理见成效。黔西南州在黄泥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运用联动机制,牵头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同时联合六盘水市和曲靖市一起开展执法活动。初步建立三个市州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标准。

  ——林长制稳步推进。率先在全省建立林长制工作,印发《黔西南州推行“林长制”工作的指导意见》,构建各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面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

  ——生态示范创建增添新动力。兴义市万峰林街道获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获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生态载能工业不断做强,培育建成了黔西南州鸿大环保垃圾发电、黔西南州腾翼节能保温墙材等一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绿色产业企业。

  全州获省级工业节能产品认定企业13家,贵州黔桂金州建材有限公司、晴隆盘江水泥和贵州晴隆肥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工信部颁授“国家绿色工厂”称号。全州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38万亩,种植茶叶面积44.6万亩。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和生态旅游业,培育了以兴义、兴仁、义龙等为核心,辐射全州的康养基地,万峰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对于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老百姓来说,节能减排、环境考评的数据达标是硬杠杠,而看得到蓝天碧水,才是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在兴义市丰都街道东峰林江平大道海子坝湿地,白鹭已成“常客”,它们贴着水面飞行,翅膀掠过水面,溅起点点水花;或是在湖边来回踱步,绅士范十足。成群的白鹭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精美的风景画。

  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稳定在99%以上。2022年,全州河流地表水16个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优良水质断面比例100%,水质状况总体为“优”;全州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97.2%,同比分别提升0.8个百分点和6.7个百分点;全州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99,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良”,与2021年相比略有提升。全州森林面积达1542万亩,森林蓄积量达4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组组数据表明,良好生态已成为黔西南州最靓丽的名片。

  使命在肩、责任在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把握新的时代脉搏,黔西南州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系列决策部署,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专注发展的战略定力,继续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让绿色成为美丽黔西南的底色。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邓忠胜 杨志远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让绿色成为美丽黔西南的底色

亮点黔西南 | 2023年08月15日 09:31:45 | 邓忠胜 杨志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贵之州”黔西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以山地旅游为代表的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加快推动康养、文旅产业发展,迈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同年,黔西南州作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是贵州省唯一一个整体被纳入省级生态文明县示范区建设重点的市(州)。

  作为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黔西南州地表水丰富,荟萃峡谷、峰林、溶洞、天坑、地缝等多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森林葱郁、物种富集,是一片生态沃土。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保护好大自然赋予黔西南州的绿色生态禀赋,是黔西南州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嘱托和要求,州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

  ——认真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黔西南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多次专题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州政府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完善黔西南州绿色发展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州内考评机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工作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制定方案,建立台账,确保各项工作精准落实,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系列制度、机制,强化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性和约束性,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思路既定,全州上下放手作为,着力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子。

  能源体系重构、产业结构变革、发展空间重塑,黔西南州统筹推进生态和生产方式转变。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河长云为平台的大数据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创建了“河长云作战指挥平台”,通过一张图对全州河库进行管理;我州实施的河长制在2020年时作为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实施;2020年兴义市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挂牌督战、挂图作战、挂账销号。“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顺利收官,41项重点指标、38项具体任务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对我州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评价为“优秀等次”。

  ——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强力推动万峰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渔民转产上岸工作。万峰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珠江三角洲水质调剂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水源供给地。黔西南责无旁贷扛起珠江流域“上游责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持清网、清源、清岸、清违强力推进,强化干支同治、水岸并举,同步推动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宜居家园建设,持续巩固水生态治理成效。如今,万峰湖网箱全无,一江碧水南去,两岸美丽乡村串珠成链,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渐成体系。《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保护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为万峰湖的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了法治上的“标尺”,也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号角。

  ——两省三地运用联动机制开展跨省河流治理见成效。黔西南州在黄泥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运用联动机制,牵头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同时联合六盘水市和曲靖市一起开展执法活动。初步建立三个市州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标准。

  ——林长制稳步推进。率先在全省建立林长制工作,印发《黔西南州推行“林长制”工作的指导意见》,构建各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面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

  ——生态示范创建增添新动力。兴义市万峰林街道获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获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生态载能工业不断做强,培育建成了黔西南州鸿大环保垃圾发电、黔西南州腾翼节能保温墙材等一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绿色产业企业。

  全州获省级工业节能产品认定企业13家,贵州黔桂金州建材有限公司、晴隆盘江水泥和贵州晴隆肥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工信部颁授“国家绿色工厂”称号。全州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38万亩,种植茶叶面积44.6万亩。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和生态旅游业,培育了以兴义、兴仁、义龙等为核心,辐射全州的康养基地,万峰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对于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老百姓来说,节能减排、环境考评的数据达标是硬杠杠,而看得到蓝天碧水,才是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在兴义市丰都街道东峰林江平大道海子坝湿地,白鹭已成“常客”,它们贴着水面飞行,翅膀掠过水面,溅起点点水花;或是在湖边来回踱步,绅士范十足。成群的白鹭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精美的风景画。

  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稳定在99%以上。2022年,全州河流地表水16个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优良水质断面比例100%,水质状况总体为“优”;全州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97.2%,同比分别提升0.8个百分点和6.7个百分点;全州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99,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良”,与2021年相比略有提升。全州森林面积达1542万亩,森林蓄积量达4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组组数据表明,良好生态已成为黔西南州最靓丽的名片。

  使命在肩、责任在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把握新的时代脉搏,黔西南州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系列决策部署,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专注发展的战略定力,继续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让绿色成为美丽黔西南的底色。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邓忠胜 杨志远

推荐阅读
亮点黔西南  2023-07-18
贵州日报 黔西南州发展改革委等  2023-07-17
兴仁市人民法院  2023-07-21
亮点黔西南  2023-07-21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3-07-22
兴视线  2023-07-20
黔西南日报  2023-07-23
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2023-07-19
黔西南日报  2023-07-24
亮点黔西南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