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科学三问”开启精彩科普日
院士“科学三问”开启精彩科普日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家精神?”9月19日,2020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这项一年一度全社会科普活动和资源集中展示、各界广泛参与体验的全国性活动,今年别开生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向大家提出的“科学三问”,成为今年科普日最精彩的环节。
院士科学人文课回答“科学三问”
这“科学三问”是怀进鹏在全国科普日的院士科学人文课上提出的,就这3个问题,怀进鹏分享了自己的思索。对于“什么是科学?”怀进鹏认为:“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科学既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
“什么是科学精神?”这是个科技界探索多年,至今其答案仍见仁见智的问题,怀进鹏也就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在他看来,科学精神是反映科学发展内在要求并体现在科学工作者身上的一种精神状态,如科学探索者的信念、勇气、意志、工作态度、理性思维、人文关怀和牺牲精神等,内涵极为丰富,互相之间贯通性和可塑性很强。
面对第三个问题“什么是科学家精神?”怀进鹏介绍了钱学森、黄旭华、钟南山、张伯礼、陈薇等科学家的鲜活事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科学家的默默奉献,使国家和民族受人尊敬。”怀进鹏认为,科学家精神就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怀进鹏进一步解释:“科学精神就是要永无止境的探索,要敢于想象。”对此他以5G技术发展路径为例来诠释我国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探索的精神,并总结说:“3G时连滚带爬,4G时翻转腾挪,期待5G时能引领世界。”
“你会担心人类终有一天会被AI取代吗?”在报告临近尾声的时候,怀进鹏再次以一个问题引发大家好奇心。他鼓励青少年要善于思考:“思考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知、行、信的合一。”
报告结束时,怀进鹏激励大家要敢于提问,勇于追梦。“有志气:心大了,事就小了。有能耐: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他说完,再次抛出自己的观点:敢于提问题,比提出一个问题还重要。这引发了大家会心的笑声。
万余项活动邀人踏上探索之旅
生动而发人深思的院士科学人文课开启了精彩的2020全国科普日活动。首支全国科普日主题曲《科学之歌——梦想的翅膀》也在19日推出,吸引更多人走近科学、传播科学。
更多的精彩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开展。在北京科学中心,迎来了大小观众们,“病毒长什么样,疫苗到底是如何生效的,历史上的大规模传染病是怎么发生的,各种口罩有什么不同,核酸检测是什么样的技术,负压救护仓的工作机制,无接触体温测量,流调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人类与传染病的博弈”主题展上找到答案。
在上海市,市民们可以“画船听雨眠”,从太空看看城市变迁;“江南可采莲”,听听科学家赏析古诗词中的植物。未来一周,从市、区到街镇社区,从学校到学会,从科技场馆到企业,近2000场科普盛宴将“快递”至上海市民身边,为人们开启科学、艺术、人文和环保融合的科普之旅。
据了解,今年全国科普日有几大特点:一是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基础上,突出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二是突出应急科普机制,以科学的精神、方法和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安全生活。三是通过科普中国线上传播渠道汇聚丰富的科普活动资源,为公众奉献科普活动盛宴。
未来一周,全国各地还有14000余项科普活动在线上、线下开展,人们可以带着好奇心,尽情踏上科学探索之旅。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詹媛)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