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族文化

苗族陋俗“蛊”与“祖传鬼”初探

2009-05-21 16:51:42来源: 作者:涪宕

迷信有“蛊”(苗语称为“jab”)‘和“祖传鬼”(苗语称为“dlangb ghab jongd)之陋俗,在苗族社会中古已有之,但起于何时,无法可考。记得小时吃食硬物,不小心嘴里起了个血泡,母亲便一边慌忙地去找针帮刺破,一边愤愤地骂道:“着蛊了,着蛊了,挨刀砍脑壳的,谁放的蛊我已知道了,她不赶快收回去,我是不饶她的!”要是吃鱼不慎,喉咙卡了鱼骨,母亲就叫我不加咀嚼地馄吞几大口饭,将鱼骨一股脑儿地推下肚子里,随后又令我到大门口默念某某人的名字高声喊寨:“某某家妈有蛊啊,她放蛊着我,我知道了,她不赶快收回去,我是不依她的:哪天我要抬粪淋她家的门口,拣石头砸她家的屋顶,让大家都知道她家有蛊,有儿娶不来,有女嫁不去哟!”那喊声,充满着愤怒的情绪。据说,这样一喊,“放蛊”的人听见了心里害怕,就会自动将“蛊”收回去。事实上,鱼骨早已吞下肚,你就不喊它也各会好的。当然,母亲叫去喊,也不得不去喊。从此,在世代传承、祖辈父辈都虔诚相信有“蛊”和有“祖传鬼”的环境里,我那幼小的心灵也盲目地迷信了。这是少年时代以前的事了。后来读书,长大,到汉族地区工作,一去就是二十多年,接触到“蛊”和“祖传鬼”的议论很少,脑子里对于“蛊”和“祖传鬼”的观念也就渐渐地淡薄了。

近些年来,我调回苗族地区工作,由于和几位热心于民族文化古籍的朋友搜集整理翻译了苗族的一些文化古籍,好些朋友认为我对于苗族的原始文化和习俗有一定研究,每当见面闲谈时,常常问我:“你对我们苗族的原始文化有一定研究,我问你一个问题:我们苗族社会中现在盛行迷信有‘蛊’和‘祖传鬼’,你说到底有没有?要是没有,为什么从古以来一直迷信至今?这种俗信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且向来又是一个禁区,许多知识渊博的人尚不敢正面去讨论,何况于区区之我呢?于是只好笑笑地说:“我也说不清。”最近我教的两位学生回乡之后,他们见到寨上有几家的青年男女就因为出生于有“蛊”和有“祖传鬼”之家,三十好几了都还没法婚配,十分苦恼。他们十分同情,一天,他们来望我,一起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农村中的‘蛊’和‘祖传鬼’,你说到底有没有?要是没有,有没有办法使人们不相信?这种陋俗,给不少苗族青年男女带来的苦难实在太大了!”这样,又一次引起我不顾自己的知识浅薄,贸然对这个人们十分敏感的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

也许有人问:“我们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多得很,人们对于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亟待研究和探讨的东西多得很,你为何不去研究其他方面,却偏要选这个弄不好就遭到群起而攻之的题目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是的,我们苗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的确很多,而且十分急需去研究和探讨,以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正因这样,八九年来,我们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才利用我们的有限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翻译我们的民族古籍。但我认为:我们苗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中确也存在一些落后面,有的甚至还严重地不利于民族的进步与繁荣,给不少的家庭和青年男女带来巨大的不幸和痛苦。比如有“蛊”和有“祖传鬼”之俗信,就是最突出的陋俗,且又是传统文化研究中之禁区。我觉得,我们每个对自己民族的进步与繁荣关心的苗族知识分子,当我们看到寄生在我们民族身上的这“毒瘤”还正在起作用时,却不敢抱着改变旧事物的科学态度去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地研究它,揭露它的虚伪,让广大的苗族群众从根本上认识它的反动,最后将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又怎么行呢?不应该回避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而应该抱着对民族负责的态度(绝不能采取半点有损于民族尊严的猎奇态度),积极勇敢地向这个禁区进攻,冲破这个禁区!

关于“蛊”之有无,和着所谓着了“蛊”之后有何症状,以及如何驱除“蛊毒”等,近些年来,我曾多方面向群众进行调查了解(只能作闲谈式的暗访,不能明问),得知在群众的传统观念中,一般认为“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几大类。“蛊”只能寄附在女人身上,传给下一代女性,不传给男性。比如某男青年游方遇到一个情投意合有“蛊”姑娘而未征得父母的同意就娶来家,与他共同生活,生儿育女,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凡属女性,均要从她们母亲那里将“蛊”承传下来,并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不传给男性。因此,这样的青年男女生下的后代,男的较易婚娶,女的难于出嫁。有“蛊”的姑娘和妇女,她们的一线一针,一衣一物,(特别是挑花用的丝线和饲养的蚕虫),丢在路边,遗在道旁,或赠送他人,都不能要。谁要是不相信要了,“蛊”就象烈性的传染病毒那样,无形地从这些细小的东西传到要者家中女人的身上,这家就变成有“蛊”的人家了。据说,“蛊”这种超自然力的东西,在“有蛊人”的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它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进攻,索取食物,“有蛊者”难受,就将“蛊”放出去危害他人。放时,只要“有蛊者”在意念中说:“去向某人找吃去,不要尽缠我!”“蛊”就会无形地自动去找那个人。要是受害者及时发觉,意识到着“蛊”了,且这“蛊”又是某人放出来的,就可以通过前述的喊寨方式让“有蛊者”立即在意念中叫“蛊”回去,“蛊”就各自无形地回去了。这样的说法,代代相传,可从来也没有谁见过。着“蛊”,除本文前述的一些突发症状之外,一些患有较为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盗汗、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症状的病患者,一些患有内脏不舒、食欲不振、面色发黄、肋间胀痛、肋下触摸感有硬块、皮肤时有蚂蚁状爬行发痒而又久治不愈的病人,一些面色消瘦而大便稀溏、肚内不时蠕动而咕咕发响的患者,都可以认为着“蛊”了。究竟是属于哪一种“蛊”害呢?则可通过病症和“滚蛋观察法”来诊断。比如,皮肤时有发痒而又有蚂蚁爬行等症状者,则认为着了“蚂蚁蛊”或“毛虫蛊”;肚内时时蠕动而咕咕发响者,则认为着“蛙蛊”;用生鸡蛋在病人身上连续多次滚动,两三天后煮熟,剥去蛋壳来观察蛋白,发现有蜂窝状洞者是着“蚂蚁蛊”或“毛虫蛊”,有较大椭圆形空洞者是着“蛙蛊”,呈弯曲带状形空洞者是着“蛇蛊”(这些空洞,实际上是生鸡蛋的蛋清遇到病人身上分泌出来的某种物质而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造成)。对于着“蛊”的医治方法:属于突发性的,如前所述,可用喊寨方式让所谓放蛊人自行将“蛊”收回去就行;属于慢性患者,一般要用活血理血之类的草药将“蛊毒”驱出人体。此种“驱毒”疗法,常常由于用药不当,造成患者大量便血和尿血,使病情更加恶化。甚至,有的失掉性命。前述的各种慢性着“蛊”症状,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实际上多是肺结核、慢性肝炎和慢性肠胃炎之类的病症。由此看来,所谓有“蛊”和着“蛊”,实际上就是这些常见病病症在知识极端贫乏、愚昧无知的人们头脑中长期形成的一种错误的迷信观念。

至于“祖传鬼”,它与“蛊”又有些不同。首先,“蛊”,对于下一代只传给女性不传给男性,可“祖传鬼”呢,一旦“染”上之后,对于下一代,男女都要传。比如张三原先没有“祖传鬼”,当他娶得的妻子是有“祖传鬼”,那么,他们生育的后代,无论男女,都要子而孙,孙而子地附有“祖传鬼”,代代相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害怕“祖传鬼”要胜于“蛊”。在农村中,突发性急剧腹痛(严重的猝然而死),或突然昏倒,或突然发高烧而胡言乱语地说见到有“祖传鬼”的人来抽打他,等等,常常就认为着“祖纯鬼”害了。凡认为着“祖传鬼”害的,古代要找牛肉请鬼师来隆重地举行仪式,大敲锣鼓,念诵巫词地进行祭祀。解放以来,大张旗鼓的祭祀事象大大减少了,简化了,但迷信有“祖传鬼”之俗信依然存在,根深蒂固。从上述病症看来,所谓着“祖传鬼”,实际上多数就是急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等病症和突发性中暑,或高烧而引起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等。

在人们的传统陋俗观念中,“蛊”和“祖传鬼”之传承,就象遗传基因那样代代相传,十分可怕。即便你原先属于没有“蛊”和“祖传鬼”的“干净”人家子弟,长大后不信老人言,非要娶一个漂亮、贤惠而属于有“蛊”或有“祖传鬼”人家的姑娘为妻,那么从此以后,你就代代“不干净”了。特别是“祖传鬼”,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和亲戚,同情你的命运和处境,跟你亲密往来,就连他们也染有“祖传鬼”之嫌。所以,他们不得不跟你一刀两断,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也不相往来。正因如此,苗族的婚姻大事,十分讲究查访亲戚,看看对方是否属于“干净”的人家。要是有一方的家庭“不干净”,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再好,也不得不呼天号地地“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而终止感情。这样,给许多青年人的纯真爱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幸。更有甚者,有的青年为了表示自己的反抗和愤怒,断然走上悬梁自尽或投河自杀的悲惨道路。即便如此,也仍然得不到具有这种俗信观念的人们同情!也常因这样,所谓有“蛊”和有“祖传鬼”的人家子女长大后找不到婚配对象,不得不转来转去开姑表亲,近亲繁衍,严重影响了民族的健康和繁荣。

这种极端落后、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民族进步与繁荣的陋俗,细细一想,究其产生根源,基本原因亦与苗族先民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有关。在古代的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水平极其低下,知识十分贫乏,没有能力去同残暴的大自然搏斗,对自然界常存恐惧心理,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类本身)都存在着一种超自然力的力量——灵魂。寓于人体之中的灵魂,不仅是人死后可以离开人体而独立活动,就是活着的时候,也可以离开人体进行活动。心地善良,常以助人为乐而又有一定威望的人,遇到小孩经常生病、多灾多难时,去请他当“保爷”,他的灵魂就可以为小孩除灾驱邪,庇佑长命富贵;性格凶残,经常欺压弱者的人,人们认为寓于他躯体上的灵魂也象他现实的人一样凶残和欺人。所以,受欺的弱者遇到生病体虚,或在高烧引起的神精错乱而产生幻觉时,有可能在迷糊之中见他的强者来欺压他。这样的弱者,就认为他的病痛是由他的仇人强者的灵魂加害所致,并转告亲友,而亲友也和他一样产生错误的理解:他的病痛是某某人的凶魂来作孽成的!人能遗传后代,而灵魂也能按其善良或凶残的本性遗传繁衍。这也许就是某某家有“蛊”或有“祖传鬼”之由来。这种观念虽是错误的,但对于荒古时代知识十分贫乏的原始初民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刚才说的是我对于“蛊”和“祖传鬼”在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一种推测和假设!至于现在的某某家有“蛊”,某某家有“祖传鬼”,我想也不尽完全如此。在具体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谈谈最近我在向群众作调查时听到的两则故事:其一,一位朋友告诉我:“某某家有‘蛊’,据说已得四五代人了。据说,原先他家并没有‘蛊’,而他家的外祖母有一次去赶场买幼蚕,提到家揭开篮子一看,原来帕子底下盖的小蚕全变成了一篮的青蛙,蹦蹦跳跳的才知上当把‘蛊’买回来了。要是她早在途中发现,将篮子一扔,骂它一通,也就没有关系了,但现已提到家,丢和骂都无用,只好悄悄的算了(笔者想:此等事情,绝需保密,既然是‘悄悄的算了’,为何后来还有人知道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他家的‘蛊’,就是这样来的。”其二,另一朋友又告诉我:“我们寨上某某家有‘祖传鬼’,也才是最近几代人的事。据说,大概是清末或民国初年的样子,他家曾祖父和几个人去帮地主开田,挖得一小罐银子,同伴知道后,想跟他曾祖父分,他曾祖父不肯,说:‘挖得什么银子哟?挖得一罐鬼!’那几个人很生气,就接过他的话来到处宣扬,说他曾祖父挖得鬼了!弄假成真,此后,人们都说他家有‘鬼’了。人们到处传开后,即便知道他家底细的人,因怕和他家开亲,往后儿女长大婚配困难,也就敬而远之了。”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不禁有这样的思考:现在农村中许多人家的所谓有“蛊”和有“祖传鬼”是否因为他们的某一代先人人少势弱,受到他的人多势众的仇人采用“众口铄金”的办法去到处造谣中伤而成的呢?我看十分有可能!

迷信有“蛊”和“祖传鬼”之陋俗,是我们民族文化水平低下、愚昧落后的一种表现。这种陋俗,在我们这些稍微具有一定科学头脑的苗族知识分子来说,早已不相信了。但是,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生活在封闭状态农村中的苗族群众,百分之八九十仍是文盲,要他们不相信是十分困难的。即便是我们这些不相信的人,回到广大的苗族农村去居住、生活,成天泡浸在这种世俗观念的环境之中,要想冲破这种世俗观念,也是十分困难的!这种陋俗是千百年来寄生在我们民族身上的“毒瘤”,破坏我们民族多少家庭和青年人的幸福,严重地影响我们民族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每个对民族的进步和繁荣关心的人,都不应该回避它,而应该采取认真严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和探讨它,让广大的苗族同胞也和我们一样认识它的虚伪性、落后性和反动性,及早地自觉起来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如何才能使我们广大的苗族同胞尽快地摆脱当前的落后愚昧而聪明起来呢?笔者认为:在当前大部分人不通汉语,日常生活中全用苗族母语来交流思想感情的广大苗族农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苗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推行民族文字,让广大的苗族同胞在短期内掌握本民族文字,摆脱文盲状态,而后进一步学习第二语文——汉文,学习科学知识。如果仍像当前这样,推行民族文字和开展双语文教学仅是当官的人们在口头上唱唱好听而已,并无多大实际行动,对苗族地区的教育却不考虑苗族人民及其子弟不通汉语的这一特点,大搞一刀切地实行汉语文教学,其效果就犹如在广大的汉族地区用外文去向不懂外语的汉族农民进行扫盲一样糟糕,就是再过四十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们苗族还是这样愚昧落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已四十年了,现在一谈到我们民族的落后与贫穷,不少人亦鹦鹉学舌那样捡起那句早已为人们听烦了的“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的话来进行搪塞和敷衍,掩盖其政策和工作上的长期失误,实在令人可悲可叹的!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苗族陋俗“蛊”与“祖传鬼”初探

 | 2009-05-21 16:51:42 | 涪宕

迷信有“蛊”(苗语称为“jab”)‘和“祖传鬼”(苗语称为“dlangb ghab jongd)之陋俗,在苗族社会中古已有之,但起于何时,无法可考。记得小时吃食硬物,不小心嘴里起了个血泡,母亲便一边慌忙地去找针帮刺破,一边愤愤地骂道:“着蛊了,着蛊了,挨刀砍脑壳的,谁放的蛊我已知道了,她不赶快收回去,我是不饶她的!”要是吃鱼不慎,喉咙卡了鱼骨,母亲就叫我不加咀嚼地馄吞几大口饭,将鱼骨一股脑儿地推下肚子里,随后又令我到大门口默念某某人的名字高声喊寨:“某某家妈有蛊啊,她放蛊着我,我知道了,她不赶快收回去,我是不依她的:哪天我要抬粪淋她家的门口,拣石头砸她家的屋顶,让大家都知道她家有蛊,有儿娶不来,有女嫁不去哟!”那喊声,充满着愤怒的情绪。据说,这样一喊,“放蛊”的人听见了心里害怕,就会自动将“蛊”收回去。事实上,鱼骨早已吞下肚,你就不喊它也各会好的。当然,母亲叫去喊,也不得不去喊。从此,在世代传承、祖辈父辈都虔诚相信有“蛊”和有“祖传鬼”的环境里,我那幼小的心灵也盲目地迷信了。这是少年时代以前的事了。后来读书,长大,到汉族地区工作,一去就是二十多年,接触到“蛊”和“祖传鬼”的议论很少,脑子里对于“蛊”和“祖传鬼”的观念也就渐渐地淡薄了。

近些年来,我调回苗族地区工作,由于和几位热心于民族文化古籍的朋友搜集整理翻译了苗族的一些文化古籍,好些朋友认为我对于苗族的原始文化和习俗有一定研究,每当见面闲谈时,常常问我:“你对我们苗族的原始文化有一定研究,我问你一个问题:我们苗族社会中现在盛行迷信有‘蛊’和‘祖传鬼’,你说到底有没有?要是没有,为什么从古以来一直迷信至今?这种俗信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且向来又是一个禁区,许多知识渊博的人尚不敢正面去讨论,何况于区区之我呢?于是只好笑笑地说:“我也说不清。”最近我教的两位学生回乡之后,他们见到寨上有几家的青年男女就因为出生于有“蛊”和有“祖传鬼”之家,三十好几了都还没法婚配,十分苦恼。他们十分同情,一天,他们来望我,一起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农村中的‘蛊’和‘祖传鬼’,你说到底有没有?要是没有,有没有办法使人们不相信?这种陋俗,给不少苗族青年男女带来的苦难实在太大了!”这样,又一次引起我不顾自己的知识浅薄,贸然对这个人们十分敏感的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

也许有人问:“我们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多得很,人们对于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亟待研究和探讨的东西多得很,你为何不去研究其他方面,却偏要选这个弄不好就遭到群起而攻之的题目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是的,我们苗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的确很多,而且十分急需去研究和探讨,以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正因这样,八九年来,我们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才利用我们的有限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翻译我们的民族古籍。但我认为:我们苗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中确也存在一些落后面,有的甚至还严重地不利于民族的进步与繁荣,给不少的家庭和青年男女带来巨大的不幸和痛苦。比如有“蛊”和有“祖传鬼”之俗信,就是最突出的陋俗,且又是传统文化研究中之禁区。我觉得,我们每个对自己民族的进步与繁荣关心的苗族知识分子,当我们看到寄生在我们民族身上的这“毒瘤”还正在起作用时,却不敢抱着改变旧事物的科学态度去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地研究它,揭露它的虚伪,让广大的苗族群众从根本上认识它的反动,最后将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又怎么行呢?不应该回避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而应该抱着对民族负责的态度(绝不能采取半点有损于民族尊严的猎奇态度),积极勇敢地向这个禁区进攻,冲破这个禁区!

关于“蛊”之有无,和着所谓着了“蛊”之后有何症状,以及如何驱除“蛊毒”等,近些年来,我曾多方面向群众进行调查了解(只能作闲谈式的暗访,不能明问),得知在群众的传统观念中,一般认为“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几大类。“蛊”只能寄附在女人身上,传给下一代女性,不传给男性。比如某男青年游方遇到一个情投意合有“蛊”姑娘而未征得父母的同意就娶来家,与他共同生活,生儿育女,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凡属女性,均要从她们母亲那里将“蛊”承传下来,并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不传给男性。因此,这样的青年男女生下的后代,男的较易婚娶,女的难于出嫁。有“蛊”的姑娘和妇女,她们的一线一针,一衣一物,(特别是挑花用的丝线和饲养的蚕虫),丢在路边,遗在道旁,或赠送他人,都不能要。谁要是不相信要了,“蛊”就象烈性的传染病毒那样,无形地从这些细小的东西传到要者家中女人的身上,这家就变成有“蛊”的人家了。据说,“蛊”这种超自然力的东西,在“有蛊人”的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它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进攻,索取食物,“有蛊者”难受,就将“蛊”放出去危害他人。放时,只要“有蛊者”在意念中说:“去向某人找吃去,不要尽缠我!”“蛊”就会无形地自动去找那个人。要是受害者及时发觉,意识到着“蛊”了,且这“蛊”又是某人放出来的,就可以通过前述的喊寨方式让“有蛊者”立即在意念中叫“蛊”回去,“蛊”就各自无形地回去了。这样的说法,代代相传,可从来也没有谁见过。着“蛊”,除本文前述的一些突发症状之外,一些患有较为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盗汗、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症状的病患者,一些患有内脏不舒、食欲不振、面色发黄、肋间胀痛、肋下触摸感有硬块、皮肤时有蚂蚁状爬行发痒而又久治不愈的病人,一些面色消瘦而大便稀溏、肚内不时蠕动而咕咕发响的患者,都可以认为着“蛊”了。究竟是属于哪一种“蛊”害呢?则可通过病症和“滚蛋观察法”来诊断。比如,皮肤时有发痒而又有蚂蚁爬行等症状者,则认为着了“蚂蚁蛊”或“毛虫蛊”;肚内时时蠕动而咕咕发响者,则认为着“蛙蛊”;用生鸡蛋在病人身上连续多次滚动,两三天后煮熟,剥去蛋壳来观察蛋白,发现有蜂窝状洞者是着“蚂蚁蛊”或“毛虫蛊”,有较大椭圆形空洞者是着“蛙蛊”,呈弯曲带状形空洞者是着“蛇蛊”(这些空洞,实际上是生鸡蛋的蛋清遇到病人身上分泌出来的某种物质而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造成)。对于着“蛊”的医治方法:属于突发性的,如前所述,可用喊寨方式让所谓放蛊人自行将“蛊”收回去就行;属于慢性患者,一般要用活血理血之类的草药将“蛊毒”驱出人体。此种“驱毒”疗法,常常由于用药不当,造成患者大量便血和尿血,使病情更加恶化。甚至,有的失掉性命。前述的各种慢性着“蛊”症状,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实际上多是肺结核、慢性肝炎和慢性肠胃炎之类的病症。由此看来,所谓有“蛊”和着“蛊”,实际上就是这些常见病病症在知识极端贫乏、愚昧无知的人们头脑中长期形成的一种错误的迷信观念。

至于“祖传鬼”,它与“蛊”又有些不同。首先,“蛊”,对于下一代只传给女性不传给男性,可“祖传鬼”呢,一旦“染”上之后,对于下一代,男女都要传。比如张三原先没有“祖传鬼”,当他娶得的妻子是有“祖传鬼”,那么,他们生育的后代,无论男女,都要子而孙,孙而子地附有“祖传鬼”,代代相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害怕“祖传鬼”要胜于“蛊”。在农村中,突发性急剧腹痛(严重的猝然而死),或突然昏倒,或突然发高烧而胡言乱语地说见到有“祖传鬼”的人来抽打他,等等,常常就认为着“祖纯鬼”害了。凡认为着“祖传鬼”害的,古代要找牛肉请鬼师来隆重地举行仪式,大敲锣鼓,念诵巫词地进行祭祀。解放以来,大张旗鼓的祭祀事象大大减少了,简化了,但迷信有“祖传鬼”之俗信依然存在,根深蒂固。从上述病症看来,所谓着“祖传鬼”,实际上多数就是急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等病症和突发性中暑,或高烧而引起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等。

在人们的传统陋俗观念中,“蛊”和“祖传鬼”之传承,就象遗传基因那样代代相传,十分可怕。即便你原先属于没有“蛊”和“祖传鬼”的“干净”人家子弟,长大后不信老人言,非要娶一个漂亮、贤惠而属于有“蛊”或有“祖传鬼”人家的姑娘为妻,那么从此以后,你就代代“不干净”了。特别是“祖传鬼”,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和亲戚,同情你的命运和处境,跟你亲密往来,就连他们也染有“祖传鬼”之嫌。所以,他们不得不跟你一刀两断,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也不相往来。正因如此,苗族的婚姻大事,十分讲究查访亲戚,看看对方是否属于“干净”的人家。要是有一方的家庭“不干净”,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再好,也不得不呼天号地地“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而终止感情。这样,给许多青年人的纯真爱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幸。更有甚者,有的青年为了表示自己的反抗和愤怒,断然走上悬梁自尽或投河自杀的悲惨道路。即便如此,也仍然得不到具有这种俗信观念的人们同情!也常因这样,所谓有“蛊”和有“祖传鬼”的人家子女长大后找不到婚配对象,不得不转来转去开姑表亲,近亲繁衍,严重影响了民族的健康和繁荣。

这种极端落后、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民族进步与繁荣的陋俗,细细一想,究其产生根源,基本原因亦与苗族先民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有关。在古代的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水平极其低下,知识十分贫乏,没有能力去同残暴的大自然搏斗,对自然界常存恐惧心理,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类本身)都存在着一种超自然力的力量——灵魂。寓于人体之中的灵魂,不仅是人死后可以离开人体而独立活动,就是活着的时候,也可以离开人体进行活动。心地善良,常以助人为乐而又有一定威望的人,遇到小孩经常生病、多灾多难时,去请他当“保爷”,他的灵魂就可以为小孩除灾驱邪,庇佑长命富贵;性格凶残,经常欺压弱者的人,人们认为寓于他躯体上的灵魂也象他现实的人一样凶残和欺人。所以,受欺的弱者遇到生病体虚,或在高烧引起的神精错乱而产生幻觉时,有可能在迷糊之中见他的强者来欺压他。这样的弱者,就认为他的病痛是由他的仇人强者的灵魂加害所致,并转告亲友,而亲友也和他一样产生错误的理解:他的病痛是某某人的凶魂来作孽成的!人能遗传后代,而灵魂也能按其善良或凶残的本性遗传繁衍。这也许就是某某家有“蛊”或有“祖传鬼”之由来。这种观念虽是错误的,但对于荒古时代知识十分贫乏的原始初民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刚才说的是我对于“蛊”和“祖传鬼”在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一种推测和假设!至于现在的某某家有“蛊”,某某家有“祖传鬼”,我想也不尽完全如此。在具体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谈谈最近我在向群众作调查时听到的两则故事:其一,一位朋友告诉我:“某某家有‘蛊’,据说已得四五代人了。据说,原先他家并没有‘蛊’,而他家的外祖母有一次去赶场买幼蚕,提到家揭开篮子一看,原来帕子底下盖的小蚕全变成了一篮的青蛙,蹦蹦跳跳的才知上当把‘蛊’买回来了。要是她早在途中发现,将篮子一扔,骂它一通,也就没有关系了,但现已提到家,丢和骂都无用,只好悄悄的算了(笔者想:此等事情,绝需保密,既然是‘悄悄的算了’,为何后来还有人知道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他家的‘蛊’,就是这样来的。”其二,另一朋友又告诉我:“我们寨上某某家有‘祖传鬼’,也才是最近几代人的事。据说,大概是清末或民国初年的样子,他家曾祖父和几个人去帮地主开田,挖得一小罐银子,同伴知道后,想跟他曾祖父分,他曾祖父不肯,说:‘挖得什么银子哟?挖得一罐鬼!’那几个人很生气,就接过他的话来到处宣扬,说他曾祖父挖得鬼了!弄假成真,此后,人们都说他家有‘鬼’了。人们到处传开后,即便知道他家底细的人,因怕和他家开亲,往后儿女长大婚配困难,也就敬而远之了。”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不禁有这样的思考:现在农村中许多人家的所谓有“蛊”和有“祖传鬼”是否因为他们的某一代先人人少势弱,受到他的人多势众的仇人采用“众口铄金”的办法去到处造谣中伤而成的呢?我看十分有可能!

迷信有“蛊”和“祖传鬼”之陋俗,是我们民族文化水平低下、愚昧落后的一种表现。这种陋俗,在我们这些稍微具有一定科学头脑的苗族知识分子来说,早已不相信了。但是,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生活在封闭状态农村中的苗族群众,百分之八九十仍是文盲,要他们不相信是十分困难的。即便是我们这些不相信的人,回到广大的苗族农村去居住、生活,成天泡浸在这种世俗观念的环境之中,要想冲破这种世俗观念,也是十分困难的!这种陋俗是千百年来寄生在我们民族身上的“毒瘤”,破坏我们民族多少家庭和青年人的幸福,严重地影响我们民族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每个对民族的进步和繁荣关心的人,都不应该回避它,而应该采取认真严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和探讨它,让广大的苗族同胞也和我们一样认识它的虚伪性、落后性和反动性,及早地自觉起来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如何才能使我们广大的苗族同胞尽快地摆脱当前的落后愚昧而聪明起来呢?笔者认为:在当前大部分人不通汉语,日常生活中全用苗族母语来交流思想感情的广大苗族农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苗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推行民族文字,让广大的苗族同胞在短期内掌握本民族文字,摆脱文盲状态,而后进一步学习第二语文——汉文,学习科学知识。如果仍像当前这样,推行民族文字和开展双语文教学仅是当官的人们在口头上唱唱好听而已,并无多大实际行动,对苗族地区的教育却不考虑苗族人民及其子弟不通汉语的这一特点,大搞一刀切地实行汉语文教学,其效果就犹如在广大的汉族地区用外文去向不懂外语的汉族农民进行扫盲一样糟糕,就是再过四十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们苗族还是这样愚昧落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已四十年了,现在一谈到我们民族的落后与贫穷,不少人亦鹦鹉学舌那样捡起那句早已为人们听烦了的“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的话来进行搪塞和敷衍,掩盖其政策和工作上的长期失误,实在令人可悲可叹的!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普安教育  2023-01-30
亮点黔西南  2023-01-31
亮点黔西南  2023-02-02
亮点黔西南  2023-02-03
普安县公安交警  2023-02-06
兴仁市人民法院  2023-02-08
安龙县教育局  2023-02-08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2023-02-03
中新网贵州  2023-02-11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