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辛亥革命始于清末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而保路运动又始于清末首富、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施行的铁路国有化,那么铁路国有化为何引发众怒呢?答,因为一场股灾——1910年上海股市的“橡胶股灾”,正是这场金融大动荡将清政府原本就不充裕的修路经费赔得精光,连带上海本土银行倒闭潮,让国际炒家套走0.45亿两白银,最终点燃了辛亥革命的烈火。
在讲清政府力战股市之前,先来说说清朝末期的“铁路修建热”。那时大修铁路和今天建高铁不一样,后者是为了所谓的刺激经济复苏和出政绩,而前者则是出于国家利益的博弈。当时全球范围内都在大修铁路,既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协约国和同盟国扩军备战的原因。既然修建铁路是大势所趋,中国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不过西方列强都知道铁路对于控制中国的战略价值,所以他们纷纷向清政府提出修路要求。但另一方面,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国人民族意识逐渐高涨,“铁路至大,路权为尊,国之重柄,不轻与人”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这种背景下,铁路自建的呼声日渐高涨,各地商人、归国留学生纷纷向地方政府情愿、游说,请求民间入股,修筑和经营铁路。当时的清廷急于树立自己改革图强的新形象,也乐得促成此事。并于1903年12月,颁布了《铁路简明章程》,正式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为了提高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该章程还特别规定,出资50万两以上者还可授予官职。
在打开绿灯的情况下,受留学生影响较大的四川总督锡良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提出一套“官设公司、召集华股、自保权利”的模式,于1903年1月首次应用于川汉铁路上。但事实证明,再好的政策交给一个腐朽的政府,都是灾难,尤其是一个病入膏肓的政府。
在全国各地的官商合办铁路中,民间捐赠出资的资金基本上由官府一手把控。当时没有透明的财务收支和第三方监督,这些钱便成了各级贪官们的猎物。成百上千万的银两不是被这些蛀虫们中饱私囊,就是挪作他用。有地方为了敛财,甚至借着修路这顶大帽子,四处摊牌,增加赋税。原本一条轻松就能建成的川汉铁路,拖延到最后,居然把大部分四川人都拉了进去,成了条人人参股的全民铁路。截止1909年,全国计划中的铁路建成率不足3%,总长度不过90里左右。
面对陷入困境的修路大业,清政府的新主政者载沣等人从政经验不足,听从新上任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的建议,索性一刀切,准备实现铁路国有化,由国家牵头,通过融资、向国外贷款方式,推进铁路建设。盛宣怀出身李鸿章的幕僚,既是商人又是官员,无利不起早的名义早已臭大街了,老百姓对其昏招相当不满。
红顶商人盛宣怀
不久,新派官僚施典章空降到川汉铁路公司总收支,负责打理财务事宜。此人急于筹钱,看准了上海热火朝天的股市,遂把仅有的350万两公款投进股市,打算狠赚一笔,连带也给自己的钱包增增肥。当时的股市正在热炒橡胶概念股,这股疯狂的投资热潮源于英国大骗子麦边利来华创立的一家皮包公司——兰格志,该公司号称经营橡胶生意。橡胶是战略物资,炒作价值极高,当时欧美在上海的银行家们为了设局骗走中国百姓的钱,联合起来声称对该公司股票“无限额担保”,进行IPO事宜。
有这些金融大鳄的忽悠,兰格志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1910年初的时候该公司股价还不过百两,到了3月底已经是1675两,创造了大清证券市场的神话。泡沫达到一定程度,爆破是必然的。6月份,美国宣布限制橡胶消费法案的利空袭来,全球橡胶价格大跌。外资银行食言把兰格志兑股票换成等价现金的承诺,上海股市开始崩盘,接着此次概念股炒作牵涉的兆康、谦余、森源本土票号等9家顷刻倒闭,短时间内,中国投资者损失了几千万两的投资。股市的灾难演变成全国性的金融灾难,给本已雪上加霜的清政府以致命一击。
川汉铁路资金被亏得底儿掉后,清政府派专案组来调查,结果发现案中有案,前几年从民间筹集的近千万两修路资金不是被贪污,就是折在了股市里。更令人寒心的是,盛宣怀让各地政府自己对损失买单,实际上等于让出资入股的百姓买单。次年,与粤汉、川汉两条铁路相关的粤、湘、鄂、川等省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随之爆发。