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族文化

传承服饰中的东方美学

2018年11月10日 10:57:52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艺文

  前不久,中国传媒大学首部沉浸式创意时尚秀“52赫兹的鲸”华丽上演。其中,以中国宋瓷冰裂纹意象为灵感的“界”和以中国传统瑞鹤纹样为灵感的“鹤梦千秋”两个主题服装,为观众带来了独具东方美学意蕴的视觉体验。作为指导老师,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张玲说:“让学生们通过服装设计实践去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我指导学生从事服装创作的基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动力

  在这场时尚秀中,张玲指导的两个主题服装作品流露出简约、清新、平易、典雅的艺术气息,营造出现代中国女性温婉含蓄、知性优雅的时尚品位。很难想象,“鹤梦千秋”主题中模特所穿时尚感十足的白色喇叭裤的设计灵感,竟来自中国宋代女性的日常服装。

  “在设计作品时,张老师启发我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采撷灵感,建议我以国内研发不足的针织女装为切入点,将传统纹样与现代针织技术相结合,实现古典人文精神的视觉转化。”“鹤梦千秋”的创作者顾安娜兴奋地说:“在张老师帮助下,通过反复实验与探索,最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界”和“鹤梦千秋”两个设计还得到了“2017年度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毕业设计(创业类)项目”资助,并通过与针织企业合作,实现了创业转化,为中国针织产业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探索。

  怎样才能创作出有内涵、有灵魂的作品?怎样更好地捕捉灵感、确定款式、甄选材料、完善工艺?张玲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土设计的精神动力。“一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在中西文化的双向比较中,探寻现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的新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精神转译为现代服装造型语言;另一方面,我更希望传递出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为社会提供健康、积极、体现东方美学范式的服饰作品。”她说。

  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关注

  在夏季小学期实践环节,张玲曾带学生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调研,考察那些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服饰。学生们通过对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建筑遗存、传统服饰样态以及民间手工技艺的实地调研,感受到飞檐峭壁的苗寨古建、苍劲悠扬的苗家歌舞、丹寨苗族的蜡染技艺、古法造纸和充满乡土气息的苗绣工艺。

  “通过亲自制作蜡染,我感受到了这项工艺的精妙,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回忆起在丹寨蜡染的经历,2014级戏美人物造型班的杨艺仍然很激动:“这是我们先人留下的瑰宝,这样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继承发扬。”

  采风归来,经过吸收沉淀与创意转化后,张玲和学生们一起举办了“黔行——贵州采风成果汇报展”。大家以服装语言为载体,探索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表达,在造型、图案、材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

  “当代设计师应当从自身文化母体中找到‘有意味’的表达方式,这种文化母体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玲说:“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增强学生们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张玲在教学中,往往不急于把设计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常常带他们去观摩。2016级研究生侯雅晨说:“我写论文时遇到一些难题,张老师就带我参观了北京‘无用’空间设计师马可的‘土地’展,在慢慢解读那些充满震撼力的服装设计语言过程中,我找到了思路。”

  致力传承服饰中的东方美学

  张玲在教学之余,还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6年,“无用”品牌设计师马可发起全球范围内“寻衣问道——找寻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公益活动,张玲发现的“小红衫”入围10强。张玲说:“这个活动的核心思想是践行‘以衣载道’,一件件饱含温度的衣裳串联起的,是绵延不断的家国情怀、赤子深情。”

  2017年,一场名为“不忘来时路”的中国百年鞋履展成为张玲的教学实践场,她带领3名研究生参与研讨互动,通过鞋履探寻其背后承载的人文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思辨中感悟中华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

  2018年,李少红导演的《大宋宫词》进入筹拍阶段,剧组邀请张玲作为服装造型顾问,在衣服的形制、尺寸、工艺等方面都力求还原历史。张玲说:“我非常愿意做这件事,因为这可以改善目前国内古装剧戏说历史、不讲究细节的流弊。”

  “以衣载道,立德树人,传承服饰中的东方美学,我会一直为之努力。”张玲表示。来源:人民网 记者:陈艺文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传承服饰中的东方美学

人民网 | 2018年11月10日 10:57:52 | 陈艺文

  前不久,中国传媒大学首部沉浸式创意时尚秀“52赫兹的鲸”华丽上演。其中,以中国宋瓷冰裂纹意象为灵感的“界”和以中国传统瑞鹤纹样为灵感的“鹤梦千秋”两个主题服装,为观众带来了独具东方美学意蕴的视觉体验。作为指导老师,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张玲说:“让学生们通过服装设计实践去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我指导学生从事服装创作的基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动力

  在这场时尚秀中,张玲指导的两个主题服装作品流露出简约、清新、平易、典雅的艺术气息,营造出现代中国女性温婉含蓄、知性优雅的时尚品位。很难想象,“鹤梦千秋”主题中模特所穿时尚感十足的白色喇叭裤的设计灵感,竟来自中国宋代女性的日常服装。

  “在设计作品时,张老师启发我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采撷灵感,建议我以国内研发不足的针织女装为切入点,将传统纹样与现代针织技术相结合,实现古典人文精神的视觉转化。”“鹤梦千秋”的创作者顾安娜兴奋地说:“在张老师帮助下,通过反复实验与探索,最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界”和“鹤梦千秋”两个设计还得到了“2017年度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毕业设计(创业类)项目”资助,并通过与针织企业合作,实现了创业转化,为中国针织产业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探索。

  怎样才能创作出有内涵、有灵魂的作品?怎样更好地捕捉灵感、确定款式、甄选材料、完善工艺?张玲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土设计的精神动力。“一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在中西文化的双向比较中,探寻现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的新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精神转译为现代服装造型语言;另一方面,我更希望传递出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为社会提供健康、积极、体现东方美学范式的服饰作品。”她说。

  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关注

  在夏季小学期实践环节,张玲曾带学生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调研,考察那些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服饰。学生们通过对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建筑遗存、传统服饰样态以及民间手工技艺的实地调研,感受到飞檐峭壁的苗寨古建、苍劲悠扬的苗家歌舞、丹寨苗族的蜡染技艺、古法造纸和充满乡土气息的苗绣工艺。

  “通过亲自制作蜡染,我感受到了这项工艺的精妙,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回忆起在丹寨蜡染的经历,2014级戏美人物造型班的杨艺仍然很激动:“这是我们先人留下的瑰宝,这样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继承发扬。”

  采风归来,经过吸收沉淀与创意转化后,张玲和学生们一起举办了“黔行——贵州采风成果汇报展”。大家以服装语言为载体,探索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表达,在造型、图案、材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

  “当代设计师应当从自身文化母体中找到‘有意味’的表达方式,这种文化母体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玲说:“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增强学生们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张玲在教学中,往往不急于把设计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常常带他们去观摩。2016级研究生侯雅晨说:“我写论文时遇到一些难题,张老师就带我参观了北京‘无用’空间设计师马可的‘土地’展,在慢慢解读那些充满震撼力的服装设计语言过程中,我找到了思路。”

  致力传承服饰中的东方美学

  张玲在教学之余,还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6年,“无用”品牌设计师马可发起全球范围内“寻衣问道——找寻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公益活动,张玲发现的“小红衫”入围10强。张玲说:“这个活动的核心思想是践行‘以衣载道’,一件件饱含温度的衣裳串联起的,是绵延不断的家国情怀、赤子深情。”

  2017年,一场名为“不忘来时路”的中国百年鞋履展成为张玲的教学实践场,她带领3名研究生参与研讨互动,通过鞋履探寻其背后承载的人文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思辨中感悟中华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

  2018年,李少红导演的《大宋宫词》进入筹拍阶段,剧组邀请张玲作为服装造型顾问,在衣服的形制、尺寸、工艺等方面都力求还原历史。张玲说:“我非常愿意做这件事,因为这可以改善目前国内古装剧戏说历史、不讲究细节的流弊。”

  “以衣载道,立德树人,传承服饰中的东方美学,我会一直为之努力。”张玲表示。来源:人民网 记者:陈艺文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