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重叠叠的大山,一座连着一座;山,黑箐箐的大山,一片连着一片。安龙县的笃山乡,千百年来,就这样被大山包裹起来。大山,成为压在笃山人民身上的千斤重负;大山,成了笃山人民贫穷的写照。
笃山的老百姓说,“笃山要翻身,除非石头变成金!”这,不是梦话。
2007年秋天,一个贵阳人走进了安龙笃山乡的大山中,他真的把笃山的石头变成了金子。这个人就是今天让笃山的石头叫响国内外的笃山凤凰石材厂厂长李桂民。他让笃山老百姓的梦幻,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2009年9月25日,我们前往安龙县笃山乡,采访凤凰石材厂。刚到正在改造扩宽的安龙—贞丰公路张家桥岔路口,一辆贵A7039牌号的越野车抢在我们前面停下来,车上下来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人,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你们是到凤凰石材厂去的吗?我就是凤凰石材厂的李桂民。”
这个占地近20亩的厂区里,一幢高大宽敞的兰色彩钢大棚生产车间,隆隆的机器声中,一台崭新的大型切割机飞速旋转的切刀,把高1米多,长近两米的一墩巨型石材,缓缓地切开,平台上扬起淡淡的尘雾。原料场上,一台高高的巨型龙门吊架下,堆放着数十墩与人一样高的巨型乳白色原料石。李桂民介绍:“这台大型石材切割机,是上个月才安装投产的,是引进意大利技术的生产设备,现已开始批量生产石板材。过了今年,厂里还要安装一台引进意大利技术生产的16头大型全自动磨机,这套设备进来,就是贵州省目前一流的,也是当今国内最先进的石材加工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全部到位,年可生产加工规格石材20万平方米,设备的投资达到700多万元。”他说:“那时,凤凰石材厂的生产就更热闹了。”
李桂民今年才40多岁,干石材生产和销售这一行,已经有近20个年头。他寻找石材,开发石材,销售石材,足迹遍及云南、贵州、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大半个中国几乎跑遍。多年奔波,最终,他把石材开发的宏大目标,落定在安龙县笃山乡。
2007年10月的一天,已是秋末,李桂民来到笃山乡,从当时一个四川人在笃山开的一个小石材矿山,随意拉走几砣原料石,送到外地委托加工成板材试销。李桂民简直没有想到,就是这不知名的几砣笃山石材,以其独特的木纹花纹,山水国画一般的古雅色调,在国内石材界引起极大轰动。他选送的石材样品,在北京经过国家石材检测中心检测鉴定,结论:“笃山石材色泽天然优美,无放射性,符合任何场合使用。”他怀着极大的喜悦,在这一年,把笃山石材送到福建水头镇和广东云浮,两次大型石材展销会上参展,笃山石材开始亮相国内石材市场。
2008年春天,李桂民通过自己设在北京的石材窗口,在国内国际众多石材品种的激烈竞争中,笃山石材被北京希尔顿大酒店、中央电视台新大厦选中,作为装饰材料。这两个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选用笃山石材一万多平方米,使笃山石材走出大山,享誉京城。这些信息,很快传递到国内外石材市场。2008年9月,通过李桂民认识的一个福建水头镇石材商引荐,笃山石材被一位意大利石材商和一位法国石材商看中。这两位国外客商,辗转千里,竟然来到安龙县的笃山乡。当这两位石材商亲眼目睹了笃山乡丰富优良的石材资源后,毅然与李桂民的凤凰石材厂签订下6.5万平米的笃山石材供货合同。李桂民说,由于当时这两位欧洲客商要货时间紧,他自己还没有独立的加工厂,因此,无法满足他们的供货要求。后来,完成供货2万多平米,仅履行了合同的三分之一。
李桂民介绍说,笃山石材之所以一问世,就能引起国内外石材市场极大的反响,就是它的石质好、无污染、无放射性,环保指标好,适合任何装饰环境。无放射性这一点,在全国石材产品中,绝无仅有。它的独特的纹彩,也是国内石材中,一枝独秀。因此,笃山的石材被誉为“中国木纹”。它装饰在建筑物内,就像是一幅中国山水国画。笃山石材藏量丰富,开采条件好,这也是国内其它石材产区无法比拟的。这就是上天赐予笃山人民无尽的天然财富。据笃山乡政府聘请中国材料地质勘测中心贵州总队提交的勘查报告,笃山可供开采的石材储量达120万立方米,就目前笃山的石材开采能力,至少可开采30年。李桂民说,他的石材原料矿山,按现在他每年20万平方米的生产加工能力,最低可供开采20年,这是一个宏大而长远的产业。
当李桂民的凤凰石材厂正在蓬勃兴起之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李桂民刚刚打开的石材销售市场突然冷了下来。这突如奇来的市场变化,并没有让他停止笃山石材开发的信心。这段期间,他抓住难得的空间,往来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的市场,广泛接触国内外石材客户,细心观察国内国际经济变化和石材市场动向。同时,抓紧筹建石材加工厂,把笃山石材异地加工变为就地加工;把卖原料石转变为卖自己的品牌产品,实现笃山石材资源的就地转化和就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